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2021-11-23 06:18吕志伟
运动精品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生理学应用型教学内容

吕志伟 龙 红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吕志伟 龙 红

(伊犁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实质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而课程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文章对运动生理学课程的现状进行剖析,对运动生理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考核评价等进行相对应的改革,实施教学模式一体化实践,从实验教学、体育场所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落实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模式;实践;体系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其理论性和实验性都很强,该课程与体育学科中的多门课程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学好该课程将为后继相关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为运动训练和大众健身提供科学指导,它在体育人才培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伊犁师范大学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学习的兴趣较低,学生毕业后应用它科学指导运动实践的现象鲜见,由此造成了当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其课程地位背道而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的需要,为适应大学转型期课程改革的需要,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根据学校培养方向和社会发展需要,对运动生理学的现状进行剖析,为改变传统“满堂灌” “填鸭式”的教学现状,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体育理论与运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实验与实践,应用理论知识,检测学习效果,提高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运动训练与体育竞赛工作,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学指导。

1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内容难度大,学生难理解

运动生理学教学内容涉及范围广,章节多,理论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难度大。运动生理学一般是在运动解剖学后面进行学习,在对人体构造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生理学的学习。在刚开始接触运动生理学的时候,对于骨骼肌生物电现象、肌纤维的收缩过程、肌电原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等内容,教师讲解内容范围多且表述复杂不清楚,内容抽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生难理解,导致产生畏难情绪。在课时减少教学内容增加的情况下,内容多而宽泛,讲解不够深入,给教与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2 教学形式枯燥,学生兴趣不高

运动生理学教学形式多采用任课教师讲为主,学生机械化学习的方式。运动生理学属于实验学科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适用性较强的一门学科[1]。运动生理学目前从单一的基础理论向基础应用课程方向转变,指导竞技运动训练、学校体育教学、大众健身等方面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2],这给教学的形式和专业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运动生理学是一门实验课程,但其理论性较强,教学形式也枯燥,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的场所仅限于教室,缺乏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案例,理论与实践脱轨[3]。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以致于对该课程的兴趣性也不高,课堂参与度也较低。

1.3 实验教学内容程序化

实验教学既是验证理论教学又是实践教学的延伸。实验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巩固知识点。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教师讲解实验步骤、操作原理时,学生机械化的进行操作,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实验内容都是一些验证性基础实验,很少与体育实践相结合的实验,简单的进行实验操作,实践能力强的同学带着实践能力较弱的同学进行实验操作。

1.4 考核评价缺乏多元性

考核评价是为了检验学生和教师教学活动的双向行为,即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师的教学情况,是体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通常采取的考核方式单一且考核标准较低,注重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的撰写,没有自主思考的体现,最后出现抄袭等现象,学习过程过于形式化。在评价结果上,老师的主观性较强,对认真完成实验操作的同学和敷衍了事的同学,没有一个鲜明的判别,从考核结果上打击了学生积极性。因此,考核评价方法缺乏公平性、合理性、准确性,考试结果不能反映实际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水平。

2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尝试

2.1 设置不同教学目标,满足学生差异性需求

运动生理学对基础理论要求较高,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课程的主体架构、知识体系、专业基础以及主观能动性有着差异性。课程偏向理科性质,逻辑性较强。区分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设置金字塔式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提高目标、进阶目标。例如:骨骼肌生物电现象,基础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和完整表述;提高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清楚的讲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兴奋的变化过程和离子的影响;进阶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仪器测试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等,将动作电位记录下来,分析数据反馈体育运动实践干预。

综合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应用能力,也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差异性。

2.2 整合教学内容,板块化教学

以运动实践为中心重构教学内容,打破教材中的章节限制,把同类问题合并,进行课程模块化教学。运动生理学一共23章,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板块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将骨骼肌机能、运动对血液的影响、运动与心血管、运动对呼吸技能的影响、运动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运动机能的评定与评定内容等作为重点讲解内容;内分泌功能、神经系统机能、感觉机能等作为简单讲解;特殊环境与运动、妇女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中老年人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等可作为自学或讨论学习[4]。将教学内容以重点讲解、简单讲解、自学三种方式进行教学,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板块教学,结合运动实践案例,巩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运动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这一章节的内容,在讲解完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疲劳状态、恢复过程后将结合篮球CUBA的比赛进行分析,实时监测运动过程中心率的变化,通过科学的措施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将知识点梳理巩固融合,达到学以致用。

2.3 拓展信息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方法和手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网络化、信息化更是一种趋势[5]。改变传统的教学讲授方式,采取问题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打破教学空间的限制,由以往固定教室授课移至运动场所,与体育运动实践结合,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体现实践性。例如:在运动疲劳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我们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式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将学生进行分组,在理论学习后的基础上,结合田径队的实际案例,提出什么是运动性疲劳?如何去解决运动性疲劳?然后探讨运动疲劳的原理,在运动过程中人体疲劳时,各器官系统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通过测量运动前后的生理指标,判别是否出现疲劳和疲劳的程度,下一步结合田径队的性质进行探讨疲劳的恢复措施,能有效快速恢复身体机能。通过此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提问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度,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由于今年新冠肺炎的蔓延,线下上课受到阻碍,线上教学作为特殊时期的教学主流形式,其采用的方式手段多样。教师利用实验室现有设备进行实验操作视频的录制,再将课件、视频、基本操作相关技能的内容以幻灯片和微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多方面呈现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进行在线学习资源建设,建设运动生理学尔雅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微视频、教学课件、练习题以及教学评测等素材内容存放于教学辅助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浏览教学网站来达到学习的目的;还构建课程微信群、QQ群、钉钉群等多种师生交流平台,加强学生课堂外作业学习指导,专业知识拓展与训练。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仅涵盖的知识面广,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增加教学的课堂信息量,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

