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素娟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扩招工作的不断推进,应届毕业的大学生逐年递增,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很多毕业生往往找不到一份心仪的工作,从这个角度上看来,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是一项重要的解决措施,能够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让大学生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必须要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政策支持,同时,各高职院校要积极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真正从大学生群体角度进行思考,完善创新创业指导及服务工作。
首先,部分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以及创业基础性知识,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由于长时期处于学校环境中按部就班地接受知识,很多大学生缺乏自己的主观性想法,对创新创业活动认知不足,大部分人选择按部就班地寻找工作,对于创业毫无想法,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较低。其次,有部分大学生拥有创新创业的意愿,但是由于其他方面的影响,最终转化为实际创业行动的大学生却寥寥无几,创业意愿高、但是创业实践少是高校毕业生的普遍状况[1]。从这个角度上看来,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仍然需要加强对于学生们的创业引导,政府也要出台相应的措施为学生群体提供创业保障。再次,大学生创业具有相当的低端性,相关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大学生创业往往存在有低成本性,例如,很多人选择奶茶店创业,很少有青年创业人才从事科技行业。受资金等方面的影响,大学生群体往往只能够选择那些门槛低、初始投入资金小的行业,这导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低端方面的竞争异常激烈,活到最后的项目寥寥无几,很多大学生无法取得创业成功。最后,大学生创业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在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大学生群体中,90%以上的人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开展创业项目,这部分地区交通发达,信息交互较快,渠道丰富,并且面临着更大的消费者市场,这也是保障创业成功率的先决条件,因此,很多大学生往往选择东部沿海地区进行创业,很少考虑到内地的中小城市进行发展[2]。
要想实现高质量的创业活动,大学生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创业意识,在宏观角度上科学认知创业过程,这也是能否实现创业成功以及项目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相关的数据调查研究表明,70%左右的学生创业意识不强,在毕业时没有想过创业,其余的30%的大学生之中,只有少数将创业定义为自己未来唯一的工作途径,大部分仍然将创业当作副业看待,只有寻找到的工作不满意或者就业情况不好时,才会开展进一步的创业活动。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意识不够强,他们没有接受到足够的正向刺激,对于创新创业的兴趣不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3]。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工作的认知越来越全面,然而,在自信心方面仍然有待提升。创新创业活动具有一定的风险,并不是所有的创业项目都能够完好地存活下来,如果创业失败,大学生将会面临资金、情感等方面的压力,甚至会陷入到泥潭之中无法自拔。除此之外,很多大学生非常担心创业失败,不能够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一味思考创业失败的结果,不愿意去承担风险,从而影响了创业积极性[4]。
从目前各大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现状看来,很多学校为学生们提供的硬件条件仍然不足,相关的配套政策有待完善,如果创新创业扶持力度不足,那么学生的创业项目成活率也不高,虽然有很多高校提出了创业孵化园建设项目,然而孵化园的场地面积是有限的,在结构方面也无法与真正的市场项目相媲美,学校仍然需要对创业孵化园加以优化与调整。另外,创业项目与运气有关,也与资金的充裕程度有关,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初既没有资金也没有关系,从而导致创业项目难以为继,三分钟热度状况比比皆是。高校只有从源头上增强创业扶持政策,站在创业者的角度进行思考,才能够提出更加具有建设性的帮助和支持。
教师是创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很多学校所引入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素养不足,既没有经受过系统化的培训,也缺乏实际的项目历练,大部分老师是从事经济管理教学方面的人,缺乏专业性。另外,有部分学校通过讲座的形式邀请社会上的知名人士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虽然能够在短期内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但无法提供持续性的帮助和支持。
从大学生群体的实际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现状来看,很多学生并没有受到家庭的充足支持,一般而言,家庭思想较为传统,认为学生就应该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正正常常地去大公司找工作,导致大学生在未来的创业工作中面临着一些阻碍。除此之外,在高等院校中,很多年级仍然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唯一评价标准,导致学生缺乏综合性的创业能力。最后,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家庭教育理念影响下,家长更乐意孩子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不是去从事创业工作,甚至有部分家长对孩子开展创业活动进行阻碍,迫使其放弃创业,这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首先,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大学生本身要建立起对于创新创业活动的正确认知,并且提升创新创业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创业技巧,并且参与到社会上的各种创业活动之中,在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增长经验。要不断拓宽消息获得渠道,包括网络渠道、学校讲座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等等,逐步培养创新创业兴趣。同时,大学生要利用起手头的资源,积极到社会企业组织中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将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且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加强创业沟通,在实践中检验真理,这也是未来创业成功的必要基础。
其次,培养科学的创业心理素质。创业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能会遇到无数的艰难和险阻,大学生要想实现创新创业项目的成功,就必须要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创业自信,勇于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以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克服困难。当其他同学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也要伸出援手及时帮助,互相之间加油打气,共同走向创业成功。另外,面对创新创业中的高风险问题,要保持一颗平稳的心态进行面对和分析,不能够被眼前的利益而蒙蔽双眼,而是应当从宏观角度从长远角度进行考虑,真正理性看待创业过程,促进创业成功。
再次,地方政府及高校要提供政策支持和创业保障。相关的创业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政策支持,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创业扶持方面的规章条款,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创业,并且提供具体有效的帮助性策略,包括前期的资金筹募、中间过程中的创业引导以及后期的破产保护等。同时,要结合地方政府的指导性政策文件,做出适合高校本身的文件,从而弥补政策空缺,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其次,地方高校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机构,引入一些优秀毕业生创业代表、具有创业经验人员开展创业指导,为学生提供资金、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帮助,一步步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解决问题,确保项目走向成功。
最后,要加强对于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并且构建完善的科学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包括创业课程指导、市场项目调研、创业经济学、创业中的陷阱等内容,负责创业研究的教师应当积极地深入市场一线,进行工作和调研采集实际的数据,充分了解高校大学生的创业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为学生量身打造合适的发展计划,撰写科学的创新创业教学指导教材。教师需要注重课堂教学设计,积极引入一些丰富多彩的创业案例,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技能指导。
经过上述全面的分析,不难看出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充分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履行自身的引导性和教学性义务,加强与学生们的沟通和交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高校则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创业硬件条件,加强对孵化项目的支持力度,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