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导向视域下高职院校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2021-11-23 10:07李红卫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珠江水运 2021年22期
关键词:电气课程体系船舶

◎ 李红卫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引言

2010年6月25日STCW公约缔约国外交大会在马尼拉召开,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2010年修正案)(STCW 78/10公约),船舶电子电气员(Electro-Technical Officer,ETO)作为国际航行船舶上一个重要岗位被确立下来,修正案规定,每一艘主推进装置在750KW及以上的船舶必须有一名持有适任证书的ETO的强制性最低要求。为了履行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交通运输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11 规则)增加了船舶电子电气员一职。自此国内一批院校逐步开办船舶电子电气专业以培养ETO。

自国内高职院校开设船舶电子电气专业以来,虽然各院校所处的环境和具备的办学条件各有不同,但经过调查和分析发现,各高职院校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

2.高职院校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问题

2.1 重职业能力培养而轻综合能力培养

船舶电子电气专业因要培养ETO而生,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过程组织与实施均要对接国际船员职业资格标准,严格按照国际公约和国内履约法规进行,ETO适任大纲考试纲要规定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要从事ETO的工作,必须参加并通过国家海事局组织的适任考试[2],这就导致专业人才培养会围绕培养ETO的第一目标更加注重职业技能培养即ETO岗位适任能力的培养,在无意识中将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综合能力放在次要或非第一目标位置。作为职业教育,高职教育强调专业技术和操作能力无可厚非,但高职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人首先是社会人,然后才是职业人,职业技能的培养必须以加强有助于学生成为合格社会人的通用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前提,而后才是职业技能的培养。

2.2 课程体系设置与职业标准脱节

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毕业生要从事ETO工作,必须满足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电子电气员任职资格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海船船员适任标准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的高职船舶电子电气专业的课程体系不能很好地适应国内海上交通运输发展和国际航运人才市场竞争的需要,其相关的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比如比较明显的是目前较多院校并未开设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等课程。高职院校在对电子电气员任职资格和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进行能力分解及设置对应课程时候存在覆盖不全、对应不准、主题思想把握不透等问题,对于所需能力的内涵关系及相互联系在设置课程时候无法实现精确对应,导致课程体系设置与职业标准脱节。当然电子电气员任职资格和海船船员适任标准也是从航运工作实际需求进行的调研、整理、提取结果,与企业实际需求同样存在部分偏差。如何设置最大反应市场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需要全面且精确匹配电子电气员任职资格和海船船员适任标准,同时也需要调研航运企业实际需求。

2.3 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不合理对专业核心课的前导支撑作用不足

船舶电子电气员适任证书考试理论考试科目包括“船舶电气”“船舶机舱自动化”“信息技术与通信导航系统”“船舶管理”“电子员英语”五门课程,高职院校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均是将这五门理论课程或者至少包含这五门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并围绕核心课程设置专业基础课,但较多院校设置的专业基础课存在课程少、课时少、基础知识模块不全,不足以支撑核心课程教学使用等问题。以“信息技术与通信导航系统”为例,课程的“船舶通信与导航设备”模块涉及大量通信原理及理论,但很少学校开设通信原理类别的课程,导致学生对该部分内容听不懂、学不透。另外,专业基础课一般为同类别专业所有具备专业性及一定通用性的课程,对培养学生不针对具体目标岗位的专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必须加强专业基础课程设置。

2.4 毕业生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ETO在升职空间与轮机员或驾驶员相比差距很大,轮机员有三管轮→二管轮→大管轮→轮机长的职业晋升路径,驾驶员有三副→二副→大副→船长的晋升路径,而ETO没有任何升职空间,若要升职必须转岗,而转岗难度较大。在工资待遇方面ETO与轮机员或驾驶员相比差距同样很大。另外部分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ETO职业想要转行的话需要重新学习其他行业知识,因为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源以海员教育培训课程为主导致专业性较强而通用性较差。培养的学生自身知识体系通用性差导致毕业后从事ETO工作无论是转岗还是转行都存在较大困难,这会导致学生觉得课堂所学知识用处不大,从而导致学习氛围不佳。目前现状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ETO的工作积极性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5 面向智能船舶的专业建设开展不足

2019年5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了未来三十年我国智能航运发展远景、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即是要求加强智能航运人才培养。ETO本就是为解决IT技术在内的船舶电子电气新技术应用,为解决航海技术向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而设立的船员岗位。智能航运是多学科的综合交叉,其所涉及的物联网、数据传输、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大计算容量、数字建模、控制理论、远程控制、区块链、虚拟现实、云计算技术、卫星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高新技术在目前的航海技术、轮机技术、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三个航海专业中只有船舶电子电气技术更具相关性,因此智能船舶发展也必将首先需要ETO的参与。但是目前国内院校船舶电子电气专业在智能船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只有部分理论研究,专业建设具体开展远远落后于智能船舶实际发展现状。

