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战略背景下的大学体育教学资源共享研究

2021-11-23 06:18:41
运动精品 2021年10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教学资源优势

徐 静 潘 煜

协同创新战略背景下的大学体育教学资源共享研究

徐 静1潘 煜2

(1.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2.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创新能力逐渐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要实现持续发展和民族复兴就必须要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中国拥有为数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但这些学校与机构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资源共享机制的缺失造成了资源浪费。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最重要资源,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相较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明显差距,人才强国战略的持续推进是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根本保障。文章从协同创新战略全面实施展开探索研究,剖析大学体育教学资源共享的价值与原则,明确教学资源共享的具体策略。通过高校优势资源的全面整合推动体育教育优势互补,为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做出积极贡献。

协同创新;大学体育;教学资源;共享

协同创新战略将区域内各个大学的优势资源有效整合,实现师资、场地、信息、课程等等资源的深度共享,逐渐消除高校资源重复配置和低效应用的现状,推动高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较为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高校资源分布存在差异性,中东部地区高校比西部高校拥有更多资源,而重点高校和非重点高校之间的资源占比差异同样显著[1]。协同创新战略的持续推进有助于打破资源分布不平衡,推动大学体育教学资源的协同创新和有序分享,高效利用现有体育教学资源并弥补部分地区存在的资源不足现象,

1 大学体育教学资源协同创新战略落实的基础分析

1.1 更新观念,扎实基础

观念的更新有助于调整和完善人们对事物的固定认知,这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双一流大学”建设及“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实施使得很多高校对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及教学资源共享形成了全新认知,逐渐明确了协同创新战略的价值与意义。高校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孵化的基地,高校始终要紧跟国家发展步伐,坚定全局意识与核心意识,为加快教育事业跻身世界先进水平做出贡献。协同互助的观念树立就是要根本上改变高校之间的门户界限,通过资源共享、教学合作、科研互助等等方式推动协同发展。此外高校要牢固创新观念,协同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和主题,突破旧有规律束缚才能够真正实现发展[2]。

1.2 机制创新,把握关键

我国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行政管理及发展模式等等因素的制约而长期处于各自为战状态,沟通少、交流少、协助少的局面制约了高校发展,协同创新能够从源头改变现状。高校需要深入挖掘自身优势资源并强化沟通交流,逐步完成资源的共享和重组,机制创新正是协同创新战略落实的关键。在基础创新方面要依次实现组织管理机构的机制创新、资源协同的机制创新、效果监测的机制创新,组织管理机构的协同创新能够为教学资源共享提供充分支持,而资源则是高校协同创新的基础,监测管理创新能够保证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做出反馈,构建稳定的发展循环,实现高校协同创新的稳定发展。

1.3 协同研究,明确途径

协同创需要从协同入手,两个及以上的资源通过全面合作完成目标是协调的主要表现形式,高校的协同创新是院校之间的协同创新,跨越院校的界限展开的合作研究是协同创新的重要突破口。院校展开协同创新需要打破原有的高校办学传统,特别是要将人为设置的壁垒彻底打破,有效突出高校协同创新的真实价值。高校在协同研究过程中要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积极主动地寻求协同途径,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给予其它院校帮助,同时借助其它院校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团办。协同研究是协同创新战略实施的最佳途径,体育教学资源能够得到更加高校的利用。

1.4 平台建设,持续发展

高校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能够真正将协同创新战略落到实处,形成常态化可复制的发展机制,各个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投入充足资源构建组织系统,保证组织范围内的高校利益最大化,共同给予平台建设支持。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要通过平台彻底打破高校之间的界限,全面优化高校的体育教育资源,形成立体化的发展体系,共同推动协同创协目标的落实[3]。高校协同创新共享平台构建构成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实现创新主体开放和参与主体开放,充分汇集更多平台需要的优势资源,依托平台优势实现高校深度合作,从源头解决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2 大学体育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解读

