陈玲玲
摘 要:教材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根本保障。根据汽车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特点,结合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经验和教学改革工作实践,论述了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思路和方法。已建设理论教材、微课视频、实操录像、3D仿真资源、动画资源、题库等立体化教材资源。将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方法与观念用于课堂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方式,真正产生有认知兴趣、高效互动的课堂与学习环境。
关键词:教材建设 汽车技术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aterials
Chen Lingling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it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level.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re courses of automobile technology major,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of three-dimensional textbook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work practice, the necessity of three-dimensional textbook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ideas and methods are discussed. Three-dimensional textbook resources such as theoretical textbooks, micro-class videos, practical videos, 3D simulation resources, animation resources, and question banks have been built. The article uses online learning and mobile learning methods and concepts in classroom teaching to realize an effectiv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ethod, and truly generate a classroom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with cognitive interest and efficient interaction.
Key words: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automobile technology major
加強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适合课程改革的教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引发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进行,翻转课堂、在线课堂、移动学习等方式在课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传统的纸质教材,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需要。立体化教材建设使课程从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变为学生按照学习需求选择能力水平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这既是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1 立体化教材建设的优势与特点
立体化教材充分发掘了传统教材的长处和信息技术的优点,让有限的教材得到了无限的延伸。突破了纸质教材的局限性,并且作为传统教材的补充,保持了教材的系统性、科学性、严肃性。同时,将相关的信息技术资源体现在课本相应的章节中,不仅方便了学生的自学查阅,而且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活动。资源形态表现了共享、优质、互联与跨界的特点。
具体来看,在资源的有效利用方面,学习者通过手持式移动设备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与课程教学;在资源的内容性方面,通过学校课程教师、社会企业与图书出版机构以及教育部门教育政策专家共同协商、合作将优质教材资源内容碎片化与重构,使不同的教材资源相互关联,提升资源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这种跨媒型教材资源不仅改变了学与教的方式,也考虑了“资源”的升级,折射出了整个教育资源建设理念的升级。立体化教材资源的价值取向考虑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要,使教师根据教学方案的设计,转变为课题教学辅材的开发者,同时也改善了教材与教学、学习的内在关系,最终通过教材资源建设来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升级与转型。
2 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思路
2.1 教材内容应该与岗位需求保持一致性
在教材内容的组织和设计过程中,注重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遵从“面向行业,源于岗位”的设计思路。按照工作发生的顺序,将典型工作流程依次总结归纳为课程项目,每个项目开始按照学习规律设有“自学指导”,指导学生学习本项目的各级知识点;以知识点为单元进行模块化设计,实现学习内容碎片化,打通不同知识点间的壁垒,建立多重学习通道和立体化的学习空间;在每个知识点设有“任务工单”指导学生对每个具体任务的思考和完成。
2.2 数字资源应该与实际零件保持一致性
整合学校、企业、专家三方资源,成立多媒体技术小组,按照专业化标准制作高质量资源库。资源包括多种形式如:微课、现场操作场景的录像、多媒体动画、三维虚拟仿真资源等等。
为了使资源制作专业化,培养了多位3D制作、网页设计、动画制作及视频处理技术教师,掌握了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动画技术和视频拍摄布景设计、拍摄技术、抠像及后期处理等全方面技术,完全能够自主进行立体化资源的制作和后期处理。
2.3 表现形式应该与技术发展保持一致性
在“互聯网+教育”时代,现在大学生已经习惯于电子阅读和信息技术环境,传统的单一化纸质教材,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需要。随着由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引发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进行,新的教学理念、手段和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
