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高职院校对贫困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策略探析

2021-11-23 19:15周智愚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3期
关键词:精准帮扶就业指导困难

文/周智愚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精准扶贫”随即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关键词。精准就业帮扶现已经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针对就业困难学生的精准鉴别、精准帮扶、反馈和追踪的研究,对就业帮扶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精准就业帮扶是在大扶贫框架体系内进行的,而就业帮扶需要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的理念。

一、精准扶贫背景下提升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践意义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对脱贫工作有着重要的贡献。人才培养可以有效带动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1]。根据有关数据显示,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中,贫困大学生所占比例为学生总数的1/4,这些学生多来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现在,帮扶更多是通过无偿式的奖励、助学金等形式帮助建档立卡学生缓解经济困难,助其顺利完成学业,但这并不能确保建档立卡学生最终脱贫和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2]。对贫困大学生实行就业帮扶,不仅能帮助大学生的实现就业,而且还能让贫困大学生带领更多的家乡贫困人口致富。

(一)实现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是实现精确扶贫的必要条件

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在面对就业上会经常性地出现就业能力欠缺、心理障碍、职业心理迷茫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这部分大学生能否实现就业脱贫,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家乡。所以,帮扶贫困大学生就业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其发掘家乡的特色产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与此同时,贫困大学生的成功创业事迹可以带动和鼓励家乡更多年轻人投身到脱贫攻坚的事业上,可以增强贫困大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追求,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高职院校需要改变传统就业帮扶仅在毕业年度突击实施的做法,将职业胜任力的培养贯穿于建档立卡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并结合建档立卡学生的个体差异,循序渐进、分类别、分阶段、系统精准地做好职业规划教育、职业素能提升、求职择业指导等工作[3]。

(二)帮扶贫困大学生就业是提高总体就业率的关键一步

毕业生的就业率关乎到学校的整体发展和规划,就业率是对学校教学效果、学生管理、办学理念的综合考量和成绩的体现,是学校学生工作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重点,面向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更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问题。高就业率是专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是高校就业工作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造成高职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很多,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心理障碍、求职能力缺乏、就业动机缺乏等,其中家庭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主要是因为家庭先天问题,在信心和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针对贫困大学生的精准就业帮扶,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反馈跟踪、总结调整等系统化帮扶,有效提高毕业生总体就业率。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指导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就业服务信息接收量巨大,缺乏就业信息筛选能力

高职院校以培育技术型人员为主,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更注重实操和理论相结合,人才培养的方针政策使得学生与企业接触的机会远远高于本科院校。大学生在刚入学时就被灌输与专业匹配的相关优势企业,在学期中、后期的企业招聘会、宣讲会、双选会等企业进校招聘活动极易让学生对自己的意向企业产生动摇,部分学生出现了选择困难的现象。仅仅依靠就业老师的口头讲解和同学之间的相关推荐,很难让学生能筛选出一个符合自己意愿的就业岗位和企业。部分学生出现了跟风抱团的行为,选择了不符合自身实际的岗位或企业,没能让学校的就业帮扶充分发挥帮助作用。学校需要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通过分析往年学生的就业数据和相关专业的就业分布情况,建立详细的就业信息分类和精准推送,解决学生的选择困难。

(二)应届毕业生就业选择复杂,缺乏就业动机

如今大学生是在互联网自由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具有较强的信息搜索能力,更为复杂的知识结构体系,更为活跃的思维逻辑,有着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对与自己相关的事情有自己的决定,如应届毕业生可以选择公务员或者事业编考试、升学、自主创业、互联网灵活就业等多种就业方式。更多的毕业选择也在消耗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动力,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在企业进校招聘宣讲时不能积极参与并应聘,甚至造成了部分学生眼高手低、慢就业、不就业的消极态度,从而错过了最佳的就业时机。部分应届毕业生过于注重刚进企业的薪资待遇和便捷的生活,自己的兴趣爱好,忽略了职业生涯的发展和个人能力的提升以及个人的实际情况,造成了部分学生的实际就业岗位与就业预期设想的不符。这种矛盾心理的影响最终会导致部分学生就业信心的消失和就业态度的转变。