2.6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足

对于高职航海类专业学生来说,创新创业教育很有必要,这不但是适应国家人才培养方向的需要,也是适应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从行业实际情况来看将海员作为终身职业的人的比例较低,很多海员会选择转行到陆上就业。这些人员如果没有创新创业的“基因”,如果没有创新创业的思想意识,很难有较多的就业或创业机会。这种情况也会导致学生长远考虑自己的发展空间以至于毕业不愿意从事船员职业。经过统计分析,船舶电子电气专业学生无论是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能力竞赛还是实际的创新创业能力均有很大欠缺。导致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因素较多,比如学校及学生面临ETO适任证书考证通过率的压力,不得不更重应试教育而轻素质教育;船员平时在船上只需负责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和检修,导致课程设置均是偏重于相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创新理论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3.高职院校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措施

3.1 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专业人才培养首先要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做起。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适应能力强、知识面广的高级专业人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首先必须以高等教育所要实现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全面素质为第一要务,在此基础上进行与职业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培养,不可本末倒置。船舶电子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以立德树人、以培养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规范,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具有广泛知识面的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满足航海行业和ETO岗位的特定需求、专业理论和职业能力标准为重点,要实施能力培养贯穿职业岗位教育目标全过程的教育理念。

3.2 优化课程体系

在高等院校,课程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因素。课程体系建设要上接高等教育方针及人才培养理念,以如何更好推进素质教育、着重综合能力培养为主题,中接职业标准的要求以及航运公司对现有船舶电气管理人员技能要求,下接学校船舶电子电气专业的课程结构及课程具体实施问题,由此辐射展开。

提高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是高校工作的核心。综合素质培养不止是课程的形式,包括文化活动、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必须贯穿于课程体系的各个方面及全过程,其不但占用学时且在学生进行ETO适任考试时没有显性的辅助作用,但对学生毕业以后的人生发展具有根基的作用。

职业标准是根据职业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时,我们应将这些职业标准融入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中,使课程体系直接与就业岗位对接。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必须将国际公约规定的ETO任职资格和国家规定的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转化为能力模块,比如可分为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将各个能力要求条目化并匹配对应的支撑课程。同时要防止课程学科化,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

健全与核心课程配套的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核心知识和核心职业能力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性课程,一般职业岗位应用属性较强,如果没有相应的前导基础课程做铺垫,没有形成循序渐进的授课顺序,核心课程也是空中楼阁,会导致学生觉得知识点比较突兀、难度大、接受知识速度慢,难以保证教学效果。以目前调研结果而言高职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院校要在大一上学期或者下学期增加“通信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等专业基础课,当然在课时安排、开课顺序、与公共课程冲突等问题要全局统筹。

3.3 面向智能船舶的“航海教育+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发展智能航运已成为当今世界主要航海国家的共识,而高素质的航海人才则是航运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职业教育作为航海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所制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还是沿袭上个世纪老传统,忽视了当今航运业模式的转变,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际操作技能都严重偏离了航运公司对航海人才的岗位需求,由此导致培养的毕业生难以适应日益提高的行业要求。未来智能船舶发展所带来的国际公约和规则改变将对我国的船员教育培训产生重大影响,高校需超前深入研究预判智能船舶发展所带来国际公约和规则改变,做好海船船员履约培训及知识更新工作,切实提高我国船员在智能航运方面教育培训水平。智能船舶的发展方向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综合交叉,其带来的岗位变化会从操作型人才向新技术、高精集成技术的应用型人才需求转变,因此要构建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学科融合的知识体系,把操作型课程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课程体系结合起来,打造“航海教育+人工智能”的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3.4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

无论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还是要提高毕业生职业能力,抑或是提升ETO转行的素质能力,还是应对智能船舶发展所带来的人才培养方向的转变,创新创业能力都是必须培养的基本能力之一。创新创业是一种思维、意识,是一种善于发现、可以改变现状,能于实现创新的能力教育。专业知识在学生的职业生涯中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主导性作用,两者只能融合发展不可分割。创新创业教育要贯穿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置、课程改革活动、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将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具体要求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中;课程体系中不但要设置相应的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更要将课程分类,实现创新创业知识普及、意识培养和操作实践的功能模块,分时分序分步骤实现;在开展课程活动时,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有机结合进行系统优化,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入融合;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与能力的实现方式与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将创新创业知识进行普及,做好创新创业知识宣贯,更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与形式。

4.总结

开展能力导向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船舶电子电气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从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到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直至学生就业及毕业以后的发展规划,是一个需要全面、全局、全过程深入研究的体系工程,远不止本文讨论的内容。各航海类院校应该总结经验、深化改革、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不但要培养出合格的船舶电子电气员,更要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电气课程体系船舶
八方电气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船舶!请加速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小议我国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