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瑞琪 李 妍 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
数字化普惠金融是通过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实现信息集中利用共享,有效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金融风险控制能力,即通过金融科技手段促进普惠金融的创新。数字化普惠金融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疫情之前,各商业银行就已经在布局自己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大规模招聘金融科技岗位员工,努力推进数字化转型。疫情期间,社区封闭管控,商业银行多数物理网点被迫关停,开业的网点顾客也门可罗雀,银行传统的物理渠道功能难以发挥作用,促使金融服务加快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的速度,由此来满足非常时期的客户需求,疫情让商业银行和金融科技的联系更加紧密。与此同时,疫情促使人们逐步养成使用线上金融服务的习惯,很大一部分甚少使用电子渠道办理业务的客户,特别是中老年群体养成了使用线上金融服务的习惯,加之中老年客户是财富积累较多的群体,促使银行数字化转型加速。后疫情时代,随着形势变化,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深度的融合,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面对互联网金融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双重压力,在监管部门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推广线上业务、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的政策下,商业银行加速拥抱数字化浪潮,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积极支持小微企业疫后复工复产。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冲击前所未有,尤其是疫情大规模爆发地武汉的小微企业首当其冲。小微企业多活跃于民生领域,通过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活动产生经营收入,本身资产规模小,现金流储备不足,在经历武汉封城、闭店的数月里,不仅日常营业收入严重减少,自身还需承担租金、人工、固定资产折旧等运营成本,收支状况迅速恶化。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人们生活习惯改变,加之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叠加中美贸易摩擦、美元贬值等因素导致客流量、订单量下滑,武汉小微企业生存受到威胁,出现关店潮,疫情的反复也加速了企业的优胜劣汰。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性难题,主要原因是自身的企业信用状况不佳、内部管理不规范、金融需求信息不对称等。疫情对小微企业的信贷融资有很大影响。一季度原本是商业银行营销旺季,银行往往倾向于多投放信贷,但是2020 年武汉地区延迟复产复工,一些存量小微信贷客户无法按期还款,企业征信受到影响,融资受到影响;此外,封闭管控下的经济基本面受到压制,一些小微企业因经济活动减缓不愿白白承担付息成本,新增信贷融资需求下降;更多的小微企业受封控影响,无法或无处办理信贷融资业务。后疫情时代,小微企业要完全恢复正常经营还需很长时间,财务状况尚未恢复正常,融资能力被进一步削弱,商业银行受信贷风险和服务成本限制,推行普惠金融仍面临诸多挑战。
数字化普惠金融在破解融资难中,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信息通讯、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技术,实现信息集中利用共享,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金融风险控制能力,让融资弱势群体享受到便捷、正规、安全、低成本的金融服务,很好地诠释了金融科技的初衷和目标。一是破解时空限制。疫情下,面对数量成千上万、地点高度分散的小微企业,商业银行更需高效的渠道支撑,特别是远程服务渠道,使客户通过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渠道获得金融服务,不再受限于物理网点的营业时间、辐射地理范围,最大幅度覆盖小微企业。二是破解信息壁垒。小微企业信用状况不佳、缺乏抵押物的劣势,在大数据时代通过信息集中利用共享迎刃而解。商业银行通过获取小微企业用电、用水、纳税等数据,有效判断不同企业信用等级、核定授信额度,突破信息不对称困境。三是破解成本陷阱。商业银行用传统方式办理小微企业贷款单笔金额小,成本相对高,绝对收益小,通过数字化普惠金融产品,可以实现自动审批,减少人员、资源占用,与此同时通过风险精准识别进一步减小不良贷款的成本压力。随着长尾客户增加,科技投入的边际成本亦会大幅度降低。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随着经济转向“重启”,复工复产的小微企业急需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与此同时,政府和监管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梳理了本市各部门出台的42 项政策文件,涵盖社保、税收、金融、降成本等方面。