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方法在新生儿疫苗接种中的应用

2021-11-22 16:27房海霞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4期
关键词:新生儿应用效果安全管理

房海霞

摘  要:目的  对新生儿疫苗接种中采用安全管理方式,观察该安全管理方法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淄博市周村区妇幼保健院接种疫苗的53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基础管理组(采用基础护理管理模式)和安全管理组(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每组265例。观察两组新生儿的情绪状态、健康知识评分和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基础管理组和安全管理组新生儿情绪状态和家属健康知识评分对照中,安全管理组新生儿的情绪状态评分和健康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基础管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管理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基础管理组,安全管理组新生儿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基础管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管理组和安全管理组护士的护理质量和新生儿依从性评分对照中,安全管理组护理质量和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基礎管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生儿疫苗接种采用安全管理方式效果显著,临床上值得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疫苗接种;安全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1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4-00-03

新生儿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降低传染疾病的发生,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家,规范、有效的疫苗接种能够减少乙肝的发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1]。新生儿是一类特殊的群体,他们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受,因此疫苗接种的难度也会加大。新生儿在疫苗接种以后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这与人为因素、疫苗因素和接种个体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其中护理安全管理是疫苗接种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的直接方式[2]。良好的安全管理能够有效的保证新生儿的健康安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水平。本研究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淄博市周村区妇幼保健院接种疫苗的53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在新生儿疫苗接种中采用安全管理方式,进行护理效果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淄博市周村区妇幼保健院接种疫苗的530名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基础管理组和安全管理组,每组265例。基础管理组中,男149例,女116例;新生儿胎龄37~42周,平均胎龄(39.26±0.59)周;新生儿体质量2.65~4.17 kg,平均体质量(3.16±0.31)kg。安全管理组中,男144例,女121例;

新生儿胎龄38~42周,平均胎龄(39.14±0.64)周;新生儿体质量2.53~4.29 kg,平均体质量(3.23±0.48)kg。两组新生儿均于出生24 h内接种疫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基础管理组有265例产妇,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8.32±3.47)岁。安全管理组有265例产妇,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9.12±3.07)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淄博市周村区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新生儿家属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配合研究。

排除标准:①有遗传病史者;②有器官性病变等的新生儿。

1.3  方法

基础管理组采用基础护理管理模式,主要是指导家长了解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接种后接种部位保持清洁干燥,特别注意卡介苗接种处禁止消毒,24 h以后可以洗澡等,按照常规护理管理流程来开展护理工作,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安全管理组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该种方式是建立在基础护理管理之上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疫苗管理。卡介苗和乙肝疫苗是新生儿出生后需要立即接种的疫苗,疫苗主要由区疾控中心统一配送,全程需要冷链和专人负责。各个工作人员需要对疫苗的作用、保存方法、接种注意事项进行熟练地掌握,对疫苗进行定期检查和记录,检查疫苗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温度等。日常工作中,疫苗要存放于2℃~8 ℃的冰箱内,每周对冷链冰箱清洁1次,保证疫苗的有效期在正常使用范围内。在接种前,工作人员需要将疫苗充分摇匀,控制使用的时间节点,减少疫苗的浪费。每天下午接种结束后核对疫苗数量,将接种疫苗的数量与剩余疫苗的数量进行记录。②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接种人员上岗前需要提前到疾控中心进行集中培训和考核,包括疫苗的种类、预防疾病、接种途径、使用方法、疫苗接种前后注意事项和疫苗系统操作技术等内容。护理人员须在考核合格后才能够上岗。在接种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并且对问题进行解决,通过对工作人员的有效培训提升其护理效果,满足新生儿和家长的护理需求。③不良反应护理管理。新生儿在接种乙肝疫苗以后,一般无不良反应,在接种卡介苗以后,有的新生儿会出现皮肤红肿、硬结和低热等情况,这时不需要特殊的干预,要多注意接种部位的清洁和卫生,不要对接种部位过度捆绑和污染,日常增加水分的摄入量和监测体温。在接种后20 d左右,新生儿的接种部位会出现小脓包,这个小脓包能够自行吸收或形成溃疡后结痂,这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特殊护理干预。新生儿在接种后的1~3 d内如果出现体温高于38.5 ℃、哭闹不止和拒绝饮食等情况,并且局部脓包直径在1 cm以上,需要及时采用物理降温和就医处理。④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提前对新生儿家长进行疫苗接种的健康知识宣教,采用宣传册、妈妈课堂、视频资料播放等方式让家长掌握基础的疫苗知识内容,使新生儿家长了解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了解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应对方法,还可以通过知识问答等方式来提升家长对疫苗接种的认知,从而提高家长的配合度。疫苗的接种工作需要得到新生儿家长的同意和签字以后再开展。⑤环境安全管理。首先要设置一个专门的新生儿疫苗接种室,接种室定时进行消毒和通风,保持良好的接种环境,对房间和设施进行全方位的消毒,消毒2次/d,接种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要进行调试,提升新生儿接种的舒适度和接种护理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除此之外,在接种室内还要准备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保证在新生儿出现意外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干预,对急救药品要做到定期检查和清理,及时清除过期的急救药品,降低安全隐患。⑥接种安全管理。在开展新生儿疫苗接种前,接种人员首先要对新生儿的基本信息进行核对,包括姓名、性别、接种的疫苗名称等,然后对疫苗的有效期、批号、包装和形状等等进行观察和记录,保证接种的有效性。⑦接种后安全管理。在疫苗接种完毕以后,新生儿需要先观察30 min,没有不良反应就可以抱回病房。接种后工作人员要对此次的接种信息进行核对并填写记录,然后将“预防接种证”交给新生儿的家长进行妥善保管,以此来提升新生儿的接种效果和依从性。

