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艳丽
近年来,不同年龄段的待业人员普遍面临就业难题,其中以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为首,这些人承受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又一有利保障,创新创业的概念也在学生的脑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国家、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许多帮助,包括免息贷款、拨款助力等,这些都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保障,而创业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同时也刺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刺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此外,许多高校毕业生对于工作的态度更多地趋向于学习和交流,他们渴望学到更多实践方面的知识,则创新创业可以成为一个学习的途径。根据研究数据表明,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往往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就业人员,由于拥有年龄优势,因此不怕创业失败,同时,多重保障制度也降低了创业失败的概率。学生更希望在创业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创业失败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创业,学校也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指导,鼓励学生将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用于创业。真正实现学校与职业接轨,实现大学生的创业梦想。但创业并非易事,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过程中需要经历的困难,并不亚于就业,相反,合格的创业者需要比就业者考虑得更为全面,同时,创业也比就业能够学到更多的实践知识,国家和社会都希望青年一代能够快速成长,但同时也担忧青年一代的创业[1]。
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第一,统一招生使得高等教育普及,学校扩招使得学生生源数量激增,同时导致毕业生增多,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渐转型为普及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但数量较大的毕业生同时涌入就业市场,导致就业机会不足,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上升;第二,大多数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缺少就业规划,并不重视自身的就业问题,认为凭借能力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此外,毕业生还存在对工资薪酬待遇期望过高的问题,由此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毕业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印象,高不成低不就成为许多高校学生在求职中存在的问题;第三,由于许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并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导致其就业难度增大。造成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较低的原因主要有:在校学生缺乏良好的锻炼,没有经过实习,或缺乏就业的基本素质;缺乏实际工作训练,对工作中具体要做的事情缺乏经验;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此外,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稳定性整体较差。不少大学生缺乏奉献和诚信精神,在签约后,随意违约或毁约的情况时有发生,部分毕业生由于薪酬或福利等原因频繁跳槽,很难在就业中实现自我价值。这些现象不但导致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群体的认可度下降[2],还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积极性,不利于就业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人才的高消费和用工需求匹配度低一直是用人单位招工难的重点问题。人才的高消费是指用人单位倚仗企业自身优势地位,在招聘门槛设置的过程中,脱离实际、盲目攀比,对普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存在歧视,一味盲从地追求高学历的名校大学生,并未充分考虑岗位的实际需求,也不注重人才的工作能力。人才的高消费现象使得就业市场更加混乱。虽然,用人单位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对人才需求的不平衡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主要仍表现在用工需求匹配度低。例如,仍处于发展初期和中期企业的经济效益不高,考虑到企业的经营成本,所提出的工资待遇水平较低,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在许多方面需要资金支持,因此,大学生并不愿意从事低薪资行业。而在专业领域有一定权威的企业其综合条件较为优越,因此给出的薪资待遇更优厚,但在用人方面更加苛刻,需要从业达到一定年限的工作者。
对于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来说,及时地培养其创业意识较为重要。若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不足,在其面对就业压力时则无法选择自主创业。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各高校采取了一定措施进行教育改革,以确保学生在毕业前能够对就业压力有一定的了解,引导学生对社会压力正确认识,努力完善自我的学习能力,培养有关创业就业的意识。通过创业了解行业中的规则。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结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反思和学习。大学生在创业前可通过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学习到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同实践结合起来。此外,通过在毕业前感受就业压力和进行创新创业的途径使大学生切实感受到就业的不易,以此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另外一部分学生虽然对创新创业的热情很高,但却存在创业经验不足的情况。大学生应充分提高个人的认知水平,通过多种方式开阔眼界。创新创业者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学生在校期间仅能学习到专业知识,对于实践方面的学习涉及较少,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其他途径,间接地了解实践知识。首先,注重个性的培养以及个人素质的提高,有效增强各方面能力,才有能力将创新创业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双创实践平台,更好地提高自身管理,以此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创新创业者更好地经营企业,使得企业管理者自身能力提高,提高企业存续经营的可能性,也让创新创业大学生更具备竞争优势。企业良好的发展需要创业者充分地利用现有的资源,这一过程中考验了创新创业者的就业意识以及综合能力。其次,创新创业是一种风险性行为,大学生应有意识地获得、保持和提升创新创业的心理资本。如今网络信息领域的飞速发展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领域以及更多的利益空间,但同时也伴随着风险,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创业的机会更是难以把握。这一时代背景要求创新创业者拥有更好的专业素质,同时还要具有对行业中创新发展机会的敏锐洞察能力,能够及时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3]。除此之外,对其中涉及创业的行业的专业知识领域,要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同时要求创业者具有理性思维,这样才能在较小的风险下盈利,实现创新创业企业的合理发展运行。
通过创新创业可以结识到许多在相关工作方面有经验的人,通过与相关领域的人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创业能力的不足,通过拓展自己的社交圈,认识更多行业领域的人。多与行业中的人接触,能够帮助创业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自己所处的行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同时也能积累与人沟通的经验,同时也能通过这样的沟通获取创业过程中的关键信息,这些宝贵的经验和资源是初期创业者成功的捷径。在不断深入沟通合作的过程中做好新企业的SWOT分析和战略决策,为自己的企业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创新创业初期,为了获得大量的信息和情报,创新创业者难免会与同行业的人产生摩擦,在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需要沟通和协调的能力,这不仅对项目的运行有好处,同时也让创业者对行业领域有更深的理解。因此,沟通能力可以为创业的成功奠定基础。同时所处行业环境、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改革也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行为产生极大影响。竞争的压力会一直存在于创业的上升成长期,此时,一些社会群体如顾客、行业刚需、潜在客户,这些对创业者来说是重要资源。相对应的,整个行业受市场的影响,国家对应政策的调整,对企业的未来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个体受到社会的关注度虽然不高,但每天从社会上接触到的信息很多,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在接触物欲横流的资本信息时,不可自控地产生了较大的自卑感。对物欲的追逐和自身就业能力的失衡,让很多大学生产生了不自信,对自己的认可度不够,总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创新创业项目能一定程度上减缓大学生的焦虑情绪,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寻找自己的归属感,使得创新创业者对自己的认可度提升,同时社会也给予了创新创业者更多的关注,通过对创新创业环境的优化,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在大环境方面,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加快,市场逐步完善合理化,大学生对创业环境的要求也逐渐升高,对自身认可度的提升不仅改变了自己对待就业的态度,同时也让社会对创新创业者的关注度提升。
通过对创新创业理论下的大学生就业发展路径进行分析,为大学生研究出了新的就业发展路径,以此实现大学生个人价值。仅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发展进行理论研究是不够的,研究也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撑,为了让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提高,学校在推动大学生创业的同时,也要做到实践和理论教育并重,加强创业教育与培训,并为自主创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更便利更适宜的服务,以便提高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存活率,以此真正实现大学生就业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