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安 浙江万里学院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超过5.3万亿元,其中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13999亿元。从教育总支出来看,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总支出为37241元。这说明我国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因此相应的教育投入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教育部2021年部门预算》,截至2021年4月10日,已经有13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21年预算总经费超过100亿元。随着教育经费收入支出以及预算体量的不断增加,相应的资金管理问题不容忽视,而这就需要在发挥外部监督作用的同时,有效促进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于2021年5月1日起实施,《规定》的实施为高校内部审计提供了指引和规范。《规定》指出了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法律责任等内容,同时对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和范围进行了详细规定。从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内部审计工作现状与要求之间的矛盾,因此,高校需要积极探索转型发展策略,以实现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以及内部审计提质增效目标。文章的研究意义在于推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实施、高质量发展,以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升级。
从研究内容来看,包含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建设工程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这部分研究主要从内部审计的具体内容出发,进行全方位论述和探索。
从高校内部审计问题的相关文献来看,张世敏(2020)[1]等人较为全面地论述了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陆轶爽(2021)[2]主要分析了内部审计人员及审计机构存在的问题并指出相应对策。其他文献也基本从内部审计人员、部门及其他相关主体等角度提出了问题,并探析对策建议。
从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的文献来看,孔晓宇(2020)[3]等人基于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提出内部审计质量提升的策略;李维(2021)[4]则以大数据为时代背景,分析了高校内部审计的转型发展方向和重点内容;施静(2021)[5]等人则从内部审计模式创新、多层次内审体系打造方面,提出了内审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
在梳理了相关文献后,文章基于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内部审计的主要矛盾,并对今后高校内部审计的转型提出建议,这也是文章的主体结构。
从我国来看,高校逐步完善内部审计相关工作,但新时代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只有逐步转型才能满足实际审计工作要求,才能实现内部审计的高质量发展。从转型原因来看,一是高校资金管理体量逐年增加。无论是教育经费收入与支出,还是高校预算经费的体量,近年来都呈现增长趋势,这增加了高校财务管理的难度。与此同时,资金管理也成为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审计方法可能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因此,高校需要积极探索内部审计工作转型。二是高校内部控制水平需要提升。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财务管理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等,这些严重影响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未来发展。所以需要借助内部审计的力量解决内部控制中的问题,而内部审计也需要随着高校的发展不断探索转型路径。三是内部审计发展的需求。数字化时代催生了新技术的应用,内部审计方法和模式也在不断演变,因此,高校需要顺应新时代的特点与要求,推进内部审计转型发展。
根据《规定》第三章第二十条,内部审计的内容不仅包含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内控及风险管理情况、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而且包含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等的履行情况,内容较为宽泛,这取决于高校内部工作的复杂性。但是从高校内部审计实践来看,大量繁杂的审计工作让内审人员应接不暇,出现审计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这既源于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也源于内部审计资源有限等因素。同时,一些高校选择内部审计外包模式,这样内部审计机构职能被弱化,也不注重自身发展,进一步影响审计效率的提升,也容易对外部审计力量产生依赖。另外,高校的内部审计理念也不够完善,高校以教书育人为根本,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也容易忽视内部审计的相关工作,例,如仅注重财务方面的审计工作,而忽视其他内部审计内容,这也不利于审计效率的提升。审计效率提升困难,与审计全覆盖目标之间的矛盾就会凸现出来。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职责不清晰主要表现在:一是独立性不强。一些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虽然独立存在,但是在审计实践中容易受到其他部门的牵制,或者对审查出来的问题不进行公开,无法发挥独立性职能,相应内审部门也形同虚设。二是存在职责越位的情况。一些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承担着部分管理职能,例如参与合同签订、资产核算等,这种情况下内审部门的职责表现为执行和监督两方面,因此造成职责越位,也缺乏独立性[6]。而高校内部审计的客观公正性既是内部审计的目标,也是内部审计应当遵循的原则。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得不到保证,相应的职能被弱化,也就容易与客观公正性要求产生一定的矛盾。
完善的协同机制既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也是内部审计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但是高校仍然存在内部审计工作协同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一是沟通与协作配合不顺畅。这主要体现在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沟通不顺利,原因在于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技巧、谈话方式等存在不足。沟通不顺畅的情况下,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自然会受到不利影响,从而不利于高校内部监督体系的完善和相应职能的发挥。二是内审成果运用缺乏有效协同。高校内部审计成果没有及时共享,其他部门可能未及时发现自身问题,而仍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查找,这就造成资源重复和浪费,也不利于内部审计效能的提升。由此可见,内审工作协同机制如果不完善,就会造成内部监督工作的重复,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总体上来说,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起步并不早,相应成果也不够显著。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必然影响审计效能的提升,因此形成矛盾关系。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有:一是信息化审计理念不够先进。一些高校对于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相应的审计信息化建设也仅仅是为了追随其他高校的脚步,未从自身真正需求出发考虑问题。二是高校未充分运用数字化审计方式。大数据、智能化的分析方法在内部审计实践中的应用并不多,仍然依赖比较传统的审计方式开展工作,影响审计效能,也不利于高校内部风险的识别与挖掘。三是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方面存在不足。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成果不在于机器购买数量和软件平台等的开发,而在于建设成果有多少转化为内部审计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成果转化并不明显。
