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时,既要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知识及技能,又要加强学生体育意识,促使其将所学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内化于心。在运动训练教学实践时,传授新的运动技能之际,通常会受其原有的运动技能所影响,这种影响便是所谓的“运动技能迁移”,应引起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高度重视。
运动迁移理论属于心理学研究课题,存在于人类学习、提高及巩固等各项活动之中,主要是指将某一心境、心态以及动作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状态、生活状态以及工作状态中,进而产生消极或积极方面的影响。在体育训练教学之际,各种技术知识和技能间并非独立存在的,存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及影响,这种联系和影响,便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效果。何为运动迁移,运动心理学把其定义成已有知识、已有技能以及已有经验对新学体育技能的具体影响,这种影响分为正迁移影响与负迁移影响。
正迁移主要指已有知识及已有技能会影响新学习的体育知识和新学的体育技能,产生积极方面的影响,能够促进学生掌握新技能,并形成新技能。与其相反对应的便是负迁移影响,主要指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对新学的知识和技能造成了不良影响,阻碍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形成及应用。在特有条件下,正负迁移两种矛盾的迁移方法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然而,在正负迁移转化时,要遵循特有的规律。所以,体育教师和教练员要将运动迁移视为双刃剑,在应用迁移理论时,要注意扬长避短,牢牢把握转化规律,才能有效控制负迁移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尽快实现教学任务及训练目标,提高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效率。
不可否认,在当今体育教学及训练时,迁移现象随时随地都存在。因此,要求每一名体育教师详细了解迁移基本知识及迁移基本规律,并在体育教学和训练实践过程中,有效开发及应用这种迁移理论和规律,加强学生学习新知识及新技能的基本能力,以确保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训练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改进,产生更大的效益。
在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语言训练主要是体育教师通过带有特定含义的语言展开技能迁移教学。教师在教学训练前期,和学生共同约定一种语言代表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传输语言信号,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行动能力及反应能力。在教学训练后,教师针对本节课语言训练内容作出总结。这样一来,便可以发现优良的语言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运动技能[1]。
运动技能间的迁移,主要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动技能互相转化。在体育教学及训练之际,每一种体育技能间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定关联。若想确保不同运动技能间能相互迁移,就需要把握不同运动技能间的共同关系以及转化要领。运动技能间的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技能融会贯通,能够将一种体育技能变成另一种体育技能。比如,在学生掌握跑步动作要领后,发挥技能迁移作用,便可促使学生掌握各种跑步技能。
所谓的两侧迁移,主要是指在体育教学训练时,受训练的人,在一侧肢体学会某一种运动技能后,另一侧肢体也会相应的掌握这项运动技能。一侧肢体对另一侧肢体具有积极影响,各种训练过程中,受训练的人具有不同的优势,但都会对另一方向发挥一定迁移作用。在体育教学训练时,教师使用两侧迁移理论,便可高效提高学生的某项运动效果以及学习成效。比如,在学生掌握左手运球动作要领后,发挥两侧迁移作用,可以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右手运球动作。
一方面,教师应精心选用教材,认真研究教材,展示最佳的教学方法。教材属于学生学习知识以及掌握体育技能的核心中介及载体,教材的排列顺序是按照“由易及难”的原则即“由简及繁”的原则进行的。因此,教师要把握教材重点及难点,将易于发生迁移作用的某种技能衔接在一起,把极有可能产生互相干扰或互相影响的技能进行分开处理。优化教材程序,能够充分展现教材知识技能逻辑结构,并且能分化教材内容,更有利于受教育对象发展自身技能和学习潜力。
另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尝试克服心理定势,实现正迁移。何为心理定势,主要指既往经验。在既往经验基础上,优化个体认知。如若不能强化个体认知,则会导致心理状态受既有经验的影响。在新时期的体育训练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是否存在紧张心理以及学生自信程度是否达标,这两种因素都是影响有效迁移的关键因素,而且这些因素不仅出现在正迁移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在负迁移过程中[2]。所以,就要求体育教师格外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并且观察学生心理定势,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科学设置教学内容顺序,进而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心理定势带来的影响,争取促进正迁移。
在体育教学训练时,学生身体素养的高低,是学生学习所有运动技能的关键基础,也是提高学生运动水平的重要保障。优良的身体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各项动作,避免学生在训练及学习过程中受到运动伤害,属于体育训练时决定学生训练成与败的基础要素。因此,体育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身体素养,这样才能促进运动迁移,有效转化运动迁移成果。
据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原理及态度的迁移属于体育教育过程的核心。所以,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时,要促进学生加深对体育概念、体育定理的理解,这是实现高效迁移的关键手段。体育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的技术、技能,更要讲解相关运动技能原理,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以及触类旁通。只有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之际,加强对基本知识的学习及掌握,才能增强教育教学和训练效果,保障正迁移成效。
在体育训练和教学时,教师应通过鼓励及赞扬等方式,激活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并且有效启迪及诱导学生了解教学语言,为学生学习新技能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另外,在学习新技能之际,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以保障学生熟能生巧,在反复训练过程中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不可应用一成不变的教学原理及方法教学,而是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使学生感受到训练和学习的乐趣,最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体育训练及相关活动中,不断提高体育学习水平[3]。
学生是否具有优良的心理状态,直接关乎学习效果。与此同时,这也是影响运动技能迁移效应的重大因素。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训练时,要关注学生心理变化,使学生在体育训练及学习过程中,时刻保持优良的心理状态,加强个人学习兴趣及动机,这才能保障技能正迁移,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结合前文分析,便可以发现运动技能分为正迁移、负迁移以及零迁移等。只有运动正迁移,才能够为学生学习新技能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体育教学训练时,如何展现运动技能正迁移作用,是每一名体育教师研究的课题。所以,要求学生学会处理原有技能以及新学习的技能之间的关系。教师在体育教学训练之际,可以先为学生展示某一种运动技能,并为学生提供了解和掌握这项运动技能的时机,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与其有关的新技能。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便能有效处理原有技能与新技能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训练和学习过程中实现正迁移。
一般来讲,具有相同因素的技能,属于运动迁移的关键条件。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训练时,应设置合理的运动迁移教学内容,以保障运动技能正迁移效果达到预期水准,进而提高体育教学训练质量,加强体育教学训练成效。所以,为了促使运动技能迁移在体育教学训练时发挥优良的作用,教师则应科学布置教学迁移内容,展开合理的教学安排,优化训练内容顺序[4]。教师可以将具有相同特点的体育运动放在同一节课程中教学,并且按照学生学习能力,合理设置潜移默化的教学方案。比如,某一种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可先促使学生了解简单内容,从简单内容入手,逐步了解复杂知识,这样便可以加速运动技能迁移。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要角色,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对运动技能迁移的认知,并将相关理念传授给学生,努力减少运动负迁移带来的训练阻碍,更好的掌握更多运动技能。
目前,在体育训练教学时,教师格外关注评价教学情况。体育教学训练的关键目标,在于能令运动技能符合正迁移水平,达到理想的正迁移效果。展开科学的运动技能迁移教学评价,便可进一步落实这一目标。但是,在体育训练教学时,教育目标是否能得以实现,仍需要教师通过测试方式展开验证。最后,结合测试完成情况,针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方便教师日后调整体育教学计划[5]。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及运动训练时,恰当运用运动技能迁移理论,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掌握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顺利完成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任务,提高教学和训练质量。所以,每一名体育教师,都要充分了解运动技能迁移表现形式,把握运动迁移规律,明确新技能及原有技能间的内在联系,科学设置教学训练内容,并作出客观评价,这样才能发挥运动技能迁移理论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应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