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雄彬 唐晚桂 李国明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促以市场为导向、深度融合产学研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变革逐步进入良好发展阶段,而这时却出现了供需不平衡、创新缓慢、服务质量低、评价体系不到位、成果转化资金不足等现状,制衡了高职管理类科技成果转化。本文基于产教融合大背景,研究高职管理类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有利于产学研用合作与交流,进一步使科技成果产业化,使科技成果更具创新性,进而使科技与经济互相融合。
近些年,政府为促进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而发布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法〉若干规定》《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等相关文件,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根据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2020年建立特色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第二阶段,根据以往状况,2025年建立更全面、涉及范围更广、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更高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因此,政府充分赋予产教融合与高职管理类科技成果转化权限。相关文件的的颁布,使研发工作能在更有利的条件下开展,增强高职管理类科研人员对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
在当前世界经济波动的情况下,企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成了竞争市场的决定要素。传统的老观念“重效益轻创新”制衡企业的发展,企业作为技术最主要的需求者,其相关产业的增长依靠当前正在上涨的消费结构驱动,消费现状的不同,包容力加强,给科技成果转化带来了独特条件。[1]作为科研成果创新重要场所的高职院校,具有人才集聚和基础研究能力强的独特优势,其科技成果所产生的社会生产力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高职管理类科技成果转化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实现校企的“互融共进”,可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提升高职管理类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高职院校对国家的创新体系构建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起着重要的作用,科技成果的高效率转化直接影响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职院校虽有着众多科技创新人才和高超的创新技术,但其出现的超负荷教学和不健全的科研管理体制、职称评审制度及资金匮乏等问题束缚了高职院校管理类科研成果和区域经济的高度融合。[2]因此,高职院校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尤为重要,紧密联系企业需求,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科技和人才有机结合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高职管理类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供给和服务企业的生产与发展。
在产教融合环境下,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人员,在国家政策方面已允许相关工作者可从科技成果带来的利益中抽取50%左右的收益,放松了政策要求,增强了工作者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对于科技人员兼职的要求,且让对此科技成果付出努力与汗水的其他相关工作人员也可以享受到收益。当前国家为增强科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加了对科研人员贡献的奖励和支持,提高了科技成果收益,放宽了国家政策。因此高职管理类科研教师要根据管理类科技成果转化的趋势和现状,分析科技发展的方向,从而抓住机遇,开发出一条新时代科技发展的道路。
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程序十分烦琐。高职院校的管理类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需要多个方面的合作与协调,即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资金、人力、制度等有效保障、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交流合作、政府与社会对此的支持等。一是高职院校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制度,科技成果转化后的使用及收益等属高职院校和个人共同拥有,转化后产生的利益会按照比例给予个人;二是高职院校应设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运行部门,高职院校、政府和企业三者之间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起促进和优化的作用。[3]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不仅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社会和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外部环境也有激励和协调的作用。
当前,高职院校管理类科技成果产生了多种问题,降低了成果转化的效率,例如在转化过程中信息错误、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一应加强以政府为主导的高职管理类科技成果转化共同体建设,以项目为纽带(主要有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承接国家的科研项目、社会与企业出现的技术问题等重大课题),同时建立线上线下的信息服务平台,增大服务力度,根据当地区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特色转化园区;二应根据后台成果转化监控系统平台,对转化过程产生的问题及时分析并解决,实时关注成果转化项目进程,及时规避风险。
