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教融合体制难点及制度设计研究

2021-11-23 01:13刘红香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11期
关键词:体教竞技运动员

刘红香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2020 年4 月,《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提出,主要目的即为借助体教融合的深化,推动青少年健康发展,促使青少年可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感知体育运动乐趣,实现自身体质的强化,推动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促使青少年全面发展。由此可见,体教融合现已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因此,要求政府机构、高校须对体教融合展开深层次探讨,此也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体育事业高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1 体教融合概念阐述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育理念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此教育理念以抽象观念形式呈现,在社会发展中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为推动教育事业进步及社会发展,体教融合教育理念由此产生,将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步作为主要目的。此教育理念主要包括如下2 个方面内容:其一,对现阶段中体育竞技地位加以认知,对思想教育、社会发展、体育事业三者间关联加以思考;其二,应对优质体育人才的培养途径加以探讨,将强化体育人才竞技能力作为重点。此不仅为我国体育教育现阶段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为体育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应克服的难题。分析现阶段我国体育人才传统教育模式发现,多存在人才难以灵活应用体育竞技技能、体育职业专项化及同基础文化相脱离的问题,同时还会导致我国诸多运动员在复员或退役后,难以同社会良好融合,针对社会岗位难以胜任。因运动员长时间接受专项技能训练,其对其他知识、技能了解较少,加大了运动员退役后找工作的难度。为此,在社会转型视角下,需推动闭塞且单一的体育竞技培养模式转变为开放且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2 高校体教融合体制难点

高校内部教育体制、竞技体育二者的融合实则为综合化过程,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为体育的学科性质。体育为一类综合性学科,通常情况下运动员的培养及竞技体育的发展同生物力学、生化、生理学及解剖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密切相关,从某种程度而言,运动员的培养等同于一项系统工程,仅凭借单一学科难以达成此目的,因此,需重视多学科的深度融合。其次为体育培养应为较为独立的培养渠道,不论培养专业人才或培养运动员均为借助体育系统内部所达成的,大部分的学科发展仅为模仿、借鉴,难以实现高精尖的人才培养水平。但高校则具备此部分优势,社会转型背景下,综合化发展高等教育现已成为主要方向,不同学科间的互补及交叉也逐渐成为常态。以南京大学为例,在文理方面的成就均处于较高层次,而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中,上述优势则难以得到应用,无论为理论支撑或在实验设备方面,体育学科均难以介入,同时,其他学科也并未具备主动介入意识,此也为体教融合在高校发展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传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多遵循“集中领导、统一管理”的原则,为“供给型”体制,此种体制下所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为竞技体育发展仍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所展开的活动被政府严格控制,动力及自主性不足,依赖性过强。其二为培养模式过于单一,以三级培养模式作为主要内容。此种培养方式虽可实现短期内培养人才的目标,然而以长远视角出发,则易导致人才输出不足。其三为人才培养模式封闭性过强,难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有机融合高校教育体制,实行综合化发展,对传统单一的人才培养方式加以转变,促使竞技体育成为大家的体育活动,而并非仅为少数人的活动。

3 高校体教融合体制建设

3.1 落实以人文本理念

高校体教融合建设过程中,借助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落实,除可对工具论及唯金牌论两种教育理念的偏差之处加以矫正外,同时也为对体教融合发展根本目标形成正确认知的主要体现,为对运动员人属性的充分尊重。体教融合的重要责任、义务虽为培养大量优秀运动员,而以人为本及以体育人,实则为体教融合的落脚点、出发点。举国体制下所推行的赶超型发展方式现已可实现优质运动员大量培养的目标,因此,要求高校所展开的体教融合应以服务为民作为主要目的,造福为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3.2 重视体育科学发展

从某种程度而言,传统体育发展模式对我国竞技体育的迅速崛起到一定保障作用,针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而言,也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也需对其背后所付出的代价予以正视。分析现阶段导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呈粗放型发展的重要原因,即为增长主义及赶超发展观念的落实,此也为体教融合进入“三高一低”困境的重要原因,仅对事物的增长盲目追求,而对事物发展规律却并未予以重视,致使体教融合过程中存在执行失范、管理失位及发展失衡等弊端,对体教融合发展形成阻碍,针对此现象需重视科学发展观念的落实。将以量为根本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逐步向以质量为根本的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重视以人为本发展核心理念的落实,提高学生运动员文化水平。以全局统筹兼顾视角出发,完成多种发展关系的处理,将可持续发展及协调视作推动体教融合的重要原则。

