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菲
区别于传统应用型人才,职业人才是指在现代化教育普及的今天,要求对人才的培养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将面向社会就业为核心,以产出为目的的职业技术型人才。职业人才的涵盖范围较广,包括专项职业人才、技术职业人才、综合职业人才,不同类型的职业人才在市场中指向是各不相同的。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体育市场无论是在社会覆盖领域,或是在经济效益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因此,体育市场对于职业人才的培养就成为了其发展中的关注重点[1]。尤其在我国不断弘扬体育文化的过程中,教育市场对体育产业的改革不断进行着试探与尝试,而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社会中优秀的体育人才较丰富,但却缺少足够的体育职业人才来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受到多种社会性因素的影响,在培养体育职业人才过程中,传统体育发展制度与相对落后的发展思维正制约着体育职业人才的培养。当我国体育产业的建设经过了初期阶段之后,在当下正处于高速繁荣发展阶段,体育产业在市场上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截至目前,体育市场已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产业链。为了适应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本文将综合我国当代体育产业的建设现状,对体育职业人才创新培养进行研究[2]。
本文认为,尽管我国体育产业的建设已相对完善,相关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也逐步完善。但由于实施体育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思想受到社会多种因素的限制与束缚,导致教育者很难正确地意识到体育职业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在多年来开发体育职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仅一味地重视国家对职业人才教育的投入,却忽视了自身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体育职业人才在社会上发展受阻,而体育产业作为社会经济不断对外发展的代表性产业,若不能完全以一种独立的形式存在于市场中,那么势必会影响制约人才在社会的全面发展,这种问题对于现代化社会的建设是有害而无益的。尤其随着现代化体育产业功能的不断完善,社会对于职业人才的需求也愈发提升,而传统职业人才的社会定位,仅适用于传统或早期体育产业的建设[3]。总之,无论是职业人才的综合收入水平,或是体育职业人才的社会追求,均应该引起重视。
早年,国家为了推动体育产业在社会上的发展,对于职业人才的培养一直由国家体育委员会对其进行承包创办,无论是人才培养计划或是相关体制政策,均由国家体委独立承包。尽管体育产业的发展在不断实践中,已基本实现了转型,且国家体委已从独立包办的形式中脱离出来。但是在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某种程度上无法摆脱时代烙印影响的问题。比如,部分地方政府为了获取自身盈利及产业局部利益,对于体育职业人才的培养,仍不放任权力,此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创新型职业人才培养的可能性。即便培养过程中提出了人才与社会、人才与企业之间的联合培养措施,但合作单位也很难获取对职业人才培养的自主权利。同时,在培养体育职业人才过程中,尽管合作单位尝试将政府权力向其自身转移,但由于相关体制建立不完善、受到经济资源的限制或人为的抑制,致使人才培养严重受阻。此外,当职业人才参与社会专业培训过程时,更多的是社会收益往往不在于合作单位,而隶属于区域地方政府,因此,在这种利益驱使现象下,导致合作单位无心参与体育职业人才培养工作,甚至逐步退出此方面的合作工作[4]。综上所述,职业人才的培养行为在目前仍严重受到传统体育教育体制的掣肘。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属于第三类型产业的研究范畴。积极开发体育职业人才,对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在发展第三产业过程中,也有利于对国家经济体制的优化与发展模式的转型。但如何在此种社会背景下,推进职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仍存在较大的问题。例如,综合目前我国对第三产业的建设现状,有关方面尚未出台此方面的推行政策,相关教育指导行为的实施也缺少政策作为支撑,且没有规律作为依靠。不仅尚未出台对当代体育职业人才创新培养的政策,也没有给予相应的社会优惠行为。其中,有关部门在承包体育职业人才竞技比赛过程中,政府没有对其进行税收的减免,也没有提供其活动承包现金[5]。所以,有关部门目前对于体育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尚缺。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完善当代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涉及的管理与运行机制措施。既要求地方政府以与职业人才培养官方机构,采用权力下放的行为,使培养观念与权力分配摆脱传统职业人才培养体制对其的束缚,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可以根据不同发展方向的体育职业人才进行培养项目的规划,此行为实施,主要依靠我国体育产业在国际层面的发展前景与市场现有的体育产业价值,对人才资源进行合理化的调配。同时,提出政府投入、企业与体育产业联合或多渠道集中承办的职业人才培养方式,利用社会力量与市场竞争优势,加大对体育职业人才培养的关注度,确保体育职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稳定运行[6]。另外,在进行职业人才培养管理过程中,由承包单位或核心管理单位分阶段、有计划的对人才实施管理,以此解决人才管理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实现对市场体育职业人才资源的合理化调配。
除了上述提出的创新性培养行为外,本文将采用建立系统性的体育职业人才培养创新体系的方式,响应国家与社会对体育职业人才的需求,打造一个全新的体育职业人才培养格局。在此过程中,应首先改变传统的职业人才教育模式,由单一培养模式向多元主体培养模式的转换,由传统的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端转变等。
通过上述行为的转变,实现由专项性体育职业人才向复合型体育职业人才的递进,从而提高体育职业人才在社会的适应能力与全面发展能力。这一创新性行为的提出,是基于体育产业在社会可持续发展层面与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律所提出的,相比社会中其他产业,体育产业的发展应更具备独立性,而其发展也无法摆脱社会经济对其带来的影响,这也决定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要提高体育职业人才的质量,更要从职业人才具有的知识储备为核心,以此填补职业人才培养创新体系中存在的缺口。
求职就业是体育职业人才在社会中所要执行的第一项社会行为,因此,根据体育产业对于职业性人才的需求,应培养人才正确的职业观念与社会价值观念[7]。
综合体育职业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评估,对其能力需求进行秩序化排列。如:语言沟通与社会表达能力;使用英语参与社会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及应用技术能力;分析能力;行为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肢体协调与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领悟能力等。在体育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按照上述提出的多项能力,对其进行针对性职业价值观念培养。在此基础上,对其职业态度进行需求分析,按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团队协作能力(大多数体育运动项目均为团体类项目,因此,社会对于职业人才的团队合作精神与能力的需求较高);团队责任心;服务社会能力;适应体育产业发展能力;正直的观念;诚信的态度;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追求极限的意识;遵守上级领导安排纪律表达能力等。总之,在转变体育职业人才价值观的过程中,应从多层面对其进行培养,这样才能满足体育职业人才满足社会对其的需求。
通过对现代体育职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研究,发现当代体育职业人才培养存在无法准确提供体育职业人才在市场定位、职业人才培养过程缺少政府对职业人才培养的支持、职业人才培养行为受到传统体育教育体制限制三个方面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完善管理与运行机制、建立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培养正确职业价值观念等解决措施。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从而确保体育产业市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