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丹阳
自20世纪90年代起,针对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我国主要选用社会化管理模式,即为在职工离退休以后,就不再由其原单位负责完成对其的管理服务工作,而是将这些工作移交给其户口所在地的城市及其街道负责。在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形势下,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国有企业发展中,离退休人员管理制度是党对国家与企业的要求,同时,它关系着党的政策及国家制度的实施,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和社会和谐。了解离退休人员的生活状态,推进离退休人员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可以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推动社会和谐。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成为企业管理工作关注的重心。针对其养老金也采用社会化的发放方式,该管理模式主要目的是对这部分人员进行更好的管理与服务,可以为其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使其精神上获得更多的依靠和更多的关爱与优质的服务。
离退休人员的生活状况,是我们党一直关注的问题。国家制定了关于离退休人员社会管理规范,明确要求要不断提高我国离退休人员生活保障能力,保障离退休人员生活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实行社会化管理极具现实意义。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同时也引发很多的社会问题。比如,在传统的国有企业运营模式中,会建立很多处于独立运营状态的附属机构,其中有学校及医务室等。企业职工与其家庭的生活、工作等需求都会由国有企业负责的。然而,根据相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费用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每年平均的幅度会超过30%[1]。然而,这部分人员的平均数量每年也会以10%的比率在增长,使得国有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负担与压力,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这部分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可以减轻企业面临的负担,推动企业良好发展。
作为社会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国企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与优化。企业仅需按时向社保部门缴纳费用,把企业员工离退休后的生活保障移交给社保,可以减轻国有企业的负担。另外,为了使得这部分人群的需求得到满足、利益得到维护,社会保障部门需要构建健全的养老保障体系,对体系不断进行优化。离退休人员的工资由社保部门发放,使其养老金得到保障,不会受到企业经营情况的影响,同时这些人群还可以获得社区的优质服务,让其可以安享晚年。
目前,我国很多国企开始开展社会化管理工作,并且取得一定成效。然而,此项工作会使得企业面临着大量的成本支出,难以得到直观的收益[2],造成一些企业在管理服务工作中不够积极、主动。更有甚者,一些企业会把对这部分人员的管理责任直接推给社区以及街道,只是简单地统计以及管理养老金的发放与医疗费的报销等事宜。
国企的离退休人员较多且居住十分分散,外地的职工在离退休以后往往都会回到家乡居住,造成管理服务工作面临一定难度,企业很难和其所在的社区以及街道保持顺畅的联系,难以全面地了解离退休人员的精神与生活状况及实际需求。这部分员工回到家乡以后,企业和其所在的社区及街道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管理服务的交接工作,使得社会化管理工作面临重重困难。
离退休人员在思想上面临很多的顾虑:有些人觉得与原单位脱离开,无法得到组织的关爱。为了做好社会化管理工作,必须解除这部分人员的思想顾虑,积极地加强对其思想的宣传与教育。首先,要组织开展形势教育,帮助这部分人员全面了解我国的社会发展形势,了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实现对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推动企业的良好发展,深化国家的改革。其次,要帮助离退休人员了解到社会管理模式的意义,通过该模式的实施可以使得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实现社会化发放,其可以免受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获得街道与社区提供的关怀与帮助、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全面的呵护、集中专业化的养老,可以有效地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其拥有更加优质、丰富的老年生活[3]。
在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离开单位以后,有关工作人员要为其提供细致化、优质化的服务。要结合这部分人群的身体状况与兴趣爱好等营造出良好的社区服务环境。要配备一些必需的设备与物品,如医疗箱、老花镜及扩音器等。另外,还要将各种与老年人群健康和生活相关的杂志放置在老年人活动中心。部分人员可以随时阅读相关的书籍,拓展其知识面,增加其阅读量,丰富精神生活。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要为其提供代办业务以及上门服务等优质服务,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解决其在生活中面临的困难。此外,工作人员也要上门走访,并且采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建模,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全面地把握服务对象的健康与生活情况,为其提供更加细致、优质与人性化的服务,全面提升社会化管理水平。
通过社会化管理的全面贯彻与落实,可以有效地满足离退休人员的物质需求,使其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此基础上,为了可以更好地提升管理水平,要转变管理模式,不仅要重视这部分人员的物质需求,也要重视精神关怀与人文关爱,制定科学的心理疏导机制,建立优秀的心理辅导团队。对于存在心理与情绪问题的离退休人员,要为其提供一定的干预措施。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心理讲座以及心理调查等方式[4],全面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心理疏导与心理干预。如果离退休人员的居住地相对很远,要采用线上活动及线上咨询等方式,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使其得到良好的精神关怀,解决其心理问题,使其精神世界更加富足。
企业要明确自身的管理方向与管理职责,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以及服务水平,全面了解离退休人员的居住地情况。通过现代的通信手段加强与这些员工的交流与联络,制定通讯录。要与退休人员居住地的街道及社区加强交流与互动,对当地的社会化管理情况、服务活动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监督,使得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及福利待遇得到按时足额地发放。除此以外,要全面调查、分析离退休人员的实际需求,对他们现实生活的状况进行全面了解。要制定“三必到”及“三必访”制度,并且对制度进行全面的贯彻落实。要积极地做好信访工作,积极地做好慰问工作,要对这些人员反馈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查、分析与解决,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使他们可以更好地生活。
对企业离退休人员而言,经济方面较为独立,而且有着相对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了做好社会化管理工作,社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较强的工作能力。新形势下,伴随老龄化社会的逐渐深入,社会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但是,通过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现在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人员较为缺乏,现有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也参差不齐,服务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在此状况下,社区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采用开办学习班和培训班等方式[5],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养老专业人才。要深入调查研究我国各大院校的情况,要将部分学校作为培训基地,从而为社区服务中心以及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培养出优秀的高级护理人员与技术管理人员。要配备先进的办公设备,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完成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
总之,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国梦”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当今社会环境下,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重,国有企业已经认识到其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水平,迎合党和国家的政策需要,成为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新的社会形势要求我们完善离退休人员管理制度,增加管理投入,吸纳人才,推动管理工作的创新,才能提高我国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为了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国企的可持续发展、创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实现对国企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