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效能提升策略的思考

2021-11-23 14:41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22期
关键词:后勤管理工作院校

瞿 懿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以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高职院校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的扩招会导致校园内师生人数的显著增加,一定程度上会给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不仅增加了其工作强度,同时也对后勤管理的工作效率与工作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承担着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以及环境育人的功能,能够为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动力不足,效率低下,因此认清目前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内容、创新意义以及现存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对高职院校的综合发展能够起到保障性作用。

一、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具体内容以及提升效能的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具体内容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内容所涉广泛,具体管理内容包括学校的基础设施管理、物资物品的管理、教学环境的营造与管理以及教师与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的建设与维护等。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囊括了整个院校所有师生的日常生活,所承担的责任是十分大的,管理内容庞杂,在高职院校日益扩招的今天,管理内容更多宽泛,所涉及的对象更加分散,给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因此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效能的提升绝不仅仅是部门工作效率的提升,更是保障整个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都有直接的关系,从管理的广义上来说,需要为高职院校师生的各项工作提供物质支持,狭义上说,是高职院校工作的一部分,直接作用于全体师生[5]。

(二)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效能提升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存在价值在于吸纳更多的青少年,培养他们的能力与技术水平,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应用型的人才。在这个意义上,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也需要紧跟目前的社会环境与形势,不断创新与优化自身的管理工作,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奠定坚实的基础。后勤保障体系在整个高职院校的运作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肩负着重要责任,不仅是实现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前提,同时还是高职院校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有力举措[6]。在现代信息化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也需要联系信息化手段与技术,推动高职院校的现代化教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定位好自身服务者的角色,充分发挥自身服务育人的功能,满足师生对于教学环境与生活环境的需求,以此推进高职院校的稳步健康发展。

二、目前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水平的高低会对学校的整体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但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将其纳入到学校发展的关键一步中,因此难以从制度层面规范管理工作的有序化和效率化,如此一来,必然会对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产生负面的作用,不利于学生和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7]。

(一)后勤管理制度存在不健全的情况

良好的制度是推动后勤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保障,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缺乏健全的体制机制,且并未实现制度的建设工作,尽管有一定的规定用以限定具体的工作,但在细则的制定上不够细致,大多流于形式,尚未对部门的职能划分、部门职责以及工作流程进行一定的规范,难以实现责任落实到人的目标,同时也会降低管理工作的效率,造成工作交接难,反馈不及时等情况。制度的不健全还使得管理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仅仅依靠感觉和自身想法,无法做到有章可依,会加大工作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不利于后勤管理工作的落实与实践[8]。

(二)后勤管理缺乏必要的评价与反馈机制

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涉猎广泛,内容庞杂,且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所涉及的对象数量日益增多,因此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后续的考核与评价也会更加麻烦。后勤保障工作涉及面广,因此如果一项工作存在失误,就必然会对其他的管理工作产生负面的影响。目前的高职院校在后勤管理工作中的各个岗位的职责与工作标准还没有明确的划分,且详细的工作流程也没有得到细致地说明,相应也没有科学的评价机制与考核方法,因此会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热情产生负面作用,不利于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9]。

(三)后勤管理人员的服务思维较为局限

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大多是以服务高职院校为准绳。而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后勤管理工作人员对于学校的服务意识不够强,且对于自身的定位不够清晰,工作上也没有做到尽心尽力,没有将自己放到与学校同等的位置中,缺乏同理心与责任感,许多工作也没有契合学校的发展目标,造成失误,不仅会对学生和教师的日常生活产生负面的影响,还会影响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水平,对于后勤管理部门来说,没有做好相应的服务保障工作,难以体现自身的优势与素养,给高职院校造成不好的影响。

(四)后勤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信息化手段

信息化手段包含信息技术人才以及信息化软硬件设备。从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实践中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缺乏信息化手段主要是从人才和设备两个方面着眼。首先是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更多的是要应付各项事务,而不注重规范化管理,因此在人才的聘用上也更加注重人才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缺乏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另外后勤部门的员工大多为技术型工人,年龄结构较大且文化水平较低,在应用信息化手段应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同时认知能力较弱,可能会出现抵触情绪。其次是信息化软硬件设备的薄弱,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手段与信息化联系较为松散,应用渠道不够丰富,缺乏硬件设备的建设,同时也缺乏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进到导致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服务效率不高,难以为师生提供全面贴心的服务。

三、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提升策略与措施

(一)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构建合理的服务队伍

要想推进信息化手段在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部门的应用,首先就需要对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结构进行重构,在人才的招聘上聘用更多高素质和综合能力较为优秀的人才,提升信息技术人才的比例。另外加强对现有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转变他们的思想,将其优势与信息化手段相连接,以此构建基础扎实、信息化技术能力卓越的人才队伍,为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队伍建设添砖加瓦。

(二)转变后勤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需要更加培养本部门的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将服务与管理相结合,以此保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具体的后勤工作中必须要紧密结合学校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活动,注重对人才培养的服务,实施目标化的管理方案,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促进高职院校的全面发展。

(三)建立后勤管理工作考核制度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能力的提升可以从考核制度的制定出发,通过相关制度的规定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案合理安排人才的进入,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以此督促其工作效率。另外考核制度的确立也能够保证员工在公平的环境中良性竞争,以此提升后勤管理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

(四)健全后勤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需要从具体的实际情况出发,要了解高职院校的工作实际以及教学实际,建设更加完善与规范的规章制度,用以保障后勤管理工作。另外制度的规范也能够促使后勤部门的每项工作都能够实现有章可依,规范具体的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另外,制度的优势还能够从管理层面提升后勤管理人员与师生的沟通,以此了解到学生和教师的需求,针对目前工作失误的部分也能够及时了解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四、结语

社会不断进步对于应用型的人才需求更加旺盛,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为了适应目前的社会需求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实际。作为高职院校重要部门的后勤管理部门也需要创新管理方法,与实际相结合,形成科学高效的后勤管理体系,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创造前提。■

猜你喜欢
后勤管理工作院校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后勤服务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