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视角下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第三章第一节两种译本的对比分析

2021-11-23 16:25王紫妍
现代英语 2021年5期
关键词:库拉九州译本

王紫妍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48)

一、引言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由英国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所著,于1922年首次出版,被誉为经济人类学的奠基之作,是最值得一读的人类学著作之一,其译本翻译是否准确会影响我国读者对库拉制度以及马林诺夫斯基所倡导的参与观察方法的准确认知。《西太平洋的航海者》第三章第一节对库拉体系做了一些综合说明,介绍了库拉制度的涉及范围、交换形式以及重要意义,指出土著人“身在库拉中,却不识库拉真面目”这一事实,并陈述了民族志学者的责任与研究方法,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库拉制度。文章尝试结合功能对等理论,选取梁永佳和李绍明两位译者于2002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的译作(下文简称华夏译本),及张云江于2007年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译作(下文简称九州译本),对比《西太平洋的航海者》第三章第一节英汉文本,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参考。

二、功能对等理论概述

尤金·奈达(Eugene A.Nida)在《翻译科学探索》一书中区分了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他认为,形式对等关注信息本身的形式和内容,目的语应尽可能匹配源语中的不同元素;动态对等要求自然流畅的翻译,要将目的语与其自身文化背景中的相关模式联系起来,而非要求目的语读者必须理解源语言的文化模式才能理解文章(Nida,1964)。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他认为动态对等要做到使“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和源语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相同”,可见“读者的反应”是动态对等的核心。奈达推崇动态对等,因为两种语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迥异,形式对等很难做到,同时他倡导三步翻译过程,即由分析(充分理解原文,打破文章结构)到转换(将原语主干句转换为译入语主干句),再到重组(将原语信息用符合译入语的表达说出来)的过程。

为避免人们产生误解,后用“功能对等”取代了“动态对等”,二者没有本质区别,奈达强调功能对等是指译文与原文的接近程度,且完全的对等翻译是不存在的,故只能在一定范畴内谈功能对等,他将功能对等分成了最高层次和最低层次的对等:最高层次的对等指“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与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与反应完全相同”,这种对等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很难实现;最低层次的对等指“译文读者可以想象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应该充分理解原文,必要时可打破原文的形式,尽量选择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使译文做到自然通顺。

三、功能对等视角下的译例分析

第一段

1.【原文】HAVING thus described the scene,and the actors,let us now proceed to the performance.

【华夏译本】我们在前面已经描述了布景和演员,现在让我们看演出吧。

【九州译本】我们已经描述过场景和演员了,现在让我们进行演出吧。

【对比分析】首先华夏译本中“在前面”为增译内容,与“已经……了”意思重复,九州译本更为简洁。其次两篇译文对proceed to the performance的处理并不相同,华夏译本将读者抽离出来,作为观众去“看”演出;而九州译本将读者带入其中,作为演员“进行演出”,九州译本更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原文】...; it is carried on by communities inhabiting a wide ring of islands,which form a closed circuit.

【华夏译本】它施行于居住在一大圈岛屿上的居民群体之间,这些岛屿正好组成了一个封闭的循环圈。

【九州译本】它由居住在一大圈海岛、形成了一个封闭循环的众多团体进行。

【对比分析】首先华夏译本对定语从句进行了重复翻译的处理,比较符合中文的表达方式;九州译本将其处理成了较长的前置定语,有些不易被读者理解。其次英文中多用被动语态,中文多用主动句,华夏和九州译本均保留了原文被动形式,但是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因此译者可以进一步处理,这里尝试将其译成主谓结构“居住在一大圈岛屿上的居民采取这种交换形式,这些岛屿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循环”,将原文的主语作为译文的宾语,使译文结构更加紧凑流畅。

3.【原文】Every movement of the Kula articles,every detail of the transactions is fixed and regulated by a set of traditional rules and conventions,and some acts of the Kula are accompanied by an elaborate magical ritual and public ceremonies.

