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小兰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贵阳 550001)
近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喊出了时代最强音“少年强则国强”。如今“少年强则国强”的体育思想依然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对现今社会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标准是一大热点,相关政策的出台更是体现出了国家对这一领域的重视。2020年1月1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健康贵州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深化学校体育,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指标赫然在列。
我国学者对国外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标准体系的研究较多,通过对美国、俄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标准体系的测试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模式进行研究,结合我国的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体系基本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例如,万义运用的国外模型与我国评价模型对比研究方法[3];王军利对美国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系统PCPFS采用的常模参照标准、欧洲理事会的ETB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的过程进行干预,将学生绳梯活动融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4]。
经过分析可见,我国学者对于发达国家的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体系研究比较深入。同时,部分学者在国外青少年评价体系的优质体系分析中与我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比较得出启示。
有学者认为,在全国性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 年修订)》(以下简称《国标》)在制定时为了实现统一性和规范性,不可能兼顾其民族性和区域性特征[5],《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促进初中学生在相关体育知识的掌握、运动技能的习得、体育锻炼行为的养成上并未达到应有的效果等。例如,郑凯通过对身体形态上选择身高、机能上选择肺活量、身体素质上采用六项指数、前八项采用标准分评价,对后两项计数指标则采用平均检出率评价的形式,进行区域性综合评价的探究,提出构区域性评价要注意多指标、多组群综合[6]。
研究认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不满足个别区域,应积极建立区域性的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标准体系,以满足个别区域青少年在体质健康水平上的差异性。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体系的构建在近年来是研究内容的主力军。关于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着重于身体素质指标,关于缺陷评估存在重大缺失,评估指标亟待研究[7]。要通过对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权重选择、评价理体系、评价指标体系、自我诊断模式、建智慧化干预、模型分析、功能动作筛查测试标准演变、多指标综合评价、构建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体系必要性等方面的研究来构建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体系。例如,曲鲁平等依据社会认知理论、跨理论模型,健康促进模型构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理论模型[8];郑丹蘅以青少年体制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为切入点,结合青少年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方面相关指标以及研究文献知识,根据专家建议提出DEA的综合评价构想[9]。
在构建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标准体系的研究中“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权重的选择”是在“体系”的研究中占幅最大的领域,并趋于学生测试数据支撑以及实验分析转变。
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政策执行的主体是学校[10],从监测实施、现实需求等实务角度分析影响青少年体质监测的主客观问题,提出要避免信息与事实偏离,一味地关注体质监测中段的测量与数据上传,而忽略监测前期的学生认知教育和后期的干预实施。可见,在体质健康评价标准的监测方面漏洞较大,学者在研究中相继提出构建青少年评价标准的监测及数据的处理方案。例如,丁海亭依据“柯克帕特里克评价模型”提出构建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主要包括反映层评价指标、物质层评价指标、行为层指标的构建、结果层指标的构建、组织层评价指标的构建5个指标体系的监测一级指标[11]。在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标准体系的监测及数据管理研究中,呈现出体系“数据化”“信息化”的研究发展趋势。
有研究认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中男生引体向上的测试难度大、学生达标程度低、引体向上与BMI的相关性大等。方宇认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引体向上的联系难度及其考核的研究难度高,学生的体重、身高等动作方式都会对其有影响,提出“高位向下拉”等动作使体重大和力量较弱的学生有更低的练习起点[12];岳建军等学者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计算权重系数等方法研究得出“屈腿硬拉”可以作为青少年力量肌肉评价指标[13]。候广斌认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尽管近年来对青少年做不断的调整,但是在不同性别学生的肌力、耐力指标方面的调整仍有科学性不足的问题,认为男生的引体向上标准设置过高,导致有力量的男生呈现出较大的劣势,出现逆向的不公平现象[14];岳建军、龚俊丽、王家宏认为政策法规忽略了体力活动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的促进效果,认为应兼顾学生体力活动的特殊和普通两种形式,提出了调整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政策结构,引入体质与体力活动相结合的综合评价[15]。
以上学者对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标准的体力、上肢力量研究影响较大,方宇提出的“高位向下拉”、岳建军提出的“屈腿硬拉”“引入体质与体力活动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以及候广斌提出的“逆向的不公平现象”等,都有着前所未有的意义。
可借鉴在其他领域的理论作用于青少年体质健康。例如,张磊等提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理的奖励措施,遵循激励性等原则,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合理的奖励措施[16];程晖基于其他理论、视角对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标准进行研究,不仅丰富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研究内容,拓宽研究视角,更是研究青少年群体体质健康的重要渠道[17]。这种“从另一个视角看体育”的研究在近年来受到学者们的青睐,体现出了我国学者对青少年体制健康评价标准的重视程度。
在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标准方面,我国学者中对国外的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体系研究比较深入。一些学者在研究中认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不满足个别区域。在构建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标准体系的研究中“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权重的选择”在近年来“体系”的研究中占幅最大,研究趋于向学生测试数据支撑以及实验分析转变。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标准的体力、上肢力量研究的研究学者提出“高位向下拉”“屈腿硬拉”“引入体质与体力活动相结合的综合评价”“逆向的不公平现象”具有深刻意义。基于其他理论、视角对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标准进行研究,这种“从另一个视角看体育”的研究在近年来受到学者的青睐,体现出了我国学者对青少年体制健康评价标准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