2.1 对等置换

对等置换在现代社会随处可见,它是保持公平和稳定的重要基础,经济学中将其称为等价交换原则。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共享中资源和实力对等的高校在资源贡献过程中必须要秉承对等置换原则,高校在付出资源的同时期待获得对等的资源,不平衡的资源共享无法持续维持,强校与弱校展开资源共享时,强校往往不愿意将自己的优势资源分享。对等置换原则需要所有参与共享的高校需要主动寻找自己的优势体育教学紫云,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色,真正推动资源的全面共享,这才能够保证体育教学资源共享持续进行。

2.2 投入互补

强校拥有更多的优势体育教学资源,而很多学校在该领域没有突出优势,投入互补原则就是要通过数量或质量的互补来弥补差异,绝大多数高校的优势集中于某个领域,自身的劣势往往是其它高校的优势,所有高校都在主动寻找资源互补对象。例如某两所高校之间的体育教学优势分别集中在不同领域,而对方掌握的优势资源恰恰是自己急需的资源,双方之间的资源共享能够更加顺利地实现。高校在寻求资源互补过程中首先要共享自己的优势资源,关注资源投入的互补性,解决当前高校在体育教育方面各自为战带来的资源确实问题,同时提升劣势高校的资源质量[4]。

2.3 临近共用

地理距离相对较近的高校能够更加顺利地实现体育教学资源共享,如果高校能够在距离较近的高校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源在能够降低成本并提升共享效率。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地理因素的远近往往会对体育教学资源共享成功与否产生直接影响,距离较远的高校在资源共享时往往会面临过多成本消耗,影响到资源的有效利用。近年来我国各地在大学城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大学城为基础开展的校际体育课程资源共享有助于深入挖掘体育课程教学资源潜力,建立起协同管理机制与网络共享平台,在大学城周边体育教学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之后,高校可以主动向外扩大资源共享范畴,在更广阔范围内完成体育教学资源共享。

2.4 弱势补偿

高校在教学资源共享过程中,某一方给予另一方面的资源补偿有助于促成资源共享,这也被称为弱势补偿。弱势补偿并不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给予教育弱势方全体的补偿,而是针对资源共享过程中给予付出了场地设施损坏、教育资源付出,教师兼职待遇等等代价的高校进行补偿,体育教学资源相差悬殊较大的高校之间在资源共享过程中可以采用弱势补偿原则,例如某所高校提供了其它高校需要的优质体育教学资源,而这些高校无法给予对等的教学资源,这些高校就可以选择采用经济补偿方式完成弱势补偿。弱势补偿原则使得非对对等高校同样能够完成体育教学资源共享,进一步拓展了资源共享的范畴。

3 协同创新战略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学资源共享策略

3.1 明确体育教学资源优势共享方针

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共享需要从思想观念调整与共享方针建立入手,达成思想共同的同时明确发展方向,依据既定目标和规划开展资源共享工作,否则会导致资源共享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高校在体育焦旭资源共享前首先要调整自己的观念,主动打破“敝帚自珍”的错误认知,主动将自身优势资源用于协同共享,将资源共享作为资源整合、资源互补、影响力提升的有效途径,真正为资源共享提供优质资源。高校在体育教学资源共享过程中可以将“协同创新、合作发展、资源共享、协同成长”作为核心方针,各个主体积极投入自身优势资源并开展深度合作,真正将自身最精华的师资、场地、信息全面整体共享,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广阔的教研与学习空间,通过资源整合完成协同创新,依托共享组织协调机构实现所有高校的协同发展。

3.2 构建体育教学资源共享管理组织

我国高校数量众多,各个省市拥有为数众多的高校,每一所高校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分别呈现于师资、场地、信息、教学内容等等方面,高校在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时进场会遇到困难和挑战,如何有效协调组织资源共享成为关注重点。体育教学资源共享管理组织的构建能够保证共享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集中处理,逐步实现体育教学资源的有序发展。例如湖北省在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共享过程中就成立了以省教育厅为主导的管理委员会,在省内各个地市设立了多个支部管理委员会,支部管理委员会由各个高校主管体育教学工作的校长构成,所有委员会共同制定体育教学资源共享的实施方案和管理方案,明确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和奖惩措施,有序指导体育教学资源共享的实现。高校内部由教育处、体育部门、教研室共同负责体育教学资源共享的实现,推动资源共享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3.3 建设体育课程资源共享网络平台

