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变迁研究
——以土家族炸龙为例

2021-11-23 06:12祝平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吕辉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灌篮 2021年36期
关键词:龙灯正月十五土家族

祝平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吕辉 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德江县城有舞龙灯、炸龙灯的传统习俗,这一习俗已延续了上千年,是当地群众祈求平安、富裕、健康的一种方式。2006 年被列入贵州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在很久之前,德江的炸龙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后来渐渐的演变成一种娱乐活动,人们经过漫长的时间,通过炸龙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土家族炸龙的制作工艺与仪式禁忌

(一)制作工艺禁忌

德江县的土家族的炸龙活动历史悠久,同样制作龙的材料也是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有草龙、布龙、纸龙、箍龙这四种,这四种同样都是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来区分的。草龙很显然都是用草来制作,布龙则是外面用布来进行包装,纸龙则是用纸进行包装,箍龙则比较复杂一点。按照风水方位还分为青龙、红龙、绿龙、蓝龙、黄龙,分别的代表木火金水土五行和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按照大小又有大龙和小龙的区分,大龙则是比较大,一般在30—50 米左右,小龙比较小,一般在10—15 米左右。长度一般是由龙身来决定的,龙身都是由龙节组成,每一节都有木棍作为撑棒,因此每一节都需要一个人来进行掌握。土家族的龙一般为9 节,最多有49 节,也就是说,舞龙的人数是根据龙节来决定的。这些龙的龙骨都是由荆竹编扎而成的,这些荆竹都是生长多年的朝阳竹,很有韧性。龙头和龙身上的各个节以及龙尾都是由麻绳进行连接的,连接好框架,再用纸或者布进行糊上,形成最开始的龙,再画上一定的纹路和图案。最后请当地德高望重之人,在龙头龙尾分别画上“日”“月”二字,并用朱砂对龙眼点睛,这样这一整条龙才算真正的完成制作。

(二)制作仪式禁忌

土家族的炸龙活动可谓是一场盛大的狂欢,更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给人一种难忘的经历。炸龙活动有很多的环节,最主要的包括:起水(祭水)、亮龙、送贴子、入户舞龙、送龙宝、赛龙、炸龙(元宵)、烧龙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每个环节都表达了人们对于这个炸龙活动的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炸龙活动很早之前就是一种祈雨祭祀的活动,因此在炸龙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是有祈雨祭祀的内容的。炸龙活动的起水仪式,就属典型的祭祀礼仪。这个仪式是在井旁或河边举行,将扎好的龙送到水边,在进行一定的祭祀活动,意思就是通过祭祀来请求雨水丰登、人们风调雨顺,以前有一首民谣,可以表明人们是想通过祭祀活动,请龙王来民间与人们一同享乐,表达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起水仪式之后就是亮龙,所谓亮龙就是将龙在大街小巷中展示一番,龙代表着美好愿望的寄托,也就表明这美好的愿望来到了人们的身边,实际上这亮龙环节更直白的告诉人们扎龙灯的活动快要开始了,大家都准备好。每年举办炸龙都有灯会组织,灯会则会派人进行通知,灯会将贴子送到每家每户的手中,人们接到贴子才会准备迎接龙灯,送帖子实则就是告诉人们转备好迎接龙灯了,龙灯进入每家每户进行拜年之后就要准备龙宝了,这就意味着给人们送去新的一年的祝福,这里的龙宝就象征着美好的祝福,赛龙和炸龙活动相差一天,在正月十四举行,炸龙是在正月十五举行,在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兴高采烈,表演者早已准备就绪,在人山人海中穿行、在大街小巷中穿行,人们将早已准备好的鞭炮对着龙头和龙身进行炸,预示好运即将来到。烧龙是在正月十五炸龙之后,人们将龙送到河边,将龙骨烧掉,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到来和旧的一年的过去,象征着美好生活的到来,祈求风调雨顺。人们将这种美好的向往一直延续到现在。土家族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在炸龙活动中,土家族的炸龙活动不仅是人们的信仰,更是一种寄托。龙这种中华民族独有的传说,源于古代,寄情于现代。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炸龙活动变成一种娱乐活动,但仍不缺乏一定的信仰,是一种祭祀活动。

