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南京 21004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制度的深化改革,企业开始意识到经济项目管理人才的重要性。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承担着培养相关人才的重要责任与使命,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足够的科学管理和经济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经济管理的基本技能,具有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为适应时代发展进步,高校中的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应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但由于经济管理专业涉及的知识多而杂,学生学习难度大,导致当前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化远程教育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经济管理教学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效率,对传统课程中的经济管理教学进行补充与完善。因此,高校应充分认识到信息化远程教育在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构建“互联网+经济管理”教学体系,切实推动经济管理教学向着科学化、合理化方向发展。
经济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型专业,主要培养能胜任经济管理部门工作和实际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经济管理类课程需要学生熟知国家相关方针政策,能根据现实情况分析和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因此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对时效性要求较高。在新时期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成为时代主流,催生了信息化远程教育,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创新,对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具有积极的影响。首先,信息化远程教育不受教学场地与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和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能弥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有利于构建完整的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体系。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能进行实践的机会有限,可以将信息化远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网络教学了解实践。其次,互联网中的信息资源丰富,有利于补充和完善经济管理教学内容,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与经济管理相关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网络信息更新及时,有利于保障经济管理教学的时效性,确保教学内容及时更新,紧跟时事,让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再次,信息化远程教育有利于教学方式的创新,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满足广大学生的发展需求,让更多的学生对经济管理产生兴趣。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开展了信息化远程教学,但实际取得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仍然习惯教师在课堂中面对面进行授课的形式,这种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进行引导而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过于依赖教师的面授教学,当这些学生进行信息化远程学习时便会无法适应,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跟不上课程发展,学习吃力。
现阶段,我国信息化远程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信息化教育的资源虽然丰富,但杂而乱,没有构建起经济管理教学类课程资源体系,使教师和学生一时之间难以甄别,学生在查询相关课程时也会因课程众多而不知从何选起。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同一套远程教育课程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可能造成一部分学生学不会或者一部分学生学习需求无法满足的情况。此外,一些高校使用的经济管理课程没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些经济管理课程的内容比较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难以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将学习网络课程看作一种负担,产生抵触心理。
信息化远程教育缺少教师的约束和必要的监督体系,容易使学生滋生松懈心理。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一些学生的自律意识较强,能够独自完成远程学习,但相当一部分学生缺少足够的自制力。当学生进行信息化远程学习时,由于缺乏课堂氛围和教师的约束,很多学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时注意力不够集中,行为随意,甚至有些学生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应付性观看视频,使远程教育丧失了本来的意义,流于形式。
从经济管理专业来看,教学涉及的方面较多,综合了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会计学等诸多专业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虽然目前一些院校已经认识到信息化远程教育的应用价值,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没有落到实处,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院校应不断创新信息化远程教育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信息化远程教育的针对性。院校及专业教师应从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信息化远程教学的应用模式,明确信息化远程教学的实效性。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前、课中、课后的整个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此外,还应加强学生信息化远程教育的意识,让学生意识到信息化远程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在学习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信息化远程教育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完善的现代化信息远程教育资源体系是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必要保障,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为提高信息网络中教学资源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院校应构建完善的信息化远程教育资源体系,实现网络资源的整合和综合运用,选取其中有利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不同院校之间、院校与企业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战略合作,进行优势互补,进一步优化信息化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此外,对信息化远程教育资源的维护与更新也是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应确保教育资源的完整性和时效性,应对教育资源进行持续维护与创新,及时查漏补缺。院校教师可以将学生意愿加入到信息化远程教育资源开发中,体现院校特色,使信息化远程教育课程发挥最大效用。
信息化远程教育必须依托于相应的平台进行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合理的平台建设有利于信息化远程教育在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院校应加大对信息化远程教育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为信息化远程教育搭建一个“网、云、端”三位一体的应用平台。在平台建立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意愿和需求,建设成一个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学习平台。在设计平台功能时,除必要的网络在线学习外,还应增加学习交流板块和院校特色板块。通过网络留言功能,学生彼此间可以交流学习心得,探讨问题,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院校特色板块可以为学生提供具有学校特色的信息资源或者体现学校校园文化的资讯,以吸引学生使用信息化远程教育平台。此外,学校平台可以与校外专业化的学习平台进行对接,借鉴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形式,让学生在平台中得到拓展。
信息化远程教育仍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在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应认识到学生具有差异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案。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能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要求学生能根据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坚持针对性和适用性的原则,对信息化远程教育内容和方式进行创新。例如,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划分等级,根据不同等级为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信息化远程教育同样需要课程监督体系与评价制度作为管理和约束学生学习行为的必要保障。院校应完善信息化远程教育平台的监督机制,通过功能设计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例如,在线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回答相关问题才能继续进行后续学习,促使学生认真听讲。增加课后练习,为学生的成绩打分并纳入期末成绩考核中,让学生对信息化远程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
信息化远程教育是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新教学形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信息化远程教育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院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配合,通过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努力提高信息化教学的质量,为国家培养现代经济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