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英
(河南周口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河南 项城 466200)
多文本阅读教学相对于单文本阅读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更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利用多文本阅读教学方法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可以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多文本阅读教学在早期被称为群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是有限的单位时间内针对同一个议题开展的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多文本阅读不完全等同于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议题是内隐的,根据议题所选择的多文本内容是不分主次的,按逻辑关联在一起的,师生共同建构意义的阅读过程。而多文本阅读可以采用主题单元阅读教学的显性议题的方式进行,提供同等主题的文章供学生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此外,多文本阅读还可以和单元阅读教学结合,用课内外类似的文本的阅读来提升学生对教材文本议题的认知。基于此,我们认为多文本阅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多文本阅读既是群文阅读,议题不拘泥于固定的文本,有着广泛的内隐特征。狭义的多文本阅读既主题单元阅读,议题是显而易见的。简言之,多文本阅读的议题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最终在有限时间内达成阅读共识的教学过程。
2.1 课内外阅读教学内容选取的问题。当前,大部分语文教师均能意识到结合教材内容选取课外阅读辅助教学的重要性,但在选取课外阅读文本时缺少对内容上的系统认知,导致课内外多文本阅读教学内容的关联性欠佳。首先,面对众多的课外阅读资料,不少教师只是采用随机的无序的生搬硬套的方式选取课外阅读文本,致使学生无法理解引入课外阅读文本的目的,导致失去了多文本阅读的教学效果。其次,选取课外阅读文本的角度单一化。不同体裁的课外文本蕴含的知识不同,常见的方式是引入教材练习中的课外阅读资料或者练习册中的课外阅读内容,但练习中的课外阅读资料设置的实质是用来让学生复习,达到温故而知新,若是在新授课中引入练习内容的课外阅读资料,就导致教学重难点的偏移,多文本阅读的教学效果自然受到影响。
2.2 课外阅读资料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首先,部分教师在利用课外阅读进行多文本教学时教学方法是单一化的。单一的只是为了节省课堂时间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导致学生形成阅读依赖,习惯性地听教师的解释,而不会主动参与对多文本教学中议题挖掘的思考。其次,部分教师虽然能够在阅读课堂上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资料,也给予议题挖掘方面的指导,但并未安排固定时间进行交流,很少开展有效的指导与督促,导致学生并未掌握好方法开展多文本阅读方面的学习。
2.3 课外阅读教学的评价实施问题。首先,存在教学点评不及时的现象。对多文本阅读的效果只是草草点评,导致学生参与多文本课外阅读兴趣的不高。其次是评价没有针对性,方式单一化。在引入课外阅读展开教学时,不少教师对学生议题的挖掘评价仅仅泛泛点评,并没有围绕学生的课堂发言和课堂表现情况展开评价,导致多文本课内外阅读失去了评价效果。
3.1 有效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教材应突出重点,加强整合。因此,多文本阅读教学中,对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直观重要。教师可以在教的过程中利用课外资源重新整合各类文本,可以在教材外选择一组文本与课内资源有效整合,采用设置问题情景或利用学生学习迁移性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及探究兴趣,选择符合学生兴趣和认知特征的课外文本展开辅助阅读。其次,教师可以依据学情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自主选择与课内文本关联大的课外资源,以有利于完成学生知识的迁移。
3.2 优化课内外阅读资源的整合方法。首先,是同主题类的课外阅读的整合。将相同议题的课外阅读文章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可以在同类型课文的学习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其次是同形式阅读的整合,即把相同文本结构的文章或同一体裁下的具有相同写作手法的文本以一篇带多篇、多文本共读的方式整合在一起开展多文本教学,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对议题的深度理解。最后,采用比异式整合的方法。比异式是利用多文本进行对比,比较其异同,发掘不同文本的个性特征。这种整合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比较分析中获得对文本的认知,令师生对文本的差异处产生共识,构建多文本阅读的整体结构。
3.3 优化评价方法。首先,在引用课外阅读资料进行议题探讨时,可采用课内与课外评价一体化的评价方法,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反馈情况及时评价,在课外布置多文本的相关阅读任务,并对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做笔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再开评价,关心学生在学习以外领域的提升。其次,利用课外阅读进行多文本教学评价时,还应注重评价的互动性,自评和互评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反思,认识到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进而调整教学方案,进一步提升多文本教学的效果。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和基本的智力技能,通过学生与课外不同文本之间的对话引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个性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