近年来,高职管理类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受融资难等问题的制约,转化率长期处于低谷。成功解决科研成果转化的融资问题,将有效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促使经济局势好转,激励科技研发进步。一是建立基金发展风险投资市场。政府完善、监督投资市场的运作模式,运用市场和企业的模式增强市场对科技项目引导能力;二是更新金融产品及服务体系。学习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并依据相关政策建立政策性银行、科技支行,充分考虑了高科技企业在资产带来的收益和亏损、贷款能力等多个方面的特点,增强金融的优质服务,以此促进金融产品的创新;三是健全综合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加强对科技金融服务各方面协调、合作、交流等工作,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高效运转。
对科研成果提供专业化转化服务的中介机构是高职院校、院所与有需求的企业单位之间沟通的桥梁。相对于我国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巨大需求,科技服务机构在专业和队伍建设上存在明显不足。[4]一方面,高职管理类科技成果转化亟须大力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服务队伍并建立专业服务机构,构建高效转化的科研成果信息平台。引领建立从事科研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机构,鼓励各单位积极参加并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机制。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各界发挥作用与相关转化机构的支持,并培养打造运行灵活、服务能力强、专业人才云集的技术转移机构。
“政产学研用”是“政府主导、市场引导、企业主体、学校为主”的四位一体综合协调创新互助渠道,实现了多方面积极参与,构建了高效率的合作机制。政府层面:政府应发挥政策引导和综合协调管理作用,处理好多方的凝聚合作,使企业和高职院校成为参与主体,实现“政产学研”的高度融合;企业层面:企业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是科研基础设施和应用实现创新的重要孵化基地,应发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优势,促进企业单位创新平台的延伸,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更多优质岗位;院校层面: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科研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及学术人员的培养,并与该区域经济结合,开展全方位、服务社会的综合办学模式,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学校课堂与社会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方法。
鼓励高职管理类教师与企业直通,成为市场真正的参与者。建立“教师+平台+企业”直通渠道的核心是向市场转化,由研讨理论转变为实际应用,由行政化转向市场化,从理论向实践过渡,使“产学研”结合。[5]高职管理类教师应深入了解市场规则,否则会产生多个问题:第一,高职管理教师不参与其中,将不能得到市场所产生的利益,以此会丧失研究市场的积极性;第二:科研成果在没有企业的参与下会降低转化效率;第三,高职管理类教师面对市场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分析并解决,科技成果的创新也会减弱。总之,科研人员只有真正走进市场,参与其中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价值和技术价值,才能发挥市场的作用,体现其高价值。
一方面,科研成果转化共同体实质上是多个影响层面协调下的合作联盟。如学校、政府、企业三者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拥有很大的决定权,但政府部门多,对于科技转化难以达成共识,易造成转化断裂,导致其他主体难以适应。[6]另一方面,在高职院校和企业融资机构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法律乃至经费上的大力支持。高职教育管理类的科研成果转化工作要以人们需求为导向,把人群反馈的信息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向,高职管理类的科技成果主要服务于企业。成果转化共同体中各主体要相互联系、合作、共享;因此,需要形成“学校+政府+企业”三者相互支持的融资渠道,促进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从而形成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共同推动成果转化,实现技术创新的目标。
当下,高职院校的很多科研成果转化尚未成功,亟须创立一个专业公共的、可容纳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专业品牌,打通国内外的信息渠道,让我国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得以全面、广泛地传播到社会各界中去,使其精准地蜕变为社会生产力,蜕变为国家经济的核心驱动力。第一,建立国家级、省级、市级及科研院所级的科研技术成果新闻发布会制度,随时向社会各界人士和企业发布最具时效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有利于形成中国高职院校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品牌,保障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从而增加市场转化的成功率。第二,联合高职院校科学研究成果的传媒公司,开拓新的高职院校科学研究成果宣传渠道(例如:报纸、杂志、广播、新媒体网络),准确锁定群众,通过有关的新闻、会议、论坛等途径传播,逐步建立平稳的、接收目标明确的媒介沟通路径,确保传播效果最大化。第三,开辟自己的、特色的、专业的传播路径,例如专业化的高职院校科学研究成果的影视作品、专业化的网站、专业化的报纸杂志及专业化的论坛等。
为了提升科研成果转换效率,打通其转化过程中的堵点,本文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下,研究高职管理类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动力及策略,探索形成符合高职管理类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渠道。研究成果的启示主要有:一是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让市场在科技成果创新资源的配置方面起到核心作用。二是市场在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中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有利于高职院校、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科技成果转化,高职院校率领科研人员及其科研院对科技、经济等重大课题展开研究。三是建立以市场为主体、以企业为载体的研究方向、结合产学研的创新体制,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的科研技术的增长,锻炼高职学生的科学研究水平,为科技成果转化注入新的创意,升级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