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相城中等专业学校 赵晓宇
现代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与传统学徒制相融合的新型学徒制度,是随着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职业教育育人形式。江苏省相城中等专业学校在汽修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并从解决实施现代学徒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政企行校四方相互协同推进,在实施现代学徒制中创新方法,通过校企双方实施“四个构建”和构建“1+N”的模式,实现了“三转变、三融合、三提升”。
苏州市相城区汽车维修服务产业特色鲜明,有庞大的汽车产业群,而且汽车维修服务产业正在进行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升级,在数量上、质量上和结构上对汽车维修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维修服务的相关企业每年需要大量“能交流、懂工艺、善操作、会维修、精检测”的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这样就保证了江苏省相城中等专业学校汽修专业的就业市场。然而,我校汽车维修人才供给和汽车维修服务产业人才需求“两张皮”的问题依然存在,其主要表现为:汽车维修企业紧缺的技能人才,学校在数量上供给不足;精通汽车维修岗位技能的专业人才,还需求汽车维修企业进行再培养;汽车维修企业所需求的技能人才结构和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毕业生的结构不匹配。
江苏省相城中等专业学校立足区域支柱产业——汽修维修服务产业,与苏州欧亚伟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通过校企双方共建产业学院、共建实践载体、共建育人队伍和共建教学资源,为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一体化育人夯实了基础。
(1)校企双方共建产业学院,创新政企行校四方合作运行机制。在学校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对接汽车维修服务产业链,校企双方共同建立了产业学院——欧亚伟业汽车维修学院,将汽修企业的资质标准、维修工艺、经营管理、维修技术、员工培训等要素植入到产业学院中。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意见》,鼓励企业积极参加现代学徒制,并给予企业相关优惠政策。我校汽修专业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由汽车维修行业协会进行指导,汽修企业主导、学校组织共同出台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强化企业和学校的“双主体”意识,针对汽车维修专业群的现状和汽车维修服务产业的实情,利用项目驱动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汽修企业在汽修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校企双方联合成立合作委员会,共同协商招生专业和招生数量,实行注册入学、对口单招和社招等招生考试方法。校企双方联合进行汽修专业调研,共同确定汽修人才的培养目标,共同制定汽修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构建了“成本分担、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实现全过程有效管理。
(2)校企双方共建实践载体,打造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在苏州市相城区的财政支持下,与苏州欧亚伟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了汽车维修产教融合集成平台。按照“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使用、共同享受”的原则,借鉴苏州欧亚伟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维修生产运营场景进行建设,各个利益相关方依照协议参与集成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构建“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集成化展示”的平台运行机制。围绕汽车实际维修生产项目和真实维修生产环境,基于汽车保养、汽车维修等岗位的职业标准,在平台上创建不同难易程度、不同技能要求的岗位,选取汽车维修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项目,在平台上进行汽车维修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汽车维修专业综合实践和职前训练,在汽修企业的维修生产现场进行定岗实训,以满足中职汽修专业学生技能学习不断提升的实习实训要求。
(3)校企双方共建育人队伍,打造混编结构化团队。构建由汽车维修企业专家、技能大师和教师组成的混编教学创新团队,团队成员学校和企业能互聘共用。制定中职汽修专业学徒制双导师的管理制度,规范中职汽修专业“双导师”的选拔和培养,明确学校聘任汽修企业技术人员的条件、指导岗位和相应的待遇,同时明确学校和企业双向挂职锻炼和联合进行专业建设的奖惩制度,落实创新团队工作责任制,围绕学徒制培养汽修技能人才,且对创新团队人员的配备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相互建设工作站,教师下到汽修企业进行锻炼,企业技能专家被聘为产业教师,双方联合进行汽车维修技术研究和教学开展,让团队导师真正成为汽修专业建设的主力、汽修企业技术创新和汽车维修技术服务的骨干、中职教育教学的专家、中职汽修学生学习生活上的良友。
(4)校企双方共建教学资源,推动中职汽修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为满足汽车维修岗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更好地服务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根据中职汽修专业的特点,融合“1+X”证书的培养要求,校企双方联合构建汽车维修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标准与汽车维修职业技能标准对接、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融通的中职汽修专业结构化课程体系。编写活页式或工作手册式的校本教材,以典型的汽车维修故障为项目案例,从模拟汽车维修过程,到排除实车故障,再到具体维修经营岗位上的创新方法,推动汽车维修相关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流动。为了满足汽修企业“走出去”的实际情况,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汽修专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和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汽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资源的运用与共享,使得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方式从“以课堂教为主”向“以课内外结合学为主”转变,为中职汽修专业实施弹性学制提供条件。
