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装备与课程融合的学习空间构建与应用实践

2021-11-22 23:54袁海澜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设置育人空间

袁海澜

【摘 要】教育装备是综合运用相关理论和科技手段,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关键要素,而课程是推进学生成长的主要力量,以这两者为基础,进行学习空间的构建与实施。学校以育人文化为目标,打造科学、高效、温馨的“相处空间”,并赋予课程功能,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与自信能力的提升,从而打造学生多彩童年,赋予学生成长力量,完成学校育人使命。

【关键词】装备 课程 学习空间

空间是一种区域化的安排,安东尼·吉登斯的《社会的构成》一书中说:“它通过把人的社会活动空间‘固定化,创造性地促发日常生活的惯例,使人的实践意识固定在特定的客体性空间之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身处并体验着空间,同时也在改造空间,但却很少正视它的存在与意义。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处于对学校空间基本功能的追求阶段,仅仅将其作为一种物质空间来看待,而忽略了学校空间具有的审美、育人等功能。

青岛宾川路小学是一所新建学校,有30个班。学校于2016年正式启用,目前共有学生960人,教师49人。学校整体建筑风格为地中海式,三栋教学楼呈“E”型分布。建校初期,学校立足实际,确立办学理念为“海纳百川,行远自迩”,办学愿景为“烁烁珠华,爱汇宾川”。基于学校文化,从学生成长的视角出发,学校打造校园、走廊、教室等学习空间,以恰当的装备与丰实的课程,让每个空间拥有自己的性格。学校本着“天蓝海阔,山川童梦,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梦想中成长”的空间建设理念,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让校园的每一处都成为学生的梦想花园,让“成长”在每个空间中绽放。我们用爱、公平、尊重的宾川精神,营造让每一位师生都能“喜欢进,待得住,用得好”的宾川空间。

一、恰当装备空间,打造“喜欢进”场所

许亚峰等学者在《技术增强的学习空间的特征与要素分析》一文中指出:“技术增强的学习空间是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支持师生间和生生之间的交互,鼓励学生参与,最终达到学生的深度学习而构建的用于学习的场所。”并提出智慧性、人性化是其基本特征。基于此,学校在空间打造时关注两点:

1.一室多用,让空间物尽其用

学校的空间是有限的,随着学生的成长,需要多种课程去丰实,怎样让空间物尽其用,学校在设计各个空间时,充分考虑到多学科融合、一室多用的原则。學校打造的“梦想英语坊”,既是国家英语课程的拓展延伸,又是学校生存课程的重要空间;比特实验室既能满足科学课程的实施,同时又开设物联网年级特色课程,并囊括无人机、山地机器人等特色社团;三楼的三个音乐教室,在满足音乐课程实施的同时,进行特色戏剧课程、古筝社团、鼓圈课程的开展。

合理的规划,适时的合并,在提升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丰富了空间文化布置,强化了课程实施力度。

2.遵循规律,让空间为师生所爱

空间建造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生理发展规律,让学生喜欢,让教师喜欢,这是空间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每一处空间的建设,无论是颜色搭配还是设备配置,都要考虑到适应性与美观性。如“心乐园”沙盘室,以蓝天白云、蓝色小火车呼应沙盘的木色,营造出轻松温馨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放松身心;而“悦读吧”图书阅览室中,低年级的小房子、大飞机、半封闭的小伙伴阅读区域,中年级的环形座椅、阅读分享小舞台,高年级的圆桌会议,搭配马卡龙色,让整个空间营造出快乐、轻松的书趣气息。

二、巧妙设置空间,打造“待得住”场所

许亚峰等学者在《学习空间》一文中认为,学习空间的内涵表明学习可以发生在任意场所,而不仅发生在课堂中,并且与传统教室不同,学习空间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陈卫东等学者认为未来课堂的核心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也就是学习空间的目标应是促进学生主动性与能动性的发挥,促进和谐、自由发展的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环境的营造。我校在进行空间打造时,关注整体功能的设置,并针对学生的四种学习方式设置不同的空间。

1.设置功能化空间,为课程实施奠定环境基础

学校主体教学楼共三幢,其中1号楼为综合楼,2、3号楼为教学楼。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和素养提升的思考,让环境成为课程的一部分,让空间成为学习方式的一部分,我们将1号楼设为专用处室楼,四层楼室、内外环境、专用教室建设与学校目标紧密联系,整体规划,确定每一层的主题。一层楼为“珍·识”主题,设置沙盘室、民族手工坊、比特物联网实验室等,多学科融合,鼓励学生动手探索;二楼为“珍·品”主题,设置电子绘画室、书法国画教室、七彩画室,以美术特色为载体,多形式搭建学生艺术平台;三楼为“珍·乐”主题,设置西乐室、古乐坊、贝壳小剧场,以音乐为载体,多角度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四楼为“珍·创”主题,设置奇思妙想工作坊、创客实验室,多层面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教学楼,以阅读、情境为主题,围绕语言学科,设置阅读主题区域、英语情境长廊、班级小书屋等,为学科素养的提升提供必备体验。每一层、每一室、每一处,围绕主题,进行设计及建设,助力三级课程,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2.设置学习化空间,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实施场所

