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启银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民生中学)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阅读完一篇不感兴趣的文章十分困难,他们大多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能够主动、自发地阅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化教学,让阅读教学课堂充满轻松、快乐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高效吸收阅读理解知识,从而提高阅读教学课堂的效率。例如,教学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曹冲称象》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张大象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如果大象想知道自己的体重怎么办?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且激发学生思考,找到给大象称体重的办法。教师通过情境化教学做了一系列铺垫,在引出新课之前调动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沉浸于接下来的阅读中。学生开始阅读,教师可以播放曹冲称象的视频,让学生明晰称象的过程以及需要的材料,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知识,从而达到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给学生带来终身影响。所谓的良好习惯,一是能够将阅读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不断得到思想境界的提升和情操的陶冶;二是能够认真仔细地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遇到不懂的内容随时记下来,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端正的阅读态度。因此,教师要保障阅读教学的高效进行,还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古诗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举办诗词朗诵比赛,学生自主阅读诗词,自觉地去理解和掌握诗词中的内容,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可以通过查字典、寻求教师帮助得以解决,还能让学生挖掘其中的重要内容,深入理解诗词蕴藏的含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诗词时,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提升感情体验。除了日常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购置一些课外读物放到教室的阅读角,时常更换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书籍,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教授学生应该怎样阅读效果更佳。
学生自身缺少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这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一点一点地训练,主要有以下两个训练途径:第一,限时阅读,提高阅读的速度。这样,学生才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更多的内容,增长学生见识。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规定学生阅读的时间。不能无限制地读,也不能学生没有读完就开始教学,这样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一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设定适当的时间,比如5分钟,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获知学生阅读的难处,从而改进下一次教学内容。在有效的时间内,学生碰到生词、难句时没有时间查字典,只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其含义。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第二,精准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质量。文章中有很多重要的字词句,学生只需要对重点内容进行精读,就能准确地了解文章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重点讲解中心语句,培养学生找重点语段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例如,在教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为什么水泥道上铺满了金色的巴掌?学生在阅读时就会发现,“金色的巴掌”是指秋天的梧桐树叶,体现了梧桐树叶的魅力。落叶铺满了整个水泥道,可以让学生想象在这样的道路上行走的场景,从而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既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阅读教学目标,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