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烨 李楠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
自2015年“互联网+”的概念提出以来,互联网技术逐渐深入地融合进各个行业领域中,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依托,创造了全新的经济形态。教育领域同样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变革,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价值尤为凸显。高校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实现了远程授课,传统的线下授课不再是唯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线上授课平台已然成为当下教育界的热点。但是,教育领域内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时间尚短,暂未实现全面覆盖,线上授课平台仍然处于逐步建设的进程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以高校“基础英语”课程为切入点,对线上平台建设相关情况展开分析十分必要,有助于线上平台建设的尽快推进与完善。
“基础英语”课程线上平台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课程资源库、线上辅助学习平台以及评价体系三个部分,这也是线上授课平台的基本架构。首先,课程资源库。网络的出现使得教学资源不断拓展,利用互联网渠道,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到与课程相关的更多资料数据,对教材中没有提及的一些知识点进行补充,同时,基于互联网的视频、音频、案例等资料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素材,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选择。其次,线上辅助学习平台。互联网时代下,学生对于智能手机、电脑、网络的依赖程度极高,这些技术无论是在学生的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甚至成为不可分割的部分,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获取英语的学习方法、考试热点等,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最后,教学评价体系。基于线上平台,可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考试等情况形成系统认识,梳理学生学习过程的轨迹,继而对教学评价形成补充。
处于“互联网+”的背景之下,高校创建“基础英语”课程线上平台的意义重大。首先,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尚未成熟,对互联网环境下充斥着的海量信息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很容易便会被误导,甚至于沉迷网络,影响学业。因此,如果教师能够对互联网资源加以合理开发利用,不仅能够丰富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以互联网为突破口,为学生营造更加健康、愉悦的学习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其次,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变革,因此高校创建“基础英语”课程线上平台,实际上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本科一、二年级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而备受重视,也关系到学生英语专业能力的形成以及未来的发展情况。随着教育领域内对互联网应用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教学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在提升,很多教师早已习惯把互联网作为教学资源储备库,在课文教学素材的基础之上,挖掘互联网中的教学资源,教师不仅可以获取课程相关的文字资料,还可以搜索图片、音频、视频形式的教学资源,用以丰富教学内容,这也是线上教学平台的优势所在。但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对线上资源加以辨析、分类,为学生选择更加适合的线上资源,以符合教学大纲对“基础英语”课程的基本要求。例如,大一新生侧重于基础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线上资源的选择上自然也要向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倾斜,培养学生最为基本的英语能力,让新生尽快进入“基础英语”课程的学习中;而进入大二后,“基础英语”课程强调对学生写作、阅读能力的培养,此时的线上资源选择,除听说读写译相关资料外,更要加强深层次的思考。
不同学生的英语能力水平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线下课堂的授课时间比较有限,局限了教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因材施教,线上平台的出现则有效弥补了这一不足,通过个性化的教学定制,可以实现对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针对性教学。由于线上平台建立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基础之上,故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都留下了痕迹,并可通过大数据来进行分析,结合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弥补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关注的欠缺之处,客观评价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水平后,制定、实施针对性教学。同时,线上平台会如实记录学生日常习题练习相关情况,通过对学生练习结果的分析,便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薄弱环节,继而制定相应的题目,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突破练习,例如,语法方面,结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结果,推出相应的虚拟语气、反义疑问句等专题练习,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安排,既能够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尽快跟上教学节奏,同时也有助于正常教学计划的完成。
尽管“互联网+”背景下的线上教学平台为“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提供了便利,但在此过程中始终要把线上教学资源与学习任务相结合,不能盲目追求线上平台的新鲜感。从根本上来看,线上平台仍然是教学工具,是帮助师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标,切忌舍本逐末,很多教学问题的解决,还是需要师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如果线上平台授课所占用的时间过长,则很有可能会导致教学质量下滑。因此,高校“基础英语”课程线上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要从教学任务的实际需求出发,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通过线上平台来开展教学,适当安排线上教学时长,不能一味求新。在教学秩序正常的情况下,基于线上平台的授课课时在“基础英语”全部课时中所占据的比重要控制在30%以内,其余时间仍然为线下教学,让学生能够逐步适应这样的教学节奏。
形成性评价是将评价、反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既有助于教师获取教学成果的反馈,也能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情况形成客观认识,线上平台同样如此,需要建立线上形成性评价机制。形成性评价不只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之中,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线下评价受课堂时间限制,往往难以展开,而线上平台则可以同一时间进行,通过微信、QQ、钉钉等不同渠道,可以展开多个角度的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英语能力、自己在班级内所处的水平、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所了解,而教师也可以借助于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获取更多教学成果反馈。
尽管线上平台为师生创造了远距离沟通的渠道,但对很多学生而言,这样的方式仍然比较陌生,不习惯与教师进行线上互动,而这可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成效。针对这样的现象,在线上平台的创建过程中,应当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建立起多维的互动教学模式。以“The Virtues of Growing Older”这一课文的线上授课为例,授课之前,教师便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或其他平台,发布课前的思考问题,如“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disadvantages of growing older?”, 或“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virtues of being young?”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做好课前准备。随后,线上授课时,教师便可以采取辩论赛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两个队伍,围绕课文内容,学生展开自由辩论,通过正反双方的辩论赛,能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如wrinkle、tolerate、accomplish、adolescent等加深印象,并灵活运用。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展开了互动,拉近了线上平台课堂上师生的距离,保持了课堂的活跃。
综上所述,处于“互联网+”的时代,将互联网技术更加深入、全面地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已成为必然趋势,而互联网技术的作用能否达到最大化,关键在于线上平台建设这一基础能否夯实。就高校“基础英语”课程而言,在线上平台建设过程中,务必要合理选择线上授课资源并加以个性化定制,将线上资源与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同时面向学生展开线上的形成性评价,打造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基础英语”课程线上授课模式才能发挥其价值与作用,为高校师生营造更加高效、灵活的英语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