高素质审计人才是企事业单位都比较重视的人才类型,高校在重视科研人员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引进和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但是,专业胜任能力不足是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人才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存在忽视保密原则的问题。一些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对保密原则理解不够透彻,在实际审计项目中可能存在泄露审计信息的情况,虽然不是出于主观意愿,但也违反了内部审计原则。二是内部审计专业知识掌握有所欠缺。一些高校内部审计采用外部模式,内部审计人员对相应的工作流程掌握不够熟练,自身知识体系也未能及时更新,导致个人专业能力与实际工作需求不匹配。三是审计实践能力仍需提升。新时代赋予高校内部审计新的内涵和要求,而有些内部审计人员仍然在审计实践中沿用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导致审计实践能力下降,无法追赶时代步伐。
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发展中,应当既要效率,又要实现审计全覆盖要求。一是促进理念转变,以《规定》作为行为准则,提升内审效率。高校在担当教育使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应充分认识到内部风险识别与管理的重要性,在《规定》的指引下积极推进内部审计转型。二是以风险为导向确定内部审计重点工作。为了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提升,高校应当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既满足审计全覆盖要求,也应当抓住主要矛盾。三是确保内部审计方法灵活适当。科学的审计方法是促进内部审计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这需要审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对审计方法进行及时修正,从而确保内部审计目标的完成。
只有清晰界定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才能充分保证内部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一是要提升内部审计独立性。思想独立性是提升内审独立性的前提条件,主要指内部审计人员思想的独立性,在审计实践中保持独立的姿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收集内部审计证据,同时遵循亲属回避的制度要求。此外,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也要保证独立性,要有独立的决策权,不能受到其他部门的牵制,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二是按照《规定》要求界定相关主体职责。根据《规定》第二章第十七条,在高校业务活动中,内审机构和人员均不可以参与决策和执行,保证独立性和客观公正,对于自身职责应当清晰明了,不得出现职责越位的情况。
一是完善沟通协作机制。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审计人员要提升沟通和谈话技巧,以便更加轻松地收集审计证据。高校其他部门也应当对内部审计工作给予理解,积极配合审计人员的相关工作,应当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而不是逃避责任。二是优化资源共享机制。高校应当建立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足够便利,便于内审部门快速获取信息和数据等资源。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既符合高校内部的实际需求,也有利于对资源进行科学分配。三是强化内审成果运用协同机制。高校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可以及时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内审成果运用效率和效果。内部审计成果是内审工作转型的重要依据,因此,高校应当予以足够重视。
一是树立先进的信息化审计理念。高校应当重视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从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内审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案例,找到适合自身内审信息化发展的道路。另外,高校也应当将内审信息化建设与自身优势相结合,逐步推进审计效能的提升。二是数字化审计方式既必要又十分重要。高校应当探索利用数字化的方式确定内部审计范围与重点,通过远程审计和现场审计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内部审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三是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从而助推内审能力提升。高校在完善审计信息化硬件与软件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审计能力的提升,要遵循物尽其用的原则,而不是为了面子工程而优化计算机及其软件。高校要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转化为成果,再将成果科学运用于内部审计能力提升过程。
一是道德素质的提升是内审人员的基础能力。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爱岗敬业精神,知晓自身岗位职责与义务,同时也应具备奉献精神,在工作实践中要兢兢业业、勇于担当。另外,内审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原则,注重自身道德素质的提升。二是专业能力提升是关键。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需要不断积累,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不断更新自身审计专业知识,同时及时学习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知识体系。三是实践能力的提升需要从多角度着手。实践能力不仅来自自身实践,也可来自他人经验。这主要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同时也要通过案例学习、向他人请教等方式获取更多实践经验,并用于自身工作。总之,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是高校内审工作转型的促进力量,也是内审效能提升的关键因素。
教育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水平决定了人才质量。高校教育的质量则决定了人才培养的高度,因此,高校发展质量是重中之重。高校内部审计不仅可以识别内部风险,而且可以有效推进高校向高质量发展。不容忽视的是高校内部审计中现存的主要矛盾,严重影响内部审计效能的提升,这主要源于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问题与内部审计要求不相符,影响了内部审计效果,因此,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势在必行。基于综合理论分析,文章希望提出方法和建议,促进内部审计转型发展:一是多管齐下,持续提升内部审计效率;二是清晰界定内审职责,保证内审工作客观公正;三是建立高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协同机制;四是利用内审信息化建设助推审计效能提升;五是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多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