三、高职院校“互联网+”精准帮扶体系运行模式

高职院校的精准就业帮扶模式需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通过对就业困难学生的精确鉴别、精确帮助。精确反馈和考核的体系运行,对就业帮扶工作进行有序、有效的开展。

(一)精确鉴别

大部分刚进入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生涯规划,学生缺乏准确的就业志愿和良性的就业动机,就业指导工作大规模开展无法取得预想的效果。这就需要通过大数据平台的统计和分析功能,对新生的个人信息进行全面分类,精准筛选出可能存在就业困难问题的学生,提前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干预,让这部分学生接受专业的就业指导和解决定向问题。运用精准分析,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分类。造成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多种,如学习落后、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结构不完成、心理障碍、生理障碍、就业能力不足和动机缺乏等问题。对不同原因的学生进行定期实时筛选和分类,分类解决,分批解决,为后期的精准帮助提供数据方面的指导和支撑。对生理缺陷、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结构不完整等比较显性的问题,班主任、辅导员等一线就业工作人员可以较为容易识别。关于隐性心理问题,则需要借助互联网测评软件如心理测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人格测评,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科学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进行研究分类,搭建就业困难学生信息平台。

(二)精准帮助

对不同原因的就业困难学生,通过前期的精确鉴别,并根据不同原因学生的不同特点所带来的不同需求,协调各个职能部门进行共同帮扶。精准帮扶包括能够引起学生产生就业困难的基本原因,可以针对大部分学生进行精确地帮扶。主要由几个方面构成:学业困难、心理障碍、生理问题、就业能力问题等。精准鉴别是精准帮助的前提,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实施“定制”的就业服务和指导。学校应先建立在线信息交流平台,每天安排专业就业指导人员值班,为就业困难学生提供在线就业指导,发布和推送最新就业信息。信息交流还应包括多个平台,如微博、微信、QQ、抖音等多个新媒体平台,实现平台的多覆盖,最大化效果。充分利用职业生涯规划测评软件,帮助学生对职业生涯有一定规划,使学生了解职业、定位职业、规划职业、准备职业。线上结合线下,邀请对口企业HR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能力指导,让学生和企业一线招聘人员接触并了解企业实际用人需求。与此同时,引入了相关慕课、云课堂等虚拟仿真技术的在线资源,丰富了就业指导形式。在求职就业期间,利用学校就业管理平台、校园信息网、就业APP,让就业困难学生与企业需求精准配对,提高学生求职成功率和企业招聘效率。

(三)精确反馈和考核

通过多部门的合作和大数据的分析,有重点的帮扶可以让大部分学生可以有效地找到合适自身的工作,但仍有部分学生由于时间、身体、心理、家庭等方面的原因,无法在是应届毕业生时找到合适的工作。面对这种情况,部分学校对于这部分学生并没有及时地跟踪和反馈,因此需要成立以学校检查部门为核心的就业跟踪反馈小组,确保这部分学生能在离开校园后还能及时获得精准合适的就业信息。小组成员包括学校就业分管领导、质量管理部门、招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关毕业班班主任、辅导员。在校内组织大型招聘会、宣讲会时,可以邀请这部分同学来参加,让这部分学生和在校学生享有同样的就业渠道。就业跟踪的同时还需要小组成员进行反馈调整,对这部分学生要进行原因统计和当面谈话,深入了解其未能就业的原因,并及时反映给学校相关部门如团委、学工、招就办等,并把原因记录到就业记录表中。对于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考核,首先要开发这部分学生的档案管理系统,对这部分学生的谈心谈话、企业推荐、就业能力帮扶都要记录其中,并明确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学生成功就业后则在系统中标注,对于毕业后还未就业的学生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考核,责任人需上交纸质版的情况说明,并记入年终考核评价。

就业关乎民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更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它通过建立精准识别、精准帮助、精准反馈和考核的系统帮扶模式,充分利用学校的一切资源,对就业困难的贫困学生精准帮扶。与此同时,应积极引导贫困大学生就业意识转变,开展系统就业培训,提高自身就业技能,增强就业动机,完善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一环。

猜你喜欢
精准帮扶就业指导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选择困难症
精准帮扶视角下贫困女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研究
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综述
浅谈山区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有困难,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