教育未来学家戴维·索恩伯格在《赛博空间的营火》一书中描述了三种主要学习空间:营火(一对多的学习模式而设计)、水源(多对多的学习模式而设计)和洞穴(一对一的学习模式而设计)。苹果公司第54号员工、苹果公司教育副总裁约翰·库奇与哈佛大学研究员贾森·汤撰写的《学习的升级》中增加了第四种空间:山顶(在实践中学习模式)。

每一种学习空间都对应着一种学习方式。营火,我们传统的排排坐,却是倾听学习方式的最好空间;水源,松散的环境,有利于分享想法和观点,形成多样性的观点,是信息交流与收集的最好空间;洞穴,一对一的学习方式,是有利于独立思考的空间;山顶,不断有反馈指导行为的学习方式,是适合未来学习的空间。

空间的设计,是跟随着学习方式的,而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跟随着课程的实施、育人目标的落地的。“营火”的空间,是目前班级授课的主要形式,我们通过配备“互动白板”“答题器”等设备,促进这种学习方式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教学区设置了八个不同主题的阅读区域,每个区域为学生们设置了多种交流场地,是为精心打造的“水源”空间;利用处室的小角落,打造“洞穴”,为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营造所需空间;“山顶”的实践学习方式,是通过实践操作运用所学,并通过实践中的及时反馈,让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及学习程度,学校的“贝壳小剧场”、比特实验室、手工坊、英语情境长廊等,正是为学生们打造的“山顶”空间。

“有意识地设计、创造学习空间,并将其落到实处,是重塑教育获得成功的关键一环。”空间的设计与打造,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为未来学习奠基铺路的重要元素。

三、丰实空间课程,打造“用得好”场所

从教学系统三分论的角度分析,学习空间的辅助认知功能起着知识载体的作用,是将教学系统中的客体(尤其是隐性知识)传递给学生的工具。学习空间具有辅助认知功能与环境优化功能,即学习空间能辅助学校师生的教学与学习,但仅仅是辅助教学与学习的功能,还不够全面与深入,我们可以从学习空间本身具有的育人价值出发,研究其功能。我校在进行空间打造中,挖掘空间的课程潜力,将每个空间赋予丰实的课程内容,将其隐性的知识性、育人性显现。

1.丰富的课程,是空间学习的魅力所在

学校空间的魅力,只有课程才能体现,有了课程的丰实,空间才会具备蓬勃的生命力。电子书法教室、三到六年级的全套书法课程、同步视频演示、名家碑帖、可自主设计的临摹字帖等,方便教师专业化、个性化教学指导,让学生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妙,领略书法世界的艺术境界。“梦想英语坊”包含英语情境长廊与两个情境教室,囊括了大小67个英语主题项目,其中辅助课本的主题18个,延伸主题49个。学校以“英语绘本故事”为载体,“英语情境考级”为评价手段,让学生在情境运用中,熟练掌握语言的功能,体会英语的文化。贝壳小剧场,为每个年级配备戏剧课程,一年一出剧,比如一年级的“亡羊补牢”,二年级的“狐假虎威”,三年级的“屈原投江”等,其中二年级学生的“狐假虎威”登上了区戏剧节的大舞台……戏剧课程,让每个学生圆一个“演员梦”,做一次“戏剧人”。

专业空间的打造,为课程扎实落地实施助力,将国家、地方、校本课程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成长,是课程愉悦在学生心中发芽的一股力量。这股力量一旦形成,便是无声胜有声、润物细无声。

2.自信的四级舞台,是空间育人功能的体现

我校生源中新市民子女占80%以上,刚入校园的学生们总是怯生生地看着周围的事物,上课回答问题声音小,见到教师低头走过……因此,在育人目标的梳理中,我们将“阳光”作为首要关键词。“阳光”的品质根植善良、源于自信、始于心胸。如何让学生以自信阳光的姿态,嬉戏于五彩童年?我们进行了“四级舞台”空间的设置。

(1)“班级金话筒”。每天利用语文、英语课前两分钟,确定演讲主题,学生手持金话筒,大声地演说。每一天的练习,让学生们习惯麦克风带来的自我认可,同时让学生慢慢拥有在众人面前开口表达的自信。

(2)“小小演讲台”。在图书馆、阅读区域设置演讲台,为学生的思维表达提供展现平台,让他們在一定的空间内表达自己的想法,是提升学生自信的第二步。

(3)“才艺小广场”。操场边上的音乐小广场,是学生们最喜欢的空间。中间的小舞台,是学生们又一个展示的区域;每月的才艺展示,是学生们又一个成长的课题。与前两个不同之处在于:场地的辽阔、人员的不确定以及如何展示自我魅力。面对不确定的展示对象,如何激发自己的表现潜力,利用自己的优势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这是对学生自信的高层次肯定。

(4)“珍珠大舞台”。五百人的报告厅舞台,是我们为学生搭建的又一平台。以主持人、演员、小小授课者、演讲者、领奖者等身份立于舞台,立于五百人的关注之下,是对学生自信的更高层次培养。

场地由小到大,观众由少到多,内容由确定到随性,时间由每天到每周、每月、每学期,“四级舞台”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出班级、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自信。

学校空间的设计和应用,是本着服务课程和学程的自觉,从学习状态、学习内容、学习逻辑出发,形式跟随功能,空间支持目标,为学习、成长的发生,随时提供丰富的土壤。

猜你喜欢
设置育人空间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