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礼仪课程状况及教学改革方案

2021-11-23 04:53郝丛丛陈果
就业与保障 2021年6期
关键词:公共关系公关礼仪

文/郝丛丛 陈果

现有的文献中,有关公关礼仪授课模式的研究大多基于旅游管理类专业或者服务类培训课程。基于本科类公共关系学专业的研究较少。公共关系学是新兴的社会科学,是传播学与公共管理交叉学科,因其特有的价值和作用而被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方法,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已被运用于各个领域。截至今年,除港澳台外,我国共有23所高校开设公共关系学专业。公共关系专业中的公关礼仪课与传统的旅游管理及传播类的人才培养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后者更注重社交规范性,而前者除社交礼仪外更强调从内心的修养和自我反思到日常行为的养成与固化,其目标是为组织缔造良好的声誉,为社会构建和谐关系,为自身实现人格升华。因此,原有的运用社交礼仪类授课模式不能贴合社会对公共关系学人才的需求。应结合该专业的特点以培养服务于文化品牌传播、舆情与应急管理为导向对公关礼仪课的授课模式进行改革。

一、公共关系专业介绍

从国外实践来看,公共关系发达的国家往往拥有更高的社会资本,更具备面临社会问题的解决能力。公共关系实践已日益成为西方政府及企业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武器和突破口,其中危机公关已发展成为热门行业。现如今,世界各国均在推进公共关系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符合社会与公众需求的公关人才。根据2016年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开设公共关系专业的本科大学中,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生达标率为98.34%;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生达标率为97.96%;西南大学毕业生达标率则高达98.62%。由此可见,公共关系学专业就业前景较好和社会匹配程度较高。

二、公关礼仪在公共关系中的重要性

公共关系专业旨在培养“能策划、会传播、精管理、善沟通”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需要进行系统地学习行政学、传播学与公共管理学知识;并熟悉沟通艺术与大众传媒,以及宣传手段与外交艺术等技能。而公关礼仪则在公共关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起着为实现公关目标而服务的作用。这一作用既表现在组织中个人的礼仪展示所传递出的组织文化与专业精神,又体现在组织间沟通时所传递的信任与专业化素养,还表现在社群间舆情管理与风险控制中所展示出的敏锐与博学。

公共关系实际上是社会组织塑造组织形象的科学,而礼仪作为其子学科,则是研究如何塑造个人形象的科学。礼仪之于公关人是内外兼修的学科,易于被人感知的外在形象、文化素养仅占30%,更重要的是占70%的虽不易被人感知却由内而外散发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想象力与逻辑思维。所以,在公共关系学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需重视公关礼仪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使之成为公关人才实现事半功倍的利器。

三、公关礼仪、一般人际礼仪与服务行业礼仪的区别

一般人际交往礼仪是公关礼仪与服务行业礼仪的理论基础,所有的礼仪都离不开人际交往礼仪最基本的素养要求[1]。三种礼仪是在向上发展的过程中结合各自的特点而发展为具有不同专业特色的礼仪。这些不同体现在:首先,行为主体不同。一般的人际礼仪的人际交往手段,主要指个体间;服务行业礼仪是个人代表组织销售产品或服务时所需的手段;而公关礼仪则是折射着社群间、组织间的行为方式。其次,交往目的不同。一般人际交往是以个人间的精神需求为目的;服务行业礼仪是以销售为目的;而公关礼仪则是为了实现组织特定的目标进行传播与交往。最后,注重内容不同。一般的人际交往和服务行业都是以个体为支点,前者注重情感的交流,而后者则是建立个人与组织之间的线性关系;而公关礼仪是以组织为支点、以公关为桥梁,建立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的网状关系。

因此,公关礼仪与其他类型礼仪的差异性,使我们必须站在公共关系学专业的角度对公关礼仪课程进行改革。需要抓住公关礼仪的内核部分,较好的契合公共关系学专业的特点,打造符合公关专业需求的礼仪课程。