2.4 改善考核评价方式

弱化形式化的实验报告和平时表现等的比重,强化学习过程性评价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占比。将考核分为笔试成绩(50%)、实验与实践运用成绩(35%)、平时成绩(10%)、加分项(5%)四个部分,在笔试考试题目的形式上力求多样,内容上突出难点重点并且密切联系运动训练及大众健身实际,解决训练及健身中的实际问题;在实践应用能力考核方面,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训练专项选取合适的运动生理指标,对自己或同学的运动训练进行监控并评价[6],例如:运用利用心率和强度、负荷去评定运动过程中机能疲劳和恢复的状况;在平时成绩达标方面,做好出勤率的记录、课堂回答问题、实验过程记录、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在加分项上,鼓励学生随队参加体育比赛,切实结合实践进行探讨运动生理学的价值,另外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参与教师的课题,为走上科研道路埋下种子,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转变[7]。

3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一体化模式

3.1 实验课堂教学

实验部分是国家教育部评定体系中重要的评定内容,可见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性[8]。运动生理学是理论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其实验教学开展的目的是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最重要的是将理论与运动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设施,指导学生进行运动生理学的实验,比如肌丝滑行原理示意图,利用道具模仿,引领学生验证理论学说;再者安静与运动时血压、心率、心血管的变化、摄氧量、肺活量、身体成分等指标的测定[9]。做好验证性与应用性的基础实验,方便在运动中更好的展开并完成测试。组织测试体育专业班运动前、中、后各项生理指标,判别运动强度和负荷、呼吸、疲劳和恢复等评定指标,了解各项指标的特点,利用理论知识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理,为以后指导学校体育教学、大众训练打下基础。

3.2 体育场所实践教学

教室、实验室、运动场所皆是教学场所。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专项进行科学训练的指标预设。对不同专修班的学生设置定量或不同的运动强度、负荷,实时监测运动前、中、后心率、血压、呼吸、摄氧量、身体素质等变化,做好疲劳时段的科学措施恢复。例如:对伊犁师范大学羽毛球代表队和武术代表队进行实验监测,在制定好这一堂课的训练内容后,对学生进行训练前进行心率、血压、肺活量的测定,在准备活动结束后再一次进行测定,连续重复的训练内容后再一次进行测定,最后结束放松后五分钟再进行测定,将测定的数值记录保存好,反复进行几次训练的测定,对比数据,找到不同项目、不同性别、不同水平之间的差异性,在下次训练中就针对性的制定训练内容。再者进行定量负荷强度[10],对学生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定量负荷强度和定制教学内容两个方面,让学生思考二者之间的区别,如何去衡量一节课的负荷强度,达到专业训练的高度。最后是学生进行校内实习,高年级向低年级讲解技术动作,运动技能的形成、学习进程、影响因素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切实落实培养应用型人才、学以致用的目标。

3.3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检验学校培养人才是否合格的重要途径。首先在实验教学和体育场所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学以致用,独立完成对学校代表队各项生理指标的测试。以篮球代表队为例,完成形态、身高、体重、身体素质、身体成分等基本指标的测试,将数据记录保存,一学期后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篮球运动对身体素质的灵敏性、协调性、速度、耐力均有提高,各方面都均衡协调发展。其次我国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显示肥胖和近视等问题居高不下,通过俱乐部、健身房进行对大众健身进行科学的指导,制定运动减肥计划、视力矫正、体能训练等,帮助学生积累社会经验,丰富实践教学阅历。再次积极参加学术沙龙、专题讲座、报告会等,从不同层次逐步扩大专业知识的领域,汲取校外优秀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指导方法,为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通过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体育场所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模式为学生奠定健身指导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常用的人体生理功能、体质测试方法与评价等内容,并能在体育教学、大众健身、运动训练及体育科学研究中应用。应用性人才着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方法、观察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训练与竞赛工作,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学指导。

4 结语

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就推动部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根据大学转型发展的要求,尽快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以运动生理学课程为突破口,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尝试,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重新定位、结合新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模式及考核评价方式的创新,使运动生理学课程体系更加完善,对进一步提高其它体育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探索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1]龙碧波,史晓伟,张新定.创新教育理念下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4):4-5.

[2]马国东.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运动生理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山西青年,2019(17):23-24.

[3]石峰,张蕾,曹兵.《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1):71-72.

[4]吕志伟.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4):69-71.

[5]刘怀金.云计算和翻转课堂在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2(3):53-58.

[6]邱丹,池瑜忠.基于运动实践的运动生理学教学模式改革[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6,30(4):135-137.

[7]吴嵽,徐凯,蒋晓玲.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1):43-45.

[8]蓝江,付克翠.《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科技资讯,2008(33):130.

[9]齐家玉,张明,胡亚哲.关于运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讲授—实践—科研教学模式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5(4):44-46.

[10]彭峰林.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1):114-116.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Sports Physiology Courses Oriented by Applied Talent Training

LV Zhiwei, etal.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Yili Normal University, Yining 835000, Xinjiang, China)

伊犁师范大学教改课题《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目编号:JG20161648)。

吕志伟(1982—),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与教学。

猜你喜欢
生理学应用型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立德树人视域下生理学实验课程思政的探究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考试管理策略研究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关于职教生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应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高校生理学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关于Acclimation和Acclimatization的含义及其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