【华夏译本】这些库拉物品的流动及交易受到一套传统习惯和规则的约束,某些库拉行为也伴随着十分复杂的巫术仪式和公共庆典。

【九州译本】库拉物品的每一次流动,交换的每一个细节,都受到一套传统规则和习俗的制约与管理,库拉的某些活动还伴随着复杂的巫术仪式和公开礼仪。

【对比分析】首先原文用every强调传统规则与习俗对库拉交换形式强大的制约作用,华夏译本省略了该词的翻译,相比之下九州译本更好地保留了原文的语气。其次华夏译本将fix and regulate翻译成了一个词“约束”,但是这两个词在词义上有一定的区别,九州译本将其处理成“制约与管理”更为符合原文的含义。此外根据本节第一句话可知,库拉是一种“交换形式”,因此华夏译本将transaction译为“交易”不如九州译本译为“交换”准确。

第二段

4.【原文】On every island and in every village, a more or less limited number of men take part in the Kula—that is to say, receive the goods, hold them for a short time,and then pass them on.

【华夏译本】在每一个岛的或村落,参与库拉的人为数不多,“参与”指的是对库拉物品的接收,短期持有和传递。

【九州译本】在每个岛屿上,在每个村庄里,都有人数多多少少有所限制的一群男子参加库拉——也就是说,他们接受库拉物品,保留一段时间,然后再把物品传递出去。

【对比分析】根据上下文可知,库拉交换在当地非常流行,因此参与的人数不可能“为数不多”,而是强调每个村落中到有人参与到库拉交换当中,可见其普遍性,九州译本比华夏译本更为准确。

5.【原文】Therefore every man who is in the Kula, periodically though not regularly, receives one or severalmwali(arm-shells), ora soulava(necklace of red shell discs),and then has to hand it on to one of his partners,from whom he receives the opposite commodity in exchange.

【华夏译本】他们不定期地收到一条或几条mioali(臂镯),或者一条soulau(红贝壳项圈),把它交给一个伙伴,再从该伙伴那里取得对应的交换品。

【九州译本】因此,每一个参加了库拉的男子,虽然不是经常性地,但却会周期性地接收到一个或好几个“姆瓦利”(臂镯),或者是一个“索巫拉伐”(红贝碟的项链),接着再把它传递给库拉伙伴,作为交换,他再从伙伴那里得到相反方向的物品。

【对比分析】首先华夏译本省略了therefore,译文句间关系没有原文紧凑。其次根据柯林斯高级英语学习词典第5版,Periodical events or situations happen occasionally, at fairly regular intervals,可知periodically指“定期地”,因此华夏译本将其翻译成“不定期地”不准确,九州译本将periodically though not regularly译成“虽然不是经常性地,但却会周期性地……”更符合原文意思。此外,九州译本对his partner进行了增译,翻译成“库拉伙伴”,使整段衔接更加紧密,说明这不是与库拉圈外的伙伴进行交换,并对mioali和soulau进行了音译括号加注处理,更方便读者理解。

第三段

6.【原文】...the natives carry on ordinary trade,bartering from one island to another a great number of utilities,often unprocurable in the district to which they are imported,and indispensable there.

【华夏译本】土著人也进行普通贸易,并在岛屿之间进行各种物物交换,输入本身不生产必需的货物。

【九州译本】土著人通常的贸易往来,从一个岛屿到另外一个岛屿,用易货贸易的方式交换很多实用物品,这些东西往往在进口地区不可获得,但又是不可或缺的。

【分析对比】华夏译本有几点漏译,如a great number of utilities、often等,而这些是田野调查的具体发现,不可或缺,utilities交代了土著人进行普通贸易时交换的物品是什么,often表明他们进口的物品通常是本地没有的,但不仅限于此,相较之下九州译本比较忠实。此外,华夏译本“输入本身不生产”会给读者断句造成一定的困难,九州译本没有歧义,并将“输入”改成了现在中文更常用的“进口”。

四、结语

以上是对《西太平洋的航海者》第三章第一节两种译文部分译例的对比分析,发现华夏译本和九州译本整体较为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思想,但华夏译本存在的增译、漏译及误译等问题较多,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是译者自身的语言能力不足,或译者人类学相关知识的缺乏。对于第一种原因,有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只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多加注意就可以避免;比较复杂的问题则需要译者多花功夫对原文反复研读,吃透原文意思之后再整合成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汉语。对于第二种原因,需要译者对文章的背景知识进行补充了解之后再进行翻译。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译者在翻译时应追求译文的自然与流畅,做到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源语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相同,时刻把读者的反应放在第一位。

猜你喜欢
库拉九州译本
Who is your favorite Halloween character?谁是你最爱的万圣节角色?
《红楼梦》包腊译本的定量研究
王际真与麦克休《红楼梦》英文节译本编译策略比较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大城市里的小象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习语英译的跨文化阐释
新春
The Brief Analysis of Moonlight
太行的松柏九州的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