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同辉
(重庆财经学院,重庆 401320)
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其发展受到广泛关注。2018 年,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提升至新高度,文旅产业融合成为丰富旅游内核、提升旅游品质、促进文化自信、推动产业发展、服务美好生活的重要抓手。2019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指出了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2020 年9 月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同年,中共中央还做出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从2003 年“成渝经济区”概念的提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当前的“成渝双城经济圈”,标志着成渝经济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
重庆地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和人文景观异彩纷呈。因此,本文以国家大力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背景,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融合作为切入点,分析重庆地区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够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从而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Douglass C.North(1997)认为文化产业发展是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的,不同的发展路径将导致产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这也解释了文化产业发展良性发展和恶性循环的原因。L.Bebchuk、M.Roe(1999)认为,虽然产业制度和行业技术都存在不断改良革新的情况,但有可能因为获取信息的成本过高或者高额的公共选择成本,产业无法实现改良革新,只能维持原有的发展态势。Michela.Addis(2013)则认为文化消费指引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与融合方向,而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以及全社会文旅消费需求的上升可以显著推动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李凌雁、翁钢民(2015)结合融合度模型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研究了中国不同地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水平及时空差异。结果显示,中国旅游与文化产业不同区域均呈现正向集聚状态,并且中国东西部地区文旅产业融合程度存在较大差距。李凤亮、宗祖盼(2016)认为文化产业的业态裂变和跨界融合将加速其业态重组,不同产业主体之间通过融合会打破原有的线性关系,形成产业系统的有序化发展。郭淑芬 等(2018)分析中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时间序列数据之后,发现中国西部地区存在文化产业效率偏低的情况,而文化科研水平、文化消费需求与文化政策等因素是导致文化产业效率低下的原因。李丽、徐佳(2020)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水平认为,影响中国文化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关键变量分别是人力资本水平和创新水平。
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阐述了文旅产业融合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也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进一步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关于文旅产业融合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框架,学术界对于影响文旅产业融合的关键因素也没有形成共识,有些学者认为技术因素是影响文旅产业融合的关键变量,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人力资本、制度创新等因素在文旅产业融合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尝试对重庆市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以期能够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重庆市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红色资源丰富。重庆市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巴渝文化的发祥地,简称“渝”。重庆主城区内,长江和嘉陵江穿城而过。重庆海拔较高,水资源丰沛,有“山城”、“雾都”之称。重庆市辖区内峰峦叠嶂、河流众多,人文景观丰富,自然资源种类众多,历来都是国内外游客憧憬的城市之一。大足石刻、三峡、武隆天坑地缝、金刀峡、四面山、云阳龙缸等景区每年都会接待数以亿计的游客,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巴渝文化形成了如铜梁龙灯、川江号子等独一无二的民俗风情。此外,重庆市内红色资源众多,邹容、聂荣臻、杨尚昆都曾在重庆从事革命活动,留下了大量的革命资产。重庆也是闻名遐迩的美食之都,重庆小面、重庆火锅不仅能给游人味蕾带来享受,更能让游客感受到重庆人耿直的性格,美食已成为重庆的另一张名片。
据《2019 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2019 年重庆市新增4A 级风景区14 个,3A 级风景区3 个。至此,重庆市的5A 级旅游景区8 个,4A 级旅游景区106 个,3A 级旅游景区76 个。此外,武隆凭借其丰富的景点和完善的文旅配套设施申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获批,阿依河景区、奉节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已经在积极申报国家级5A 级旅游景区。当前,重庆市共有出境旅行社96 家,一般旅行社577 家,拥有五星级旅游饭店27 家,四星级旅游饭店51 家,三星级旅游饭店79 家,金叶级绿色旅游饭店41 家,银叶级绿色旅游饭店21 家。重庆市文旅推介不断走向全球,2019 年,在近40 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近60 场活动,较著名的有重庆文化旅游周、三峡发展论坛、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等活动,这些重庆文旅资源推介活动提升了重庆作为旅游城市的知名度。如今,重庆市已是驰名国内外的“网红”城市,产生了诸如“李子坝轻轨穿楼”等网红景点。三峡库区景区已成为吸纳游客量过亿人次的旅游胜地,被权威媒体评为“2019 亚洲十大旅游目的地”之一。重庆市的文旅产业发展要素日趋完善,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人前来观光度假,据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布的公告,2019 年,重庆市接待境内外游客6.57 亿人次,主要节假日接待游客1.59 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 700亿元。重庆市连续在“中国旅游业最发达城市排行榜”中名列前茅,成为国内外游客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2.2.1 文旅资源开发不充分
正如前文所述,重庆市文旅资源异常丰富,旅游景点众多,但还存在着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的问题。重庆市总面积约8.2 万平方千米,有26 个市辖区,区域内地貌多样,气候多变,风土人情多样化,多民族混居。虽然重庆市已经开发了多种文旅资源,也形成了一定的文旅品牌,但还有部分文旅资源未被开发,也存在着已开发文旅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的问题。巴蜀文化是重庆市文旅产业特有的基因,当前文旅产业对巴蜀文化资源开发不够,没有充分发挥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2.2.2 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配套服务设施落后
节假日离开喧嚣的都市,到乡村去领略优美的乡村风光已成为很多都市白领的选择。重庆市接待的乡村旅游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但是重庆市的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配套服务设施落后、经营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等显著的问题,这对重庆市文旅产业的发展壮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2.3 区域文旅产业发展融合度不高
当前重庆市文旅资源的开发多是以各地区各自开发为主,没有形成区域联动开发机制,存在各地区文旅资源开发不均衡、区域之间文旅产业竞争加剧的问题。重庆市内各地市也没有充分利用各地优势,形成精品文化旅游线路。此外,在“成渝双城经济圈”范围内也还没有形成成渝双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还未能充分发挥成渝两地在文旅产业上的优势,形成成渝文化旅游走廊。
近年来,重庆市各地区加大了对文旅资源的开发力度,推出了一系列文旅景点,也举办了很多文旅活动,但是各地对文旅资源开发的投入差别较大,开发效果也各不相同。当前急需对重庆市各地文旅资源全面摸底,制定发展规划,健全制度保障,形成产业配套,加大对文旅资源开发力度,还需提升对巴蜀文化资源的认知度,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来助推重庆市文旅产业发展。
重庆市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突出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乡土特色,因地发展;此外,要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定期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品牌,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
正如前文所述,当前重庆市文旅资源开发以各地区自主开发为主,缺乏区域间文旅产业协调规划,未能形成合力以实现区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因此需要统筹重庆市内各地区以及成渝双城经济圈文旅产业的建设,发展重庆市各地区、成渝双城经济圈范围内各地文旅产业,其既能发挥各自优势,又能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形成文化旅游走廊,打造出一批精品文化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