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2021-11-23 22:01朱晨阳郑州师范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10期
关键词:经济学思政课程

朱晨阳 郑州师范学院

当前的高校教育,需要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让大学生能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于思政课教学,要在改进中不断强化,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并且还要挖掘其他课程的思政元素,与思政课程之间形成协同效用。此后,各个高校均积极推进全课程、全员大思政教育体系,试图找出各门课程的思政映射点,让专业课程更具精神力量与人文价值。在2019年,国家颁布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对于课程思政建设又提出了全新要求。课程思政的改革浪潮受到了高校的广泛关注,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挖掘课程思政的教育作用,发挥专业课程的教书育人功能,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

一、经济学课程实施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经济学课程是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概括与描述,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看法,对问题的分析大多只集中在经济现象的表面,很多知识点都未触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本质,当然,这并不代表学习经济学课程没有意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出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对市场资源的配置作用,让经济活动规律可以适应供求关系,利用竞争机制、价格杠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3]。因此,在高校中开设经济学课程,既能够让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更深刻认识,也是顺应改革开放的客观需求。

经济学课程是当前理论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一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宏观经济政策作用原理、商品价格理论以及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考虑到经济学课程是建立在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系基础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来看,经济学课程回避了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如,关于经济学的三大假设、福利经济学、价格理论,都没有涉及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当然,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也在于西方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自信,但无论什么原因,在经济学课程中,都存在缺陷,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说明、纠正,而课程思政即可达到这一目的。另外,经济学课程多是经验方面的理论,是西方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市场的总结、分析基础上得出,在人们认知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下,这些理论的问题也慢慢浮现出来,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改变了当今的市场属性,传统经济学的知识点、理论体系与如今的市场差距也变得越来越大[4]。实践证实,如果在经济学教学中,不加思辨的将其作为一门权威课程为学生讲授,必然会对学生产生误导,致使学生对我国现行的政治、经济政策产生怀疑,为此,在经济学课程教学中,需要在其中渗透思政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知识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特点有更多了解,产生爱国、爱党的政治情怀。

二、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并非形式化、机械化的,而是要做到多元、有机融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影响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其中的核心所在,具体包括:

1.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起着教学引领作用,通过知识目标,让学生对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地位、性质、作用有深刻理解。

2.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要求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使之能够用经济学内容来思考、分析,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观察能力,可以结合经济活动变化来实现历史、逻辑之间的统一,并提升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能够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把握其中的关键要素,可从整体角度对待经济发展、经济活动,具备辨证分析、实事求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经济学课程需要建立在爱国主义基础上,为学生传授有温度的经济学知识。经济学课程思政的目标要致力于挖掘爱国主义、家国情怀,完善经济发展脉络,引导学生主动将个人命运、国家命运密切相连。

4.素养目标

课程思政的根本目标要求学生具备科学的价值导向,因此,教师要科学规划每节经济学课程教学策略,融入知识、能力与价值观,为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在帮助其完成专业学习的同时,做到精神成人,让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经济学课程思政目标在于促成自信与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与使命、塑造学生的科学精神,培育实践和创新意识。

基于上述目标,在经济学教学上,要尊重事实,将价值观、真理观融入学习中,充分挖掘经济学的应用价值,通过大量的案例延伸出经济学的时代使命与社会责任,聚焦最新问题,让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目标有深刻理解,让学生知晓不能单一通过教材学习经济学知识,还要从新的经济实践中学习。作为教师,要从以往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创新经济学教学模式。

(二)深入挖掘经济学课程思政内容

为了提升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需深挖其中的思政元素,合理延伸课程广度,提升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时代性与开放性。如,在讲述关于“经济人”假设的相关内容时,可引入疫情期间“最美逆行者”、“非理性行为”的矛盾,为学生价值引领对个体造成的影响,继而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在讲解“创新理论”内容时,为学生分析创新对生产力、市场价值、社会发展的影响,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讲述“市场失灵”内容时,为学生分析企业自律的重要意义,引入国家在纠正外部性资源错配时应用的经济政策。

(三)创新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手段

除了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之外,还需应用案例教学法、课堂互动法、课堂提问法、实践教学法、视频教学法等,将其渗透至课前、课中与课外。同时,推行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将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拓展课程思政内容,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5]。如,在讲解“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知识点时,先在课前为学生推送微课视频,展示各个国家几十年来GDP排名情况的变化,由此引发问题:谈谈我国的崛起之道。课前,要求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资料、做好记录,利用搜集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汇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看到我国经济实力的变化,在课堂汇报上,小组成员举一反三,为大家阐述了我国的高铁里程、大型建筑、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激发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切实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渗透至经济学教学中。

(四)强化学生意识与能力的形成

经济学课程思政要做到求真、触情,达到“精神成人”的育人目的,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可做到学以致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为学生留出更多的分析、表达机会,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为学生摆事实,而不是单一的讲道理,课程思政的实施要更多的为学生展现事实,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最终的领悟也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分析、思考来获取,这种通过学生自主努力获取的知识,其效果自然更为理想。

如,在关于“市场失灵影响因素”的教学时,将重点放置在个人道德品质、企业自律素质的重要意义上,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政府的各类制度设计、微观经济政策对于道德风险防范、经济主体行为的约束作用,让学生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再引入《榜样》系列特别节目,为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引导学生结合案例来分析,更好的理解,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自己的心中[6]。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出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提供主动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掌握经济学原理的同时,做到活学活用,自觉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与价值追求。

(五)优化经济学教学评价机制

评价是衡量教学成果的指挥棒,需将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纳入考核体系,将其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考核评定挂钩,提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并根据课程思政的实施来调整对学生的评价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力,一直以来,关于经济学的教学考核主要采用课程考试的方式,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影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对此,在评价上,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构建多元化经济学教学评价机制,将学分、自主创新结合,除了采用分数考核外,应用思政专题研讨、社会实践报告、主题辩论等灵活的考核方式,锻炼学生的表达、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评价机制。

三、结语

经济学教学并非教条,而是一种思维方法和智力工具,经济学教学要求学生在正确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经济观、世界观,推进经济学课程思政,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教学改革进程中,要构建科学、严密的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合理安排思政教育内容,强调价值引领,将其体现在课程考核中,结合思政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受启发,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成为具备价值追求、职业操守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经济学思政课程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