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豪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商业银行的资金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资金损失,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预警,通过预先分析、事前预报以及制定有效应对手段,避免发生金融体系破坏的现象。但是在构建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时,需要充分按照风险来源以及表现等,明确针对性的监测指标,确保商业银行有序发展,维护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以及市场环境来看,其金融风险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商业银行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市场价格的影响,很有可能会引发内外部损失。而市场风险的出现及严重程度,大多是受市场行情变动所决定的。另外产生市场风险的因素,还包括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动、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等所产生的利率变化、汇率变化和股票指数变化等。
商业银行的借贷业务除法律保障外,很大程度是依靠契约精神和信用。如果发生客户违约,无法偿还本金和利息,则会导致银行遭受严重风险。同时客户信用等级下降,也会产生相应的潜在风险,当前这一类风险在商业银行中普遍存在,导致银行利息收入减少、甚至本金都难以收回。所以客户信用等级下降会增大潜在的风险,但并非会导致违约情况的必然发生[1]。
这一类风险主要来源自技术和组织层面,比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程序失效、人为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等,就会导致金融风险的产生。尤其是在最近几年,信息化技术的引进促使操作风险加大,很有可以会导致巨大损失。
银行违约同样会导致金融风险,当其资产本金无法抵偿各种资金损失时,就会增加风险的发生率。而通常情况下,资金损失多数是因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而造成的。商业银行为保证能够有效应对偿付能力风险,应当保证其资本充足率达到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要求。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主要的金融机构,其对风险进行合理管控,有利于维系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但由于金融风险的来源多样,产生的影响也各有不同。近年来,结合商业银行的发展实践,其金融风险管控暴露出一些问题表现,比如银行资金充充足率缺乏保障、资产质量不高、金融创新能力较差以及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较低等,很容易发生或扩大金融风险。
当商业银行出现金融风险时,往往会出现一些表现,实际上其也是一种风险预警形式。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金融风险则是资金充足率较低,结合其风险来源分析可知,资金充足率代表着银行自身对风险抵御能力的高低,同时也是衡量银行经营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在全球性商业银行中,该指标具有较大的重要性。但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尤其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因此控制资金充足率是保证银行有效管理风险的关键性指标。按照我国《商业银行法》的相关规定,对其资金充足率应当达到8%,以降低金融风险[2]。一旦资金充足率没有达到该标准,则会导致经营出现较大的风险。
商业银行出现金融风险的另一重要表现则是资产质量较差。尤其是在贷款业务方面,呈现出中长期贷款项目大幅增加,而短期贷款项目越来越少,同时贷款金额远高于存款。这种现象直接导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不良资产增加,在此基础上,如果贷款时间与存款时间不相匹配,就会造成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性不足,限制其长远发展能力。由此,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对资产质量的监控,对长短期贷款业务尽可能实现平衡,减少不良贷款率,保证银行资产得到优化配置。
创新是当前各个行业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商业隐患出现金融风险的表现和原因则是金融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业务种类少、规模较小。商业银行对于消费信贷业务、网络银行业务以及租赁业务和个人理财业务等,只是在部分银行内全面开设,大多数银行只是开设部分业务。同时对于金融工具业务,现阶段多数商业银行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所以新开设的金融业务规模都相对较小,在银行的整体规模中占有较小的比重。在银行内部难以对业务结构进行优化,进而无法实现规模效应[3]。
2.金融创新以引进为主。就目前商业银行所应用的金融工具现状来看,数量高达70余种,在金融行业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内都有较为重要的应用。但这些金融工具普遍时从国外引进而来的,缺乏我国自主研发和创新的中国特色金融工具。
3.对金融创新认识不足。商业银行对金融创新的认识缺乏全面性,造成金融创新整体质量难以提升。在实际工作中,银行更注重形式化的建设,比如大量增加金融网点以及金融机构等,目的在于扩张金融业务,以占领更多的市场。不过由于经营机制没有进行相应的创新,难以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适应。
4.业务创新中负债类与资产类数量失衡。一般情况下,行业银行的竞争主要集中在负债类业务。因此为提高竞争能力,很多商业银行偏重对负债类业务进行创新,比如大力推行国债、金融债券等,吸纳大众的闲散资金。而贷款类业务是银行长期的垄断性资源,基本不会开展业务创新,就会导致一定的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的管控与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具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不高是出现金融风险的重要表现。这是由于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金融风险管理控制起步较晚,相关人员对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正确认识到风险管控与业务发展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进而就导致风险防控不足。另外,在商业银行的基层单位,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错误的认为金融风险管控会阻碍业务的发展,所以就无法对市场与业务进行深入的探索,大多对新业务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以规避金融风险。致使商业银行的整体发展质量不佳[4]。
为合理应对金融风险,商业银行建立了多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其是根据风险来源构建了四大类预警指标,构建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当前其现有的指标主要是针对货币流通状况、资本风险状况、信贷收支状况、利率状况等进行监测。
商业银行建立货币流通状况监测指标体系的目的,则是针对通货膨胀、物品价格上涨等引发的货币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监测。这是因为商业银行自身的业务性质和市场地位,决定了其是债权人和债务人的统一,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抵消货币风险所带来的资金损失。而如果银行出现存款和贷款金额差距过大时,其本金则会出现一定的缩水。如出现通货膨胀则会导致银行的资金量有所减少,不利保障资产安全。所以为有效预警这一金融风险,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货币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用于准确反映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的实际增长情况,并能够有效的监测货币流动性比率以及货币供应量等,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呈现的增长状况,有助于帮助商业银行及时、准确的来了解金融市场的现实情况,尽可能的避免发生不合理的通货膨胀,增加金融风险。
资本是从事经营活动实体存在的重要基础,没有资本就无法开展有效的经营生产业务。而资本风险也是金融风险类型之一,为更好的预警资本风险,商业银行建立了检测资本状况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避免以资金缺乏而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开展。在监测时,主要是通过资本充足率了解企业的信用情况和安全状态。有利于充分维护社会民众对商业银行的信心,并能够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及其带来的损失。严格按照我国《商业银行法》,保证资本充足率在合理范围内。
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运行过程中,其发展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信贷资金的运作效果。一旦出现负债高于资产的现状,并且市场投资环境较差,则商业银行无法实现盈利,严重影响银行的整体收益。所以商业银行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信贷收支状况监测指标体系,将资产流动比率、存贷款余额增长率以及长期、短期资金贷款比例等纳入到监测指标中,以便于及时发现因信贷业务而导致的金融风险,充分保障商业银行具有较好的收益率,以实现高效发展。
由于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来源以及表现等来看,利率变化对银行业务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比如银行利率与市场利率变化不相符,就会导致银行资产遭受损失。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可以通过利率变化进行良好反映。所以商业银行建立利率状况监测指标体系,能够基于利率敏感性资产以及利率敏感性负债的比率计算,能够实现对银行利率的有效调整,进一步降低利率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形成完善的风险监管体系,有效针对各种风险来源采取有效监测监控,当出现风险萌芽时,则要积极调整相关金融发展策略和业务,进而规避资产损失。现阶段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建立货币流通状况、资本风险状况、信贷收支状况、利率状况等指标体系,以便于快速察觉和处理风险因素,保证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