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淑芬
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最激昂的主旋律,是激励我们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对青年大学生给予了厚望,对于爱国主义给出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殷切的希望。爱国,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年心里有国,行动爱国,才能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才能肩负起祖国和民族未来的大任[1]。军事理论课作为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的课程,是高校庞大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实现铸魂育人的有效途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不断进步,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有话语权,我国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然而,世界的局势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国际形势依然错综复杂,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政治制度对立的格局从未改变,国家利益依旧是国与国之间交往的第一原则。恐怖主义、种族歧视等世界威胁依然存在,国际社会中很多不安定的因素仍然还在蠢蠢欲动。正所谓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我们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做到居安思危,国防建设和国防意识时刻都不能放松。青年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更要有高度的国防意识,必须时刻警醒。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军事理论课承担着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任。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参与其中,中国梦离不开强大的国防作为支撑,军事理论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国防意识的主阵地,有助于为国家培养勇于担当的时代新人。
军事理论课本身作为高校公共必修课,应该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享受同等待遇,然而,作为一门较为年轻的课程,很多民办高校从上到下都将其划为“边缘课程”的行列,不予重视。很多学校认为,虽然国家有相应的规定,但是教育系统对民办高校的军事理论课的实施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也没有一种完善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因此,民办高校的军事理论课长期以来都只是应付了事,在学校工作安排上就难以占据一席之地,无论是经费支持、教学管理,还是师资配比都是“低配”,军事理论课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上好一门课的关键,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以及基础。军事理论课不是一门普通的选修课,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很高的要求,没有专门的专业背景,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很难把这门课上好。然而,就目前部分民办高校而言,军事理论课的教师构成多为学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者是基层的辅导员,从学科背景来说,他们有的是工科,有的是理科,甚至有的是艺术专业,并没有具备很高的军事理论专业水平和相应的学科背景,有的也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整个教学团队较为“杂乱”,师资较为匮乏。
部分民办高校因为师资队伍良莠不齐、较为匮乏,很多军事理论课教师在专业水平上有所欠缺,在讲授军事理论课的时候往往照本宣科,采取“PPT+视频”的方法,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没有起到军事理论课应有的效果。军事理论课的授课对象大多为大一新生,对刚进大学的他们而言,正处于思想转变,学习方法转变的关键时期,然而教师的授课方式以及授课内容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丧失了对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了军事理论课应发挥的价值和作用。
部分民办高校也意识到了军事理论课存在的问题,也开始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但是因为民办学校自身的条件限制,无法作出根本性的改变。一些民办高校在军事理论课的开设方式上进行创新,引用慕课和视频学习的方式[2]。这种转变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直接用其他学校录好的慕课让学生观看、学习,缺少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很多学生为了拿到学分,在手机或电脑上打开视频,让其播放,却没有在观看,整个学习过程流于形式。最后的考核方式也很简单,线上答题,学生也可以搜索答案。这种简单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最后的考核过程都缺乏相应的完善的机制,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首先,从学校层面要将军事理论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军事理论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培养青年大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关键课程,这是关乎国民素质和道德的工程,一点都不能马虎。其次,要认真落实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学校和教师都要明确国家对于军事理论课开设及实施的要求,确保军事理论课相关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实施。最后,高校管理者也要明确关于军事理论课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在财力和物力上给予支持,确保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使工作能够更高效地开展。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然而很多民办高校没有专门的军事理论教研室,各个学院的军事理论课或者是学生处负责,或者是各个学院自己排课,也缺少专门的老师上课。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增加军事理论教育相关的专业,以弥补缺乏军事理论专业的教师这个缺口,同时,各民办高校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也要选拔一些军事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德才兼备的老师可以转化为军事理论课教师。此外,针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问题,各个高校可以开展集体备课,互相学习,老带新、集中培训等方式来提升现任军事理论课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严格把控课程教师的准入标准
高校开展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师选拔工作具有有机统一的特点。如果高校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师在选拔过程中没有做好,培养方式难以弥补在选拔过程中的不足。在开展军事理论课程教师选拔的过程中,要对教师的基本素养进行科学系统地评价。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主要特点,在选拔相关教师的过程中确定学历基础,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军事理论课程的整体实力,而且也有利于今后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师培养管理、培养工作。此外,要保障军事理论课程教师数量充足。在当前的高校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军事理论教师数量难以满足实际发展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拓宽教师选拔渠道,通过聘请兼职教师的形式来弥补军事理论课程教师数量上的不足,通过从热爱军事理论、具有较强责任心、热爱西欧额成绩突出的教师中选拔或者同类专业教师中选拔的方式,提升军事理论课程教师数量,优化军事理论课程教师队伍结构。
2.加强军事理论教师管理
师资队伍建设离不开完善的管理机制。高校应重视军事理论课,建立符合学科特点的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学校要对军事理论课与其他课程一视同仁,每年进行一次教学科研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职称评定、工资挂钩,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对个人表现突出、教学效果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甚至破格提拔。对于表现不佳、不进取的,给予批评和警告。同时,学校要引导教师合理竞争,鼓励大家团结发展,避免在竞争中采取恶性手段,造成不良后果。
教学改革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简单地将军事理论课改为视频学习,而是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可以增加案例教学,如伊朗和叙利亚的战争让我们意识到和平的重要性以及一个国家军事力量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性;也可以通过采用我国之前被侵略时的一些小故事让课堂“活”起来;还可以采用实践式教学法,采取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等方式,或者通过带领学生参观一些军事基地和红色基地来增加学生的爱国之情和责任担当[3]。采用视频学习,教师也要加强监督,不能让人不管,而要真正让学生学到知识,培养情感。在考核方面进行多元化改革,不以平台的考核成绩为唯一标准,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加入学生的实践成绩、课堂表现、爱国情感的培养等综合方面,使过程和结果相结合,完善军事理论课的相关考核机制,在摸索中逐渐完善。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一新生入学时都要参加军事训练,这是高校中极为重要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对学生进行军事理论教育,仅仅靠这一段时间的军事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为国家培养具有爱国精神、国防意识的时代新青年是民办高校亟需思考解决的问题。将军事理论教育写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各学科各专业老师在授课时结合本学科本专业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此外,可以多宣传鼓励大学生入伍服兵役,努力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为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预备解放军做好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