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临湖小学 金亚芳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升,需要从教学流程方面进行简化。教师聚焦阅读引导学生把握古文朗读方法,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学习过程中感受古文语言特点,能有效提升学生对古文内涵的理解把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部编版教材中的古文学习板块,从不同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实现教学有效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激发对学生积极参与到古文学习中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充分关注古文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情趣美,要能够鼓励学生在古文学习过程中通过放声朗读的形式读准古文节奏,通过有层次的诵读引导学生对古文的停顿和字音准确性及情感表达有充分的认识。通过反复诵读,多种形式诵读,让学生慢慢找到古文语言规律,让学生对古文学习产生探究欲望,实现教学有效性。
比如,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前,因为中年级的学生接触文言文不多,因此对文言古文的停顿和断句意识不是很强烈,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无法读出古文的韵律和节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鼓励学生通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可以通过范读的形式帮助学生解决生字词。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断句,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技巧让学生反复练读,划分好节奏,感受古文大致含义,同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读出感情,体悟作者反映的哲理。
在学习小古文的教学过程中,古文大意的掌握是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古文意思,理解思想内涵及哲理的“必经之路”。“猜”更多彰显的是学生对语文文本词语的沉淀,因为尽管古代汉语和当下我们学习的汉语有一定差异,但其实中国语言是一脉相承下来的,教师鼓励学生猜读既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还能启发学生的智慧。
比如,在教学《守株待兔》一课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给学生直接讲解课文,而是想让学生自主读古文解决生字词。比如,针对古文中的“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中的“走”的意思,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这里的“走”是我们理解的“走”吗?很多学生的理解可能会跟现代意思混淆,教师可以继续引导请学生思考如果是“走”的意思,那为什么碰到树桩会扭断脖子死掉呢?在讨论思考中,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去猜测字义,能够理解“走”比较慢,即使碰到也不会撞死,因此这里应该是“跑”的意思。在这样的猜读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合理猜想,能有效实现教学有效性。
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古文的过程中自身要能够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要能够积极鼓励学生在品味古文语言内涵的过程中,对我们民族文化的智慧有所吸收,有所感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分析当前选编教材中的小古文,对有趣古文故事中的内涵有所认识,发挥小古文对培养学生情趣和价值观的作用。让学生深刻体悟古文的深刻含义,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在教学《自相矛盾》一课时,教师为了鼓励学生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让学生能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可以在课堂精读课文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品读感悟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插图的形式让学生理解“矛”和“盾”,在合作探究和精讲文章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明白古文中蕴含的哲理。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是否存在这样的现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遇到过的“自相矛盾”的事例。
综上所述,文言文作为语文教材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因子,凝聚着中华民族长久的精神智慧。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抓住文本小古文这一载体,从朗读这一角度切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情分析古文内容,在循序渐进的诵读、猜读、品读教学中引领学生了解把握古文基本内容,理解文本深刻意蕴内涵,提升学生古文研读能力,实现古文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