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23 01:56:07安徽省淮北市第二实验小学周璟岩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11期
关键词:段落导图习作

安徽省淮北市第二实验小学 周璟岩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很多新的教学模式也被教师广泛应用。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散。小学语文教师合理地采用思维导图,可以改善作文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最早是由著名的教育学家托尼·巴赞提出的。思维导图不仅是思维辐射的体现,而且是人类思维的习惯功能。思维导图的结构可以定义为轮廓的形式,其思想和图片从中心概念出发,根据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关键字或轮廓,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转换为图表,其中主要类别从主要图像散发出来,而次要类别则是较大分支的下一级分支。思维导图是一种帮助人们进行思考和学习的有效工具,是一种提高创造力和生产力以提高学习和写作效率的技术,是一种用于生成、可视化、分类和构造有助于发展思想的图形,在学习、组织、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根据上述定义,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它结合了图像,使抽象的图像在人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完整而清晰地表达思想,可以将其视为示意图,从中心概念辐射思想,充当发散性思维的外在化。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中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环节,习作的整个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各方面的有机配合。因此,在习作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帮助小学生积极地构建思维导图,形成完善的习作体系。思维导图有助于小学生建立相关的习作体系,帮助小学生全面掌握习作的要领,也能拓宽小学生的思维。在习作练习中,教师出一个题目后,很多学生都会发散思维。例如,在五年级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中,教师就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分别列举科技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提供的便利,使小学生的写作思维得到拓宽,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习作。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中的应用研究

1.从题目入手,利用思维导图,拓宽思路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在写作中能快速厘清思路,罗列提纲,对习作要求有全面的认识。

例如,在《二十年后的家乡》的教学中,就可以从题目开始,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展开联想,将脑海中的画面用结构示意图表现出来。

其次,教师可以把每一个模块都进行细节化的展示,让学生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掌握题目信息。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作文的要求和内容提示在小学生的头脑中会变得清晰。还是在《二十年后的家乡》的教学中,每一个学生会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家乡的想法罗列出不同的小题目,结合小题目进行内容的细化。例如,有些学生会认为20年后的家乡会有着科技变革,那么有哪些不同的科技变革呢?例如人工智能,或者是机械工程发展的速度更快。如果利用人工智能,其会为社会环境发展带来哪些正面影响,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怎样的便利?这些细小的方面都可以筛选出来,列成一个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同时,利用思维导图的图像功能,选择合适的材料细化。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拓宽自身的写作思路,让学生根据主题进行发散,而思维导图的作用之一就是发散思维,利于学生创作。

利用思维导图的概括功能,让他们思索生活中的哪些事例可以应用在写作中,从而筛选有用材料。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真实事例,写出自己的内心情感。改变原本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思维相对较为狭窄的状况,即学生拿到一个习作题目后,无法了解到该题目能发散出哪些内容,写作变得假、大、空,完全是好词好句的堆积,质量无法提升。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抗拒写作,陷入恶性循环。而利用思维导图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拓展,并且了解不同的习作题目衍生出的内涵有哪些。当学生写出了相关的事例后,教师就可以让他们在模块中选择删除一些事例,从而确定自己的写作材料。在最后一个模块构思中,学生要从整体的角度来规划自己的作文,确定文章的段落以及每个段落中的大致内容。然后,针对写作内容完成作文的细节化刻画,让作文的条理更加清晰,事件更加明了。在细节描写中,让学生思考一下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方法,采用一些好词好句吸引他人的注意力。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学生可以选择广泛的材料,写作内容也更加丰富,学生的写作思维会得到个性化的发散。

2.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学生的习作架构

思维导图是一种预先编写的集思广益活动,在组织思想和创造性思维方面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布局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写作技巧,并最终促进他们写作思维的发展。

习作中,学生从主题开始,产生一个想法,然后将这些想法发展并联系起来,形成思维导图。《介绍一种事物》这个习作要求学生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清楚一种事物。说明文的段落比较清晰,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从几个方面介绍,建构习作的整体架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文《鲸》的思维导图做指引:第一部分开篇,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事物,最后一段(第5自然段)可以介绍其他方面知识,亦可以发表观点或者总结。这就犹如一座塔楼,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建构文章结构,通过思维导图将深奥的习作结构清晰地呈现出来。

3.利用思维导图细化习作,完善段落内容

每个段落集中于支持论文的单个观点,也就是说,一段有几个句子来讨论一个主要主题或提出一个单一的思想,并且它的观点得到了具体细节的充分支持,例如定义、解释、实例、事实或证据。最后,结论应以不同的单词或句子结构重述该概念,以构成段落。例如,在《介绍一种事物》这篇说明文的习作中,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细化的功能,填写关键词,选择相应的材料支撑观点或者事物特点。思维导图图文并茂,直观性强,能引导学生完善段落内容,将文章深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形成的思维导图作为素材进行整理,并且利用导图的模式将该思路厘清,搭建一个写作的框架,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初稿。在完成初稿后,教师也可以随机选中某些学生展现自己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并且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这位学生讲述自己的思维导图,了解其思维导图中所蕴含的独特特点是什么。通过他的思维导图你学到了些什么,这种方式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也能确保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创作过程中更加具有自己的特色,能不断发散自己的思维,写出更多独特的内容。

总之,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课程中,应该合理地采用思维导图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利用思维导图之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的特点,让学生产生写作兴趣,建构习作内容,从而最终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猜你喜欢
段落导图习作
烃思维导图
高中数理化(2022年2期)2022-02-22 02:17:00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散文诗(2017年17期)2018-01-31 02:34:11
第6章 一次函数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读写算(下)(2016年11期)2016-05-04 03:44:07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