编写纸质教材,制作优质的多媒体资源,利用纸质图书+在线课程方式呈现,可通过手机等手持式移动终端设备扫描书中二维码观看动画、3D仿真和微课视频。读者可根据个人需求,进行碎片化、移动化的学习。另外,近年来,VR/AR/MR,作为将人与虚拟世界展开互动的标志性技术,带来的诱人体验不仅让游戏玩家们急于尝新,也让教育产业充满期待。VR教育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教育变的可视化,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复杂的概念、理论和课程,学生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触摸和操作物体,从而使他们可以快速消化难懂的知识点,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立体化资源的建设应该与时俱进,与技术发展保持一致。
3 立体化教材建设准备
3.1 参编者能力高水平化
首先,通过教学科研活动增强对专家发展的透彻理解。在科研活动中,研究人员能够接触到先进的专业知识,从而有新的知识和理念支撑,在编写的教材过程中就有可能融入新的知识,从而推动相关课程的发展。
其次,通过培训学习,提高参编者的教学水平、科学水平、思想水平和文图水平。作者在教材编写之初接收系统的培训,对相关知识仔细研读,认真领会,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严格遵循。
3.2 资源容量碎片化
对关键知识点设有多种媒体形式的学习指导,如“教学录像”、“教学课件”、“知识点解析”、“操作示范”、“虚拟仿真资源”等内容。由于每个单元模块的资源容量较小,易于重构和整合,可用于多种学习终端,为无缝学习提供保证。课堂教学被搬到一个无边界的信息时空中,形成一种人和知识的交互,进而把知识组织内化到知识建构中。
3.3 数字资源制作专业化
整合学校、企业、专家三方资源,成立多媒体技术小组,按照专业化标准制作高质量资源库。资源包括多种形式如:微课、现场操作场景的录像、多媒体动画、三维虚拟仿真资源等等。为了使资源制作专业化,培养了多位 3D 制作、网页设计、动画制作及视频处理技术教师,掌握了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动画技术和视频拍摄布景设计、拍摄技术、抠像及后期处理等全方面技术,完全能够自主进行立体化资源的制作。
根据任务实施流程要求,结合所需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点,各种实操和微课视频的拍摄大多直接在汽车技术行业的工作场所进行,教师和社会的企业共同来完成,有助于学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作的问题。
4 如何提高立体化教材的服务效应
4.1 立体化教材使用应该与教学模式和体系保持互助性
要做到精品课程,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就不能独立存在,应该使教学模式改革与教材应用有机融合起来。在汽车技术专业群的专业课应贯彻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案,包括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教学组织与机构、教学设施与设备、教学评价与考核方法、教材与精品课程等。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制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将知识点分解成实践训练任务,有计划地开展技能训练。将课堂搬到生产车间,实现生产与教学相融合;将企业生产的新产品、新设备、新成果作为载体纳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实现产品与教学项目相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徒弟、教室与车间、操作与维修人才培养模式。
4.2 立体化教材使用应该以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相融合
为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在立体化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多样化的教与学新型教学方法,使得立体化教材内容设置和资源立体化的优点的到更好的发挥。任课教师应充分结合立体化教材的内容和资源进行课程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或方法,并进行有效整合和互助。因为有立体化教材资源,学生学习可以随时进行课前预习、课上知识的获取、以及课后复习等活动。课前策略可以利用教材内容采取小组合作、翻转课堂等方式进行。课上采取企业车间情境再现,采用角色扮演法,培养学生职业素养。通过小组讨论及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在课后作业布置和实操训练中,教材会帮助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4.3 立体化教材使用应该以信息化技术平台的搭建为基础
立体化教材的使用是为了更好的建设课程。要使其达到最好的效果,应该配合使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平台。在使用立体化教材的同时,应该在此基础上逐步使用课程信息化、智能化教学平台进行辅助。进行大数据分析,用于立体化教材内容和资源的改进。在技术平台上,可以进行自测、答疑等相关环节的配合。这要求学院的网络基本设施要齐全,网络免费开放。这样才能达到立体化教材和信息化技术手段全方位的配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5 立体化教材的使用效果
5.1 使得专业学习突破时空限制
立体化教材的使用与推广为广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教学资源突破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效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丰富了学习的形式,提高了学习效果,有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立体化教材由于配套了立体化资源,因此可作为职业院校汽车技术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培训、参考使用。
5.2 带动其他专业群课程建设和改革
汽车技术专业群的5门核心课程立体化教材成功出版,在使用过程中收到了来自老师和学生的积极地正面反响,这种形式带动了汽车技术专业群核心课程立体化教材的建设。通过教材的建设和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带动其他专业群在教材建设和信息化手段拓展方面得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志华,周玉泉.对高职教育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探究[J].职教论坛.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