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目前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探讨
——基于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

2021-11-23 04:53倪雨凡
就业与保障 2021年6期
关键词:问卷家庭大学生

文/倪雨凡

目前,随着国内高校连年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加。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有相当大的政策支持,如大学生创业享受税收减免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开设网店等多种创业形态,允许休学创业,并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导师,对创新创业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等等。

然而,大学生是否能够切实掌握创业能力,开展创业行为以及这些政策的出台和推行又是否能够引导和解决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都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就业保障的调查”问卷,分析和阐述了大学生创业能力与行为的一些特点,旨在为推进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关借鉴。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主要是南京师范大学在读学生。在调查过程中,一共发放调查问卷117份。其中,男生37人,占31.62%;女生80人,占68.38%。大一83人;大二21人;大三6人;大四4人;研究生及以上3人,分别占研究对象的 70.94%、17.95%、5.13%、3.42%和 2.56%。文科生 23人,占19.66%;理科生49人,占41.88%;工科32人,占27.35%;商科7人,占5.98%;医科6人,占5.13%。生源地来自华北的有16人;东北6人;华东42人;华中12人;华南9人;西南14人;西北18人;分别占13.68%、5.13%、35.9%、10.26%、7.69%、11.97%和15.38%。其中家庭年均总收入大约在5万元及5万元以下的有35人,占29.91%;5万元~10万元32人,占27.35%;10万元~20万元31人,占26.5%;20万元~40万元12人,占10.26%;40万元及40万元以上7人,占5.98%[1]。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测试工具是问卷调查法,以“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就业保障的调查”问卷为测量工具,共18题。该问卷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被测对象的基本情况信息,包括性别、年级、专业性质、生源地、家庭年均总收入等5个题项,以此来考察创业意向与创业能力上在人口统计变量特征的差异性;二是自身创业能力评估,共9个题项,考察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创业能力;三是外界保障内容,共4题,考察大学生对当前外界保障内容的了解及满意程度。本问卷通过问卷星软件生成后通过QQ、微信等软件在线发放,回收率较高[2]。

(三)数据统计与处理

为尽量控制测量的误差,保证测试的客观性与科学性,测试实行匿名分发、当场回收,剔除无效问卷,校对无误后,统一采用SPSSAU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基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相关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于直接针对创业意向的问题,曾经创过业(1.71%)、正在创业(0.85%)与有想法并准备实施(9.4%)的大学生较少,不准备创业的比例较大。调查对象中36.75%有想法但不准备实施,另有51.28%没有想法。总体上而言,大学生创业积极性普遍较低。

通过大学生素质数据分析中,认为自己专业对创业有很大帮助的占12.17%,有一些帮助的占54.78%,基本没有的占23.48%,完全没有的占9.57%。在职业素养方面,69.57%的人认为自己有合作精神,80%认为自己有认真负责的精神,53.04%认为有积极创新能力, 60.87%认为有自我反省能力,但其他如勇气胆量(47.83%)、强行动力(45.22%)以及洞察力(43.48)等方面尚显欠缺。在考察对创业有何迁移能力方面,55.65%的人认为自己有组织管理能力,53.04%的人认为自己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而其他如评论写作(29.57%),经营预算(39.13%),教学教导(36.52%),咨询照顾(33.91%)等都不尽人如意。因此,大学生自身专业的创业实用性相对较高,对自身创业在职业素质方面较为乐观。但相对而言创业技能较为欠缺,高校可加强创业相关的实用性技能教育[3]。

从预期的创业支持方面看,认为能获得经济支持的分别为:“肯定能”占6.96%,“基本能”占36.53%,“不太能”占48.7%,“很不能”占7.83%。认为能获得家庭支持的分别为:“肯定能”占15.65%,“基本能”占41.74%,“不太能”占37.39%,“很不能”占5.22%。可见,大学生对获得创业的经济支持前景不太乐观,对家庭支持预期相对较为乐观。侧面反映出大学生了解家庭之外的创业资金来源渠道,但对此预期较为悲观。

此外,大学生对国家创业政策、就业保障政策了解程度普遍较低。这两题选择“不太了解”的分别占66.96%、63.48%;对创业风险了解程度略好,选择“比较了解”的占39.13%,“不太了解”的占44.35%,但了解程度也未达到较高水平。

最后,大学生普遍对于我国就业保障政策相对满意,除妇女平等、不歧视残疾人一项外,满意度与重要度均匹配,侧面反映对就业前景的乐观预期也是大学生创业积极性普遍较低的原因之一。

(二)人口统计变量的差异性分析

考虑到人口统计学变量可能会在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及其创业意向上产生影响,所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单因素方差来分析性别、年级、专业性质、生源地、家庭年均总收入等对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及对当前外界保障内容的了解、满意程度是否有显著影响,分析结果如下。

第一,在性别方面,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大部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性的创业意向均较低,但男性中有想法但不准备实施的比例较大,女性中没有想法的比例较大。在有助于创业的职业素养方面,男性对自身积极创新、勇气胆量的评价明显高于女性(P<0.05)。

第二,在年级方面,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大部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对于招聘信息公开,提供职业介绍方面更加满意。

第三,不同专业性质在创业能力和意向上以及对外界保障的认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专业对创业的帮助上呈现显著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商科、医科专业对创业的帮助最高;与一般认知相反的是,文科专业对创业的帮助也高于理工科。

第四,在生源地方面,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大部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调查结果发现,东北和华南的学生认为自身合作能力较为欠缺,华东和西北的则较为满意;从社会保障体制看,华北、东北地区对于招聘信息公开,提供职业介绍方面满意度较低,华东、华中、华南满意度较高。

第五,在家庭年均总收入方面,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大部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来自高收入家庭的学生比低收入家庭容易获得创业的家庭支持。另外,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比高收入家庭更关心社会保障中的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一项。

(三)误差分析

本文仍存在一些局限,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限于调查范围大多为本校学生,男女比例约为3:7,样本主要为大一学生,其他年级较少。调查对象中以文科、理科、工科学生为主,其中理工科人数较多,商科、医科较少。地域方面以华东地区学生占比最多,其他地区分布较为平均。样本中家庭年均收入较为平均,中等收入较多,也存在高收入与低收入家庭。这些因素,以及117份样本略微偏小,可能会导致结果偏差[4]。未来研究中可以扩大样本量,探索其他调节变量,为创业研究提供更多的视角。在研究样本量的选择上,可以延伸到全国各地区的各高校年级。

三、结语

针对大学生创业积极性普遍较低等问题,学校可以从不同方面入手,通过加强创业相关的实用性技能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国家创业政策、就业保障政策的了解程度,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另外,可以了解不同性别、年级、家庭背景大学生在创业意向的不同维度上的差异,以便在采取创业教育举措时予以针对性的关注。如针对男性中有想法但不准备实施的比例较大的现象,注重提高其具体实践能力。而针对女性中没有想法比例较大的现象,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积极创新能力与勇气胆量;为理工科学生开设创业相关的课程,如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课程,以刺激其创业;在创业教育中开展“精准扶贫”,对有创业潜力的贫困大学生给予一定的创业资金和信息支持,让贫困大学生也能平等地参与到创业实践中,将创业想法变成创业实践,走上创业致富之路,实现家庭脱贫。

猜你喜欢
问卷家庭大学生
家庭“煮”夫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恋练有词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问卷你做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