监管部门也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推广线上业务,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各商业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回归金融本源,通过金融纾困落实“六稳六保”,特别是以数字化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复工复产,以实际行动为实体经济让利。一是疫情后快速响应号召,发展线上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低利率普惠贷款,自动延长贷款还款期限,创新服务方式,实行绿色通道线上审贷放贷,将金融活水引流向小微企业,努力疏通普惠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二是根据小微企业生产资金需求特点,开发出纳税企业信用贷款、小微企业抵押快贷、供应链交易贷款等一系列贷款产品,推出移动申贷渠道,提供24 小时不间断融资服务,提升小行业、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三是对纳入纾困专项资金支持名单企业新增贷款100%贴息;对湖北省内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性贷款,在现行基础上利率下调0.5 个百分点,大力支持企业保经营、稳发展,携手抗疫共渡难关,保障企业稳定发展。中国建设银行近年来探索借助线上大数据分析模式,通过打造批量化获客、精准化画像、自动化审批、智能化风控、综合化服务的“五化”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通过“建行惠懂你”APP 实现“一分钟”融资、“一站式”服务、“一价式”收费的“三一”小微企业信贷模式。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2020 年克服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为小微企业增加“小微快贷”“信用快贷”“个体工商户经营快贷”等全线上大数据信用贷款产品供给,实现网上自助申请、系统自动审批、随借随还,切实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全年为省内近万家小微企业成功发放抗疫专属贷款“云义贷”超100 亿元,为省内万余户小微企业办理延期归还贷款本金,涉及贷款金额超100 亿元。
在经济与社会的大变革中,疫情就好像是一剂催化剂,促使云端会议、远程办公、直播带货、在线教育等线上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线上新型消费日益成为新的潮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 网络为代表的新兴数字化技术为这些新商业生态的迅速萌发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在后疫情时代,为了适应客户需求,商业银行需要加速拥抱数字化浪潮,扩大与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监管也应该与时俱进,及时投入创新业务的主动监管中。
新冠疫情深刻改变银行业务的办理方式,传统服务渠道将难以满足客户需求,小微企业线上融资成为新趋势。商业银行应加大金融科技运用,通过数字化加强非接触式金融服务渠道建设,积极开拓非物理网点金融场景服务,围绕小微企业综合金融诉求,推动小微金融服务线上化,使小微企业客户足不出户既能享受面对面服务。一是提升线上体验。客户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登录营业厅,就能与银行职员实时互动,办理全部业务,银行服务入口将无处不在。二是加大数字普惠产品开发力度。打破物理区域限制、精准采集数据、智能分析识别,适时、及时地推出线上融资产品,让客户上手操作更便捷、解决融资难题更迅速,打造小微企业银行融资首选渠道,拓宽普惠服务群体。
后疫情时代,商业银行很难依据不完整的生产、销售数据及财务数据判断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应发挥数字化在精准获客、贷款审批和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一是丰富外部数据信息来源。寻求政府央行、税务电力、中小企业协会、互联网平台等外部渠道大数据,结合小微企业经营管理场景,基于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精准筛选目标客户。二是构建数字化审批体系。搭建评估模型,通过大数据思维综合运用客户数据,系统自动评估、审批,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贷款投放效率。三是实现智能风控。整合商业银行内外部信息资源,建立数字化风险预警系统,通过账户行为、工商司法、负面舆情及其他外部信息指标设置预警红线,对触及红线的,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号,有针对性地防范风险。
政府和监管机构应进一步支持数字化普惠金融,达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目的。一是建立数据信息开放共享机制。通过政府主导的信息共享平台,与金融机构共享小微企业基础信息和工商、司法、税务等综合信息,并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数据对接到平台。二是加强金融监管。防止数字普惠贷款流入到与贷款用途不相符的房地产和民间借贷等高风险领域,防止不良中介机构诱导小微企业套取银行信贷资金导致不良贷款,背离政策导向。
小微企业要借助此次疫后复产复工的优惠政策,主动拥抱数字化时代,提高数字金融知识水平,有意识积累自身信用信息,管理好企业经营大数据,充分运用银政优惠政策、银行普惠产品助力企业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