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2021-11-23 01:39高健君
读与写 2021年23期
关键词:糖果数学知识创设

高健君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三小学 甘肃 白银 730900)

引言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应该围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方向,做好教学策略的有效优化和调整,将其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思路。传统上单一落后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主动探索学习的兴趣不浓,难以真正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始终不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进行教学方式上的革新,可以通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式,构建科学完善的问题体系,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会更高,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会更加活跃高效。

1.突出问题情境的趣味化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问题具有趣味性,才会吸引学生对于思考问题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对问题的探究和解答,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基础和前提。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更是只有对感兴趣的内容才会集中注意力学习,如果学习兴趣不高,就会分散注意力,那么必然会影响最终的整体教学成效[1]。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整个学习过程感到很吃力,再加上教师运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低,这是教学低效的最主要原因。小学生喜欢趣味化的内容,教师可以创设趣味化情境,增添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促使学生维持在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认识图形”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图形宝宝”的游戏活动,图形王国中有很多图形家族,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组织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正确找出这些图形,在这样的游戏化情境中,就会实现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

2.注重问题情境的引导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特点,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和解答数学问题时,需要具备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才能更好的学习数学。但是小学生的年龄还很小,思维发育不成熟,只能接受形象化的事物,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创设具有引导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启发,使其保持正确思考方向,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培养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不断的进步[2]。例如,在“平均数”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一次分糖果的活动中,小明分到了7个糖果,小强分到6个,小刚分到2个,要想让每个人分到的糖果一样多,应该如何分呢?”可以指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的方式思考,设计自己的解决方案,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分析,在计算平均数的时候,可以用先合并再平分的方法,也就是将三个人的糖果汇总到一起,之后按照人数进行平均分,或者也可以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也就是小明给小刚2个,小强给小刚1个,这样三个人都得到了5个糖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了多角度思考问题,思维得到了锻炼,变得更加灵活,这对他们的数学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3.将生活要素融入问题情境,实现知识的实践应用

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生活化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也可以将生活要素融入,面对熟悉的生活事物和场景,有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消除一些负面情绪,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生活化教学内容的融入,学生会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产生了更强的学习动力,不但可以更为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对知识的实践应用[3]。例如,在“圆”的相关知识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展示盘子、钟表、轮胎等生活中常见物品,或者要求学生计算校园圆形花坛的面积,从而做到学以致用。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运用问题情境教学的时候,要注重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改进优化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索,促进思维活跃,最终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猜你喜欢
糖果数学知识创设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四块糖果
四块糖果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观察:糖果找不同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雨季里的糖果湖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