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泉州师范学院档案馆 李琼洁
高校作为卓越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不断进行探索与调整,“课程思政”顺势而生,成为各个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由于档案工作政治性的特点,档案高等教育一向注重对学生政治品格的培养,“课程思政”的产生,成为档案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的新视角,为其德育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但实现方式上是存在差异的:思政课程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公共基础课程为主,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旋律,呈现专业化、体系化的特征,而课程思政则是存在于专业课程的创新探索之中,是分散的、间接的,侧重于融合与挖掘,是思政课程的延伸与补充,具有各个学科的特色。因此,档案学课程思政不是新增一门课程或者一项活动,更不是课堂上讲一会儿档案知识再讲一会儿思政内容,而是要在明确育人职责的前提下,深入挖掘档案课程的思政元素如家国情怀、民族荣誉、职业道德等,创新教学方法,将其内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育人于无形。同时,也要防止档案课程中过于强调思政内容,忽视了专业特点和教学目标,把档案课程打造成一门类似思政课的课程。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是实现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的最终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决定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将人才的政治品格摆在第一位。为解决高校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脱节的问题,“课程思政”逐步形成,着力将立德树人有机融入整个课程体系,全面渗透到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对各个高校、各门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实质性的建议。同其他学科一样,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档案学科的育人模式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使命与担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的历史必然。
(二)全面提高档案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经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主要围绕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的结构进行调整,普遍存在专业核心课程比重大于公共基础课比重的现象,这种课程结构形成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代社会对具有正确价值观、民族观、历史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求。档案行业自然也不例外,由于档案工作的政治性,档案人员必须在理想信念、品德修养等方面具有过硬的政治品格,档案高等教育是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形势下,进行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仅仅依赖课堂抬头率不高的思政课堂进行德育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课程设计、教学、实践等多个环节深度挖掘与融入思政元素,全方位地引导学生形成“扎根祖国大地,贡献青春力量”“踏踏实实修好品德”等思想意识,使其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三)发挥档案资源优势的必然选择。档案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的真实记录,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因其历史性、直观性和原始性的特点,成为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有说服力的素材,因此,档案专业高等教育具有先天的红色档案资源优势。红色档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近现代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原始记录,具有鲜明的政治内涵和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是促进高校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其教育功能只在高校档案课程实践环节以及思政课堂以图片、实物展出等形式得到发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有限,而档案学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思政课堂的拓展与延伸,能深度发挥红色档案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形成寓理于实、情理交融的即时感,自然而然地接受红色档案中的思政元素,即所谓的入情才能入耳,入理才能入脑,入脑才能见效。
(一)促进档案课程体系改革。当今社会下的档案行业总体上倾向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德才兼备型人才,档案教育必须不断地进行调整与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需求,而档案课程体系改革正是档案教育改革的关键。课程体系是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以及课程活动方式等要素的排列组合,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和依托,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在传统的档案课程体系中,档案专业基础课程偏多,内容较为陈旧,课堂抬头率不高,气氛生硬,学生求知欲望低,应试目的严重,而档案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打破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壁垒,结合时政,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基础理论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能够带动课堂气氛,实现档案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高度融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引导的同时,也推动了档案课程体系的改革。
(二)提升档案课程的育人实效。高等教育的对象为青年,年轻人的思想是活跃的、灵动的,求知心理更加倾向于通俗有趣、贴近生活的内容,而传统的思政课堂授课内容说理性强,具有较强的规则性,教育方式方法大多脱离青年人的社会生活以及学习和工作实践,不免给学生造成刻板的印象。另外,与档案实践课程不同,档案基础理论课程如《档案学概论》等容易照本宣科,课堂内容略显乏味,如果只是单纯地将思政内容叠加到档案课堂中,不摆出事实依据,不讲清逻辑关系,也会使课堂氛围变得生硬,更加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实现对新时代青年的价值引领。而档案课程思政的建设秉持传道、授业、解惑同向同行,深度挖掘与无痕融入档案资源中的思政内容,丰富授课内容,拓展授课载体,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档案课堂的生动性,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提升育人成效。
(三)推进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档案事业主要由档案管理、档案教育、档案宣传等工作组成,档案高等教育是国家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课程资源优势如关于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档案记载,都能成为课堂上进行党性教育的重要素材,需要教师队伍深入挖掘与教学内容契合的思政元素,并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向档案编研工作也提出了新的任务,档案部门必须拓宽档案编研的选题思路,在陈述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深层次地挖掘档案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工匠精神以及奋斗历史等内容,使档案编研充满活力地走向课堂,发挥档案的文化作用和教育作用。同时,在向人们传播档案、档案工作有关信息、思想,影响人们行为的过程中,也达到了档案宣传工作的目的,从总体上推进了档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高校档案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高校档案学课程思政建设是档案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关键之处,要从教师和学校两个层面着手。
(一)充分发挥档案专业教师的作用。档案专业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一线组织者和实施者,其思政水平关系着档案课程育人功能的挖掘与发挥,关系着档案学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因此教育者必先受教育。1.切实增强档案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高校档案专业教师大多也是从以前的大学思政教育走出来的,大多经历过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很多体验过枯燥乏味的思政课堂,思政意识大多不够明确甚至积累不够。当前,教师们要自觉站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加强思政知识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与政治素养,树立课程思政育人的理念,充分认识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主动承担育人责任,形成课程思政育人自觉,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2.不断提高档案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全面推进档案学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要求教师必须拥有能够做、善于做课程思政的本领和技能,其中对于档案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和课程思政教学组织能力是关键,因为一些思政元素并不是直接显现出来的,而是要授课教师主动去挖掘、加工,最终找好切入点,以讲究逻辑关系来融入课堂内容中的,如在讲档案管理学时,可以利用一些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管理工作,向学生阐明,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是在保存我们的家国记忆,会立刻提升档案管理工作在学生心中的高度,引发情感共鸣,实现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
(二)夯实档案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保障基础。档案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需要各个高校全方位、多层次地做好组织保障工作,提高每一位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定期开展思政知识培训与交流,加强档案教师与思政教师的互助协作。教师的思政理论储备量是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提,档案专业教师对于思政理论缺乏系统深入的学习,给档案课程思政建设带来了一定困扰,而思政教师的理论和经验更为丰富,通过培训与交流,可以为档案教师提供有益的指导,提高档案教师的理论水平,帮助档案教师更多地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同时,相对于思政课程的大班教学,档案专业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特点,可以为思政教师提高课堂的生动性提供支持,两者相互协作,共同推进高校思政育人工作。2.重视档案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学校要不断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弘扬高尚师德,宣传典型,以榜样的精神感染人、鼓舞人,引导广大教师坚守职业道德,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育德。3.加大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的投入。各高校应着力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的经费投入,推广精品项目,并将建设情况纳入年底绩效评价体系,激励高校档案学科积极争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评选立项,立足区位优势和专业特色,如闽南地区的侨批档案和海丝文化,上海地区的中共一大会议遗址及档案等,深入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内涵与元素,推进档案课程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育人教学设计,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