1.4  观察指标

①情绪状态:新生儿情绪状态采用负性情绪评价表进行评分,由护理人员观察新生儿情绪状态,并且根据量表进行评分,40分以上为有不良情绪,分数越高表示情绪状态越差。

②健康知识:家属健康知识知晓评分采用淄博市周村区妇幼保健院自制的健康知识问题卷,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知识知晓度越高。

③不良反应:观察新生儿接种后的情况,对其发生的红肿、发热、硬结、过敏、皮疹进行记录和对比,不良反应率=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总例数×100%。

④护理质量:采用淄博市周村区妇幼保健院的护理质量评分量表,由新生儿家长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接种技术、操作水平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

⑤依从性:采用淄博市周村区妇幼保健院的依从性调查量表,由工作中人员对新生儿及家长的疫苗接种情况、注意事项、接种配合度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依从性越高。

1.5  统计学分析

研究资料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以 [n(%)]表示,组间或组内比较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或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情绪状态评分和产妇健康知识评分对比

对比基础管理组和安全管理组的情绪状态评分和健康知识评分,安全管理组情绪状态评分和健康知识评分明显高于础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和新生儿不良反应对比

对比基础管理组和安全管理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管理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基础管理组,安全管理组新生儿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基础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质量和依从性对比

基础管理组和安全管理组护理质量和依从性评分对照中,安全管理组护理质量和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基础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新生儿疫苗接种是一项严肃、严谨、认真的工作,对于新生儿日后的健康水平具有良好的基础作用。在新生儿疫苗接种工作中,护理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的安全管理可减少疫苗环节引起的不良反应和潜在风险,能够提升新生儿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推动全民的健康[3]。在护理安全管理中,通过加强疫苗管理能够提高疫苗接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由于疫苗保存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通过加强工作人员培训能够提高疫苗接种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工作责任心,避免由于工作疏忽造成的不良疫苗接种事件;通过健康宣教能够提升新生儿家长对疫苗接种知识的知晓率,从而引导其更加积极地配合疫苗接种工作;通过环境安全管理来提升新生儿接种的舒适度[4];通过接种安全管理和接种后安全管理等方面来有效地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助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5]。

为了获得护理安全管理在新生儿疫苗接种中的效果,本研究首先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基础管理组和安全管理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和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中,安全管理组明显优于基础管理组。然后分析两组护理质量和依从性情况:基础管理组和安全管理组护理质量和依从性评分对照中,安全管理组明显高于基础管理组。以上结果表明,新生儿疫苗接种过程中安全、有效、规范、优质的安全管理方式能够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满足新生儿家长的护理需求,将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有效推动我国新生儿的健康水平,为人口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疫苗接种中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新生儿安全,临床上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郭春玉,赵华澜.探讨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对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3):231,233.

[2]杨珍.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8):104-105.

[3]谭欢,蒲智美,吴琼华.探讨细节管理在小儿安全管理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8):194-196.

[4]邱文波.层级管理模式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20,27(12):72.

[5]张薇,曹秀秀.探究精細化管理在儿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7):42-43,46.

猜你喜欢
新生儿应用效果安全管理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