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析

2021-11-23 14:41晏秀梅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22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会计人员课程体系

晏秀梅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会计机器人”的出现,人工智能将逐渐替代会计人员完成重复性高、复杂性低的会计核算工作,在多数“低端”会计人员可能面临失业的同时,用人单位却急需精通财务报表分析、风险管控、财务管理以及资本运作等业务的“高端”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为保证高校输出的会计人才能够顺应社会需求,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的冲击

(一)概念界定

人工智能,指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会计机器人”就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会计领域的产物。

(二)人工智能改变会计工作重心

我们知道,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随着进入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化时代,会计的“核算和监督”的功能将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人工智能可以高效率、无差错地完成出纳、开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表生成等会计核算工作,“低端”会计完全有可能被“会计机器人”取代;另一方面,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因为基础核算工作已由“会计机器人”完成,会计人员更多的工作会集中在需要运用主观职业判断的地方,例如进行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进行会计估计、财务管理的预测和决策以及资本运作等,这些都体现出在人工智能下会计的拓展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功能在不断增强。未来的企业更青睐的是既懂会计又懂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

(三)会计工作中心发生变动

在智能技术的积极作用下我国会计领域中出现了一些智能化的财务软件,其不光可以协助有关人员强化财务信息记录工作效果,还可以适当的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重担,让其能够把全身心的精力都投入到企业的资金管理方面。在现在会计工作中,有80%的基础性与重复性会被新出现的智能化所代替,进而实现“没有人管理”的状态,但是这也不会影响会计财务的消亡,反而会把重要性凸显出来,从而达成对企业财务工作和业务发展的高度统一。

(四)会计工作质量会增强

在以前的会计领域发展进程中,财务人员会把较多的工作精力投入到循环的信息运算方面,影响了会计计算人员的计算效率,影响了会计学的发展。但是随着人工智能软件的出现与使用,其能够高效地协助财务工作人员处理日常的财务信息,但是需要财务人员对智能化财务软件的科学使用,让会计工作会更加真实可靠,进而促进会计学的发展。

三、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仍然比较注重打造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会计核算型人才,忽略了学生管理决策能力、语言沟通能力、自主创新创业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高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的综合素养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也造成了部分会计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状况。

(二)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

我国大部分高校会计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基本上仍然沿着基础会计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的主线展开,大学的高年级会开设一些如成本会计、管理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以及金融企业会计等会计类选修课。这样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会计功底扎实的纯会计人才。但是在当下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新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大背景下,懂得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了解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才能使会计人才脱颖而出,才能使会计人才避免被“会计机器人”所取代。然而,大多数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并未将互联网和计算机相关课程纳入会计学课程体系,学生对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够。

(三)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会计教学普遍还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注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热情,长此以往,学生也失去了创新创业能力。大学四年,从基础会计到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师大篇幅阐述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知识,教会学生做越来越难的会计分录,把学生培养成做题高手,但却很少讲授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方法使用、会计职业判断的应用与分析,而这些恰恰是运用主观判断,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方面。因此,落后的教学方法学生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

会计实训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的最主要的教学手段,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开设的会计实训课程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普遍原因有两个:一是师资问题。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就进入高校工作,本人缺乏会计实务经验,其实训课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二是高校的软件更新问题。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传统的会计实训软件已经过时,大部分高校没能及时更新与时俱进的教学软件。试想用人单位已经要求会计人员会做大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而学校还在实训手工填写凭证、账簿,还让学生手工做试算平衡,这样的实训还有什么意义呢?

四、构建一个“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身心健康、品格优良、能力突出、专业扎实”的高素质复合性应用型人才,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既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功底,又懂得互联网相关知识,同时还具备实务能力,综合素质较高并具备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因此,应当构建一个“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设想如下:

(一)确定“会计+计算机”的复合型基础人才培养模式

1.优化课程体系

针对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建议将计算机类的课程有机地融入原会计课程体系中,在学好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建议增设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如Python,数据库基础、会计软件开发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软件项目管理、企业资源计划(ERP)、财务共享、智能报账等选修课程。

2.改革教学方法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落后的问题,提倡改革教学方法,根据课程性质引入案例教学法,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讲授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实现演示教学、探究教学、讨论教学与传统讲授的有机结合。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方法。

3.加强实训教学

针对高校实训教学问题,建议高校购买与会计实务同步的最新版的实训软件,争取实现实训与会计实务同步。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校可以派遣现有教师向社会提供会计服务,或者鼓励教师到企业、事业单位参加实践工作,取得实务经验回来才能进行更好的实训教学。

(二)开展以“提升综合素养为目标”的第二课堂拓展培养模式

高校应当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活动和比赛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在整个学校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竞争能力的会计学习氛围。专门成立学科竞赛指导小组,组织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含金量较高的学科竞赛,学生通过参加比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学校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为期较长的会计文化节、会计读书节等主题活动月,举行学术讲座、文献阅读与研究训练和朗读、书评、读书笔记、专业技能竞赛等系列活动,进行会计文化熏陶,培养学生人文及专业素质素养。

(三)开创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联合培养模式

为全面提升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仅仅依靠实训课程。鼓励高校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为适应学生就业需求,与企业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联合培养模式。一方面可以与合作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让学生走出去,在实训基地提升实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與企业共建实验班,让企业走进高校,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还可以让行业专家亲自参与教学,通过“走出去和走进来”的模式,探索更科学的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方法。

五、人工智能下强化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具体方案

(一)明确会计专业的教育目的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进程中,会计基础的信息运算和处理都会由人工智能设备完成,从而实现财务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型。同时智能软件会计的培养也是培养管理会计人员前进方向。所以说我国的高职院校需要立足于当下的市场环境,明确会计专业教学任务,培养会计人员的管理意识,从而培养管理创新复合型人才。

(二)加大力度对“复合型”师资力量的构建

在实际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进程中,学校需要加大力度建设“复合型”的专业师资队伍,并深入到当下的会计领域,积极的探索社会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从而组建相对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逐步强化会计专业老师的教学素质。另外,高职院校还需要给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会计实习的机会,让其在具体的实践中锻炼对会计知识的实用。

六、结语

在智能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应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规律,从人才培养会计的定位,课程一体化建设,以及改变教学模式等对会计专业进行调整,从而为智能化高职会计提供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会计人员课程体系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