江苏省相城中等专业学校汽修专业在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工作过程中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打造了中职汽修专业“1地多点、1点多师、1徒多岗、1业多评”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通过中职汽修专业的产教深度融合,政企行校协同推进,不断提升中职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一体化育人水平。
(1)实施“1地多点”模式,全覆盖汽车维修服务产业核心岗位群。针对一个汽车维修企业不能满足中职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需要的情况,选择本地区汽车维修产业的主要企业——苏州欧亚伟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为基地,其周边汽修企业为教学点,形成了“一个主要汽修企业作为基地,周边多家汽修企业参与”提供汽车维修核心训练岗位的模式,能够全覆盖汽车维修服务产业的核心岗位群,这样既能扩大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的规模,更能提高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质量。
(2)实施“1点多师”模式,全天候指导中职汽修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根据汽修企业岗位任职标准、汽修专业教学标准和汽修师傅标准,帮助学徒选择和聘任多个师傅。学徒和师傅之间进行双向选择,既能增大汽修专业学生的自由度,使其对感兴趣的领域不断进行学习和训练,也能增大汽修专业师傅的自由度,不会因为师傅休息对学生的技能指导产生影响,更能在自己熟悉的技术领域指导更多的汽修专业学徒。
(3)实施“1徒多岗”模式,全过程训练中职汽修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遵循中职汽修专业学徒的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推行“汽车维修基础技能训练→汽车维修专项技能训练→汽车维修综合技能训练→汽车维修多岗生产维修轮训”四级递进的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模式。根据学徒就业的汽车维修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可以在一个汽车维修企业的不同岗位或不同汽车维修企业的不同岗位对学徒进行轮训。不同岗位的实践工作经历,既能促进学徒的成长,也能提高汽车维修企业安排学生就业的灵活度。
(4)实施“1业多评”模式,全方位评价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育人工作。在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的指导下,根据汽修学徒的特点和汽修企业员工管理的要求,校企双方联合制定现代学徒制育人目标、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监控机制和学徒培养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对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全方位的监控、管理和评价。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方共同对学徒实施“二维四级”评价,即评价学徒的学习状况(学习投入与学习效果)和工作业绩(工作数量与工作质量)。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合作委员会,作为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的根据及对教学标准进行修订的依据。
江苏省相城中等专业学校紧紧把握汽车维修技术的关键环节,与本地区汽车维修产业的主要企业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进行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经过不断实践和摸索,形成了“三转变、三融合、三提升”中职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育人成效,汽车维修企业对学徒的满意度每年提升2.3%、就业竞争指数为97.5%,汽修专业连续3次荣获学校教学质量金奖。
(1)汽修专业学生到职业人实现了身份“三转变”。一是学生和企业学校签订了“学徒合同”,使得学生完成向学徒的转变;二是经过汽修专业技能训练和汽车维修多岗轮训,使得学徒实现向准职业人的转变;三是学生经过顶岗实习到毕业后签订正式劳动合同进入企业工作,使其完成准职业人向职业人的转变。
(2)完成了角色、行为、文化的“三融合”。汽修专业通过现代学徒制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既增强了学生角色的融合功能,也增强了教师角色的融合功能,学生、学徒、员工三者相统一,汽修专业教师也是技能能手,汽车维修技术能手也是教学专家。从日常行为和企业岗位规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习和工作相辅相成。汽修专业文化融合了汽修企业“目标、问题、价值三导向”的文化理念,帮助学生在日程工作学习中能准确的自我定位,更能约束激励自己。
(3)完成理念、内涵、效能的“三提升”。中职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育人理念从“一元主导”到“多元联动”,从解决汽修人才供给不平衡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了政企行校四方在汽修人才链上的多元主体的作用,使得供需“两张皮”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内涵从“阶段开展”提升到“全程实施”,统筹建设了校企进行现代学徒制育人体系,推进了汽修专业学生的技术积累,使得校企双主体育人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效能从“部分参与”提升到“全员共享”,使得现代学徒制育人从“学历型”扩展到“非学历型”,并面向社会人员进行招生,促进了汽修专业教育链、汽修专业人才链和汽车维修服务产业链三者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