二、土家族炸龙表演形式与隐喻意义

正月十五是土家族的重要日子,这天的炸龙更是重头戏,想要引龙出海更是少不了一番活动,鞭炮、香烟、铜鼓声一起作用,在满天的黄烟和热闹的鞭炮和铜锣声中,“龙”才会被引出来,一群年轻人手拿一个木棍,木棍的上面则是一整条长龙,这些年轻人都是头戴藤帽,袒露胸背,由逗龙人通过在龙头前面高举的火把进行互动。前面的火把走到哪,龙头就会跟到哪,龙头带动龙身进行活动,在龙活动的过程中,都是沿着每条街道来进行的,当人们看到龙来了的时候,就会迅速的点燃鞭炮,以示欢迎。在鞭炮的不断炸裂的过程中,龙头和龙身也在其中穿过,人们就会欢呼,以示自己的美好愿景。

街上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从这条街到那条街,早已分不清有多少人在人流中奔跑、追逐、嬉戏和呼叫着。人们平时对鞭炮的恐惧,也随着一条条龙的到来而忘掉,也随着一阵阵的鞭炮声而消逝。后来人们开始互相用鞭炮在人们的头顶上燃放,炸的人快乐着,被炸的人也欢欣。这是因为人们认为被炸的能驱除身上的秽气,过去一年的秽气会随着鞭炮声逝去。这时全城里只见狂奔追逐的人群,不知是人在追着龙,还是龙在追着人,人与龙都双双沉浸在这疯狂的人海中。炸者狂喜,伤者也无怨。伴随着一阵阵鞭炮声的稀落,一群意犹未尽的人和一条条面目全非的龙才恋恋不舍的回去了。人们每年都参加类似的传统活动,尽管每年都有被炸伤的人,但人们依然兴致浓浓,乐此不疲,在这疯狂的活动中寻求乐趣和刺激。这就是传统的体育活动,是一种精神,也是人们渴求新生的期盼和对幸福美好的期盼,同时既是人们劳作一年后对丰收的喜悦和发泄,又是对辛勤劳作的放松。

在当地,正月初一是居民意识中的“小年”,而真正的年要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是,在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准备好烟火来炸龙,在烟火的照耀下,伴随着鞭炮的爆炸声,辞旧迎新,当地居民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寄托在了炸龙活动上,希望把内心的期望寄托在龙身上,随着烟火直冲云霄,达到第二年生活美好的愿望。由此可见,炸龙是居民的一种希望,远远超出了春节活动的单一范畴,是更多土家族人民的内心写照。

三、土家族炸龙仪式变迁的基本特征

(一)情感的改变

德江县的土家族的炸龙活动是土家族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活动。这一传统的春节节目寄托了人们的很多情感。多年来,人们依靠这种寄托表达自己的感情。在很久之前,炸龙活动是为了以龙求雨、舞龙酬神,是一种祭祀活动,人们更多的是对于众神的敬畏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炸龙活动渐渐演变为酬神娱人,主要目的是娱乐身心、宣泄情感。这一感情上的变迁使得炸龙活动仪式稍稍有所改变。

(二)炸龙献祭属性的改变

在众多的研究德江炸龙活动的人中,很多人认为炸龙不仅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一项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活动,炸龙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是任何活动不可比拟的,在很大程度上传承了当地居民的传统文化。但是在以前,炸龙活动就只是一种祭祀活动,炸龙的整个过程中的开始起水也叫祭水,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祭祀活动。炸龙献祭属性的改变是仪式改变中重要的特征。

(三)土家族的民族特色的展现

人们通过炸龙活动,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的和谐亲密,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土家族以自己的独特的形式来进行狂欢。炸龙活动的盛况可能只有参与过的人才会知道和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种类很多,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每一项活动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炸龙不以竞技为目的,这种娱乐性的活动不断形成独具自身特色的活动。少数民族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寄托于此,同时满足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形成他们自己独具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

四、结语

德江县土家族的炸龙活动是一项独具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炸龙活动的盛况只有亲身感受过才会了解,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虽然是一项祈雨祭祀的活动,但都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使得人们对于生活更加充满热情。这种传统的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是应该不断传承的,我们要保护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这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不断发展与传承。

猜你喜欢
龙灯正月十五土家族
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
Dancing for theDead
土家族情歌
找不同
土家风情惹人醉
舞龙灯
party也疯狂
客家文化探索——江西南康“耍龙灯”习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