四、公关礼仪课改的难点

我国的公共关系教育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2]。因此,公关礼仪的课程教学实践相较于其他学科起步较晚、课程教学模式单一、配套教材也相对较少。具体来看,公关礼仪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单一的公关礼仪课程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等院校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已经将传统的填鸭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为实践型、创新型、综合性人才培养发展模式。但很多教学活动还在沿用传统的模式,并没有本质上的创新。公关礼仪课程的特点是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服务于实践,但目前的教学方式基本以理论知识为主,适当添加课堂活动辅助理论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公关专业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沟通能力。

(二)缺乏系统性、专业性的公关礼仪课程教材

现有的公关礼仪课程的教材不仅数量上较少,内容上也大多以一般人际交往礼仪为基础进行教学展开[3]。第一,大多数的礼仪课程的教学重点仍停留在“仪容服饰、坐站行立、各国交际礼仪禁忌”等方面的教学,过多地强调了外在形象、服饰礼仪和民俗文化礼仪,而忽视了内在知识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应用能力与应变能力的塑造。第二,教材中虽穿插案例教学,但案例大多比较陈旧,不能适应瞬息变化的国际关系与时代背景,另外案例大多以文字形式描述。缺乏具有连贯性的生动形象的真实案例,模拟操作可行性较低。

(三)实验实践教学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专业课程案例库建设滞后

公关礼仪课程需要设计大量的参与式教学环节。然而开设公共关系学专业的学校大部分没有相对专业化的实验实践室。而开设实验实践教学课程的学校尚缺乏智能场景化互动教学手段,缺少实体的场景实践环境。

五、公关礼仪课改的解决方案

通过现有的专业类课程改革实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公关礼仪课程进行创新性改革。

1.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拓展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基础的人际交往礼仪的理论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如“坐立行走”的教学模块中,可以请同学先进行演示,再从不规范动作入手,进行理论内容的穿插;在仪容服饰的教学模块中,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先让学生进行视频学习,然后在课上进行实操与讨论;在内涵培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插入情景模拟教学法,创设新闻发布会场、国际会议会场、商务谈判现场以及应急危机管理现场等仿真情景,进行实操模拟训练。并对学生进行编排和分组以保证每位学生的参与,促进团队的相互协作与沟通,激发小组间的相互竞争意识。

2.在已有的教材基础上,开发具有公共关系学特色的教材。教材应大量运用公共关系案例,设计课堂互动及模拟现场类模块,着重培养学生在沟通与传播、舆情与应急管理中的思维与应变能力。建立公关礼仪案例分析库,运用大数据和VR虚拟仿真技术活用案例,让学生在虚拟的真实案例中进行分析与运用。

3.针对实验实践教学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专业课程案例库建设滞后的问题,可通过建设公共关系学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室来实现。通过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全天候、智能化、多专业融合的虚拟仿真实践综合平台和满足多场景的虚拟仿真VR智慧教室,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思维能力。最后基于公共关系专业的性质,通过校企合作方式,与企业、政府和公共机构等社会力量进行深度合作,结合学术与实践领域的优点与经验,建立理论与实操兼备的创新团队,为学生提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机会。

另外,公关礼仪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现有的任课老师大多不是公共关系学专业出身,一般仅有礼仪课程的授课经验,但礼仪课程更多的是外在形象的培养,因此不能很好地将礼仪课与公共关系学专业相结合,这也造成了公关礼仪与公共关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脱节。因此,对公关礼仪课程的老师应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使其具备公共关系学专业的基本素养。另外,还可以通过实践周及实验实践课程或者专家座谈的形式,邀请校外专家以及行业专家进行礼仪课程的培训及实践。

六、结语

公关礼仪是公共关系各种职能活动中一个贯穿始末的环节,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服务。因其与现有的大学礼仪课程存在差异性,所以在公关礼仪的课程教学中,应运用更加开放性的参与式、情景模拟式教学模式,并结合虚拟仿真智慧教室,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辅助,以培养符合公共关系学专业的内外兼备型人才。

猜你喜欢
公共关系公关礼仪
专题报道[公关“她”力量]
公共关系(博鳌)合作组织名单
公共关系功勋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人物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向“黑公关”说NO
农资届公关指南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