网络技术已经在全社会形成了全新发展浪潮,网络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持续深入,特别是高校教育领域的网络技术应用更加深入频繁[5]。大学在体育课程资源共享过程中可以充分借助网络力量,通过共享网络平台的构建向学生们呈现丰富多样的体育资源,减少不必要的资源充分开发利用现象。网络平台的搭建能够让资源共享的管理更加顺畅,同时方便学生快速查询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高校在体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过程中可以考虑将平台分为后台管理和个人用户两大部分,前者主要包括用户注册、资源发布、考试管理、平台维护等等,后者则进行师资、场地、课程等等资源介绍和信息发布,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获取自己需要的内容并进行快速查询,学生与教师能够在平台内展开快速沟通交流,进一步优化资源共享成果。

3.4 推动体育教学资源全面优化配置

各地应该对当地教师资源进行全面分析,全面掌握教师年龄、职称、学历后明确各个高校的优势资源和优势项目,通过协同创新实现优秀师资资源库的全面整合,高校可以根据需求到师资资源库中寻找教师,同时教师所在高校要放宽对教师限制,鼓励教师在完成本校教研任务的同时匹配其它高校选择,真正实现体育师资的共享互补。场地设施是高校开展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重要保障,场地设施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质量,虽然高校学生在体育选项课上拥有主动权,但是学生们也经常会因为场地制约而被迫改变自己的选择[6]。场地设施的优化配置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们的需要,各个高校应该充分开放本校的场地设施资源,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安排体育课程,同时将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情况公布在共享网路平台,方便本校学生及其它学校学生做出选择,这能够满足更多学生的兴趣并扩大选择空间,缓解场地设施紧缺造成的紧张同时减少资源浪费。

3.5 促进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多元共享

高校通过协同创新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充分展现高校的创新能力,将各个高校的优质体育资源整合起来,发展区域范围内的高校教育联盟,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深入共享。高校之间可以展开跨学科共享,例如借助财经和政法类高校资源搭建体育产业经济学和体育法课程,借助计算机技术优势高校资源搭建体育游戏开发和体育网络平台构建课程,借助医学类高校开展体育营养学和体育康复学课程,借助艺术类高校开设芭蕾舞和体育舞蹈等课程,各个高校特色课程的集合有助于实现特色课程资源相互补充,最终形成具有集中优势的教学资源并建立更加丰富的资源宝库,学生们完全可以依据个人喜好选择体育课程。

[1]张孔军,钱娅艳.改革开放40年高等体育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社会学审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2):103-114.

[2]赵时,王丹,杨东明.构建区域性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共享保障体系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6):59-60.

[3]钟晓雄,吴建华,张燕.我国大学城发展途径初探:以广州大学城体育教学资源共享研究为例[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5(3):130-133.

[4]陈子锐,黄发贵,林少娜,等.大学城区域优势体育资源互补与共享的研究:以广州大学城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2):76-79.

[5]许红峰,彭雪涵,庄昔聪,等.面向师生、服务社会、资源共享:大学城体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J].中国体育科技,2015(4):122-125.

[6]刘成,司虎克,莫兰加.衡阳市高校体育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发展战略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29(6):122-125.

Research on University P.E. Teaching Resources Shar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trategy

XU Jing, etal.

(Changjiang Polytechnic, Wuhan 430000, Hubei, China)

徐静(1990—),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教学资源优势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矮的优势
趣味(语文)(2020年3期)2020-07-27 01:42:46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画与话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中国火炬(2014年11期)2014-07-25 10: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