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小娟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开始走进高校就业指导领域,极大地改变就业信息需求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应用环境[1]。而新媒体技术与高校学生就业指导的融合为就业指导模式和方法的创新提供全新的视野,越来越多的高校着手构建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目的是改变传统就业指导模式的局限性,构建出更加高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并引入各种新元素,以QQ、博客、微博、贴吧、微信为应用模式的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实践课程内容也十分丰富,迎合了大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需求[2]。一系列的变化使得我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拥有更大的信息交流和互动特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当前基于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各类阻碍,如学生新媒体渠道建设滞后、学生就业指导方法创新性不强、缺乏效果反馈和后续衔接的问题等,必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加以完善。
新媒体是应用数字网络技术,以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为依托的技术传播形态。新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学生就业指导领域,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还促进了高校学生就业指导的规范化、系统化发展,提升就业工作的质量与效率[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可以创建出更加集中的信息互动链条,为学生就业工作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这种就业服务平台的信息互动链条更为高效,整合大学生就业渠道信息,并为其提供更及时、更丰富的就业信息,可以满足不同大学生的就业需求。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就业指导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学生就业指导资料都是借助于课堂教育、书本教育,在新媒体技术普及后,学生就业指导的类别和模式得到丰富。大学生不再是通过传统渠道,如课堂教育、教材学习获取相关信息,而是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更多自己需要的各类就业信息,就业指导信息的呈现形式也更生动化、生活化,更有助于其了解细节,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拓展了新的空间。
传统的学生就业指导模式下,大学生被动接受课程教育,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较少。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地解决[4]。大学生之间可以充分地交流和沟通,并且可以随时在互联网上检索相关信息咨询,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也能促进教师发布更多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就业资讯[5]。这种相互影响、互动性强的学生就业指导模式,能够极大地丰富和完善就业辅导信息的表达形式和途径。
伴随着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发展,就业指导信息的出口和回收反馈环节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这一问题较为突出。部分高校未设置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对新媒体应用于学生就业指导的影响力有限,成为制约规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6]。同时,缺少完善的就业指导组织制度,使得新媒体应用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监督和协调,也导致学生就业指导活动可能出现规范性差的问题,如内容编排不合理、与事实不符、信息错误等,甚至影响高校对就业指导的效果。随着新媒体应用于就业指导的持续发展,需要高校加大精力投入,为其规范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管理。
根据调查,当前学生就业指导的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以课堂教育为主,学生就业指导的信息互动显然不足[7]。应用新媒体技术可以使就业指导的方式具有灵活性,还可以根据不同大学生的特点进行创新。然而,当前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尚未完全树立“以需求为中心”的这一教学理念,难以为大学生提供理想的就业指导及教育服务。高校尚未扭转自身的陈旧观念,对学生就业指导认识存在局限性。另外,由于信息互动力度不足,对新媒体技术在学生就业指导运用的创新方法并不了解,认为应用新媒体的难度太高,自身难以掌握技术要领,并未认同新媒体技术可以作为学生就业指导方式。在新媒体、移动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接收者对获取信息的渠道有了新的需求,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学生就业指导如果仍然采取传统的模式,缺乏思路和方法的创新,对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学生就业指导方式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教学效果不高。
从整体性来看,当前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反馈与评价功能欠佳。虽然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学生就业指导的发展势头强劲,绝大部分大学生也参与到这一新模式中,但教师仍然更倾向于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未注重学生反馈机制的建设之中。很多大学生认为即使参与到新媒体就业辅导中,仍然处于被动的地位,并没有能够传递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的渠道。由于缺乏信息互动反馈机制,不能及时了解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和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就业指导的效率。
高校在开展新媒体就业指导工作过程中应尽快建立一个高效化的组织结构,使得新媒体就业指导工作能够朝着更加有序、合理的方向发展,得到更多大学生的认可。一方面,就业指导教师作为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组织和管理的核心力量,应注重教学信息的核对和管理,确保相关信息的真实有效,才能更好地推动就业指导工作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新媒体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不仅要依靠高校自身,还应加强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机构的信息互动,利用各自优势开展更加行之有效的工作。例如,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发高校学生就业指导APP或相关论坛,并加强对其监督和管理,促进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序发展。
高校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就业指导策略的应用效率,除建立社交网络信息互动、移动APP就业指导等信息互动模式外,还可以开展其他新媒体就业指导信息互动工作,如课堂延伸,采用学生熟悉的聊天工具、贴吧、微博等方式进行就业指导信息发布、经验交流沟通等。例如,可以借助手机开展“求职礼仪”的模块教学,在课堂开始前组织学生分成合作小组,一起模拟求职面试,并用手机录像后上传到QQ群或微信群,课堂上共同讨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微博和微信互动平台,向学生传递相关就业信息,学长学姐介绍就业经验等,并加强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充分体现新媒体就业辅导的优势。而且学生可以借助强大的互联网搜索功能,很快地找到相关信息和资料。此外,利用新媒体媒介,以往显得晦涩难懂的信息可以更加清晰直观、简洁明了地呈现在大学生面前,大学生对就业指导信息掌握将更为容易和便捷,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进来。还可以通过发布一些针对性的微博讨论话题来加强与大学生的互动,借此达到就业辅导教育的目的。高校也可以着手建立移动APP,虽然可能会在前期和中期产生一些成本,但可以显著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效率。为降低成本,前期可以与相关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指导效果。
为使大学生从就业指导中有所收获、有所提升,就要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对于就业指导的需求和意见。为此,高校需要根据大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及时对新媒体应用工作进行调整和优化。鉴于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单纯进行新媒体就业辅导信息渠道的创新无法实现既定的信息互动作用,因此在构架新媒体就业指导信息互动体系时还需要切实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构建起良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新媒体价值来提升大学生的认知。如定期开展就职技巧经验介绍会,广泛听取大学生的建议和意见,鼓励大学生作信息反馈,搜集一手资料,从需求角度对就业指导策略进行调整和优化,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持续有效进行。
新媒体技术的持续发展为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了更多的思路,新媒体技术与高校学生就业指导的融合可以显著地提高学生就业指导效率,促进就业指导水平的提升。未来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也必须要深刻融入新媒体的理念,这样才能使得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乐意参与并且真正受益,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