3.3 健全利益共享机制

以体教融合发展需求、价值功能分析所构建的体教融合目标需充分考虑个人、社会、政府等多元利益需求,只有对多元主题所提出的实际利益需求加以满足,方可促使教育部门、体育部门、运动员等相关利益参与方对政府所下发的决策全身心执行,将利益缓冲机制的存在加以消除,将改革措施真正落实。除此之外,还应重视利益共享机制的健全,将多元主体引入利益共享机制中,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快突破,借此除可对体教融合中动力不强及资金链短缺等问题加以缓解外,还可有助于参与主体多元化发展,实现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积极环境。在此过程中,政府还应对社会力量展开积极主动的引导,促使社会力量可良好参与到体教融合发展过程中,对各行各业间的壁垒加以突破,借助政策扶持、税收优惠等策略,促使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实现权责统一且互利共赢的协调机制的构建,借此除可对不同主体需求加以满足外,还可形成合力推动体教融合发展。

3.4 加强制度顶层设计

政府在体教融合过程中需借助举国体制的制度性安排、顶层设计,将政府组织领导作用充分发挥,以全局视角出发展开统筹规划,遵循短期服从长期及局部服从全局原则,将体教融合真正落实在竞技体育、高校体育教学中,将因规避风险所造成的部门争夺利益及消极应付行为加以消除。此外,针对可对体教融合发展形成阻碍的顽固势力利用政府力量加以转化或瓦解,将改革阻力予以降低。除此之外,还应重视体教融合监督机制及相应政策的不断健全,将固有制度相关利益者消极应对改革现象加以避免,还可有助于坐享其成短视利己主义的突破,从根本上推动体教融合质量的提升。实际上,体教融合过程中所涉及因素众多,而此类因素产生作用的第一线即为基层,此也具备天然创造性,为此要求政府需将基层制度创新作为重点,将体教融合要求作为指导,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参考,展开制度创新活动,对发展目标予以合理规划,将基层群众力量予以发动,促使基层群众可积极参与到体教融合活动中,对体教融合福利加以享受。

3.5 改进体制内部结构

分析体教融合工程发现其具备复杂且漫长的特点,在此过程中,还需大量改革成本加以维持,此也为现阶段体教融合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从短期视角出发,体教融合虽可能导致暂时的运动成绩下滑,使得体育部门或教育部门均对此产生顾虑,无法大胆展开工作创新活动,以免破坏体教融合发展的完整性、持续性、系统性。而借助政府力量则可对传统发展模式加以打破,为新发展方式的激活注入强心剂,并提供有效保障,呈现出时效性及有限性特点,因此无法长期持续推动新发展方式进步,此即为新发展方式所存在的局限性,而仅有内生式发展方式,可对体教融合发展过程中所存在运行不畅及动力不足等问题加以解决。因此,为推动无效制度向长期可持续制服发展,则需对教育系统、体育系统内部结构加以积极调整,对双方管理界限加以清晰划分,对彼此职责予以明确分工。教育部门、体育部门还应重视自身大局观的树立,共同合作,推动体教融合运行效率的提升,从根本上推动体教融合改革。

3.6 完善综合考核体系

若体教融合过程中,仍将金牌至上作为主要考核理念,管理层仅围绕金牌实施改革活动,则诸多问题仍无法得以良好处理,因此需重视综合考核体系的完善,借助综合考核体系的构建,对政策的确切落实加以保障,同时针对有关部门而言,还应以体教融合实施效果及情况等予以全方位评价,不可仅将金牌数量作为唯一衡量标准。除此之外,还应重视相应监管机构的构建,监督指导各地区体教融合工作的展开,及时公示整改及检查结果。针对已落实体教融合的机构应予以相应表扬并追责消极展开体教融合的机构,必要时可借助减少资金投入等方式加以处罚。政府在此过程中不可垄断监管工作,还应积极引导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监管工作中,将家长等主体引入监管活动中,促使家长对体教融合所产生的偏见加以转变,借助评估及监管对学生的成长、收获加以认知,获取家长支持,推动体教融合改革发展。

猜你喜欢
体教竞技运动员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电竞种植记
地域特征视角下黑龙江省“体教融合”的政策指引与推进路径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花与竞技少女
运动员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