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昕悦 福建省厦门市五缘第二实验学校
初中体能训练教学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体能训练的方法更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兴趣不是天生的,是需要教师后天引导的,是学生产生学习热情的源动力,是一种积极的感情因素,学生只有对体能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能训练中,才能打破心理障碍,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体能训练,从而提高体能训练的效果,培养良好的体能训练习惯。
例如:为激发学生体能训练的兴趣,教师可选择一些优秀运动员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例如被誉为“体操王子”李宁的故事。少年时代的李宁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学校的小小体操队员正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翻跟头,李宁一下子被迷住了。后来李宁的父亲把他送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体操队。教练对他进行严厉的训练,每天早操跑2000米;引体向上,给他腰间坠上15公斤的杠铃。这一切对当时的李宁来说是非常的苦和累,但对于今后却受益匪浅。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宁在他一生的运动生涯中共获得全国冠军92次,世界冠军14次。学生一个个听得津津有味,为李宁这种艰苦卓绝的精神所感动,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潜移默化的渗透上肢力量这一体能训练项目,促使其主动参与训练。教师趁热打铁引出发展上肢力量的优势:上肢力量是人们进行支撑、悬垂、攀爬、投掷等运动的力量基础,而支撑、悬垂、攀爬、投掷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之一。因此,发展上肢力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人们的思想认知里认为体能训练就是吃苦训练,就是在无限制的透支体力中培养人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品德。诚然,这是体能训练的最高境界,但对于初中生而言,超负荷的体能训练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严重的会出现抵触、逃课等情况。因此,在体能训练上教师还有教给学生一定的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还掌握一定的体能技巧,一举两得。
例如在引体向上的训练中教师可以先辅助学生双手抓杠,身体自然下垂,教师再辅助双手拖着学生的髋关节两侧,再教给学生向上发力的方法,例如上臂、胸部、背部这三个地方是主要的发力点,而臀部以下,一定要保持放松,让其自然下垂,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晃动。一晃都就要花多余的精力和体力去控制。在这三个发力点中胸部是发力的重点,大多人错误的认为自己的手臂力量小上不去,其实是胸部的力量没有达到,所以要善于运用胸部的力量,而不是靠手臂挣扎。当然还有很多的技巧,像身体还要呈反弓形等。这样学生可以掌握必要的技术要领,达到肢体协调及平衡的目的,在完成标准动作的同时,强化身体素质。
体能训练本身就枯燥无味,再加上教师单一的教学方法更增添其枯燥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活跃、爱动等性格特点适时的开展多元化的体能训练活动,像游戏、竞赛等,即增添体能训练的趣味性,又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例如为了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教师可以设计“掷沙包”的游戏活动,具体设计如下: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各小组的组长先猜拳,赢的一方是跑圈者,输的一方是掷沙包者。口令下达后,掷沙包者在跑到外掷沙包,跑圈者向跑道的圆心跑进,在途中若被沙包击中并且沙包落地,则站在指定的复活区域内;若接到沙包则有一次复活的机会。3分钟后互换角色,游戏结束后,跑进圈内多的一队获胜。学生一个个兴高采烈,兴奋的表情溢于言表,大幅度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这样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速度和灵敏性。通过游戏活动将枯燥无味的体能训练课变成学生训练体能、发展身心的乐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初中体育大纲的要求,制定出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实践性的体能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游戏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其他形式多样的体能训练活动,如可以利用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设计体能竞赛活动等。无论哪一种体能训练活动,教师都要做到趣味与内容兼顾,不能舍本求末。
初中学校要重视专业技能高、责任心强的正规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的引进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管理,让他们不断丰富教学经验,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体育教师也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责任意识,总结教学经验,能熟练应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拓展训练,发现不足,今后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取得更好的效果。
身体体能训练中,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初中学校应该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现实,严格落实各项规定,避免因安全管理不到位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教师在授课和组织学生训练时,要将安全管理摆在突出位置,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保证教学组织管理的严谨性,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促进身体体能训练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学生在训练时要听从指挥,提高安全意识,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总之,体能训练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良好心态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坚强品质的主要方法。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激发体能训练兴趣、掌握体能训练的方法以及开展体能训练活动等方面有针对性灵活运用训练策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