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艺彬
临床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为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眼科检查手段,在短时间内经患者静脉注入标准剂量的荧光素钠,在血管循环的作用下,荧光素钠流入患者视网膜、脉络膜,可通过眼底相机对患者眼底变化情况予以准确记录,帮助临床医师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解,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研究与实践证实,在荧光素钠眼底造影过程中,可能诱发患者发生一系列不良反应,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心悸、过敏性休克等的发生率均较高。因此,在实施荧光素钠眼底造影过程中,对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意义重大[1-3]。本研究以对静脉注射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致过敏性休克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目的,对我院收治的接受静脉注射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接受静脉注射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患者68例,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30~67岁,平均(46.5±11.2)岁;其中葡萄膜炎者13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11例、黄斑变性者1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30~65岁,平均(45.9±12.3)岁;其中葡萄膜炎者1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12例、黄斑变性者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性分析。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①常规病房巡视;②统一模式心理护理;③被动问答式健康宣教;④统一饮食配备。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①检查前阶段。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心理干预,由于患者对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的了解程度较低,并且对医院环境比较陌生,很容易造成患者出现消极情绪,如紧张、恐惧、不安等,对检查与治疗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对患者实施检查前,应由护理人员对荧光素钠眼底造影相关知识进行介绍,包括检查的目的、优点以及操作流程等,对患者所提出的一些疑问需耐心给予正确解答并进行适当鼓励,使其消极情绪得以缓解,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配合护理。叮嘱患者不能在空腹状态下用药,由于空腹状态的机体血糖水平较低,会使应激反应程度增强,发生过敏等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加大。在进行检查前,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复方托吡卡胺眼液滴眼,对患者进行扩瞳处理,每5分钟1次,连续进行3次,直到扩瞳程度达到7~8 mm,为眼底及周围病变情况的检查提供有利条件,避免发生漏诊。此外还需陪同患者熟悉检查室环境,检查操作开始前及时通知患者家属,可以令其陪同、对患者进行接送,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准备好急救所用到的各项物品,主要包括地塞米松、肾上腺素、氧气、静脉留置针、血压计等;②检查中阶段。介绍眼球固视的重要性,说明检查操作所需时间,给予必要的鼓励以帮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按照医生的具体要求以积极的态度进行配合。引导患者坐于照相机前,并依据实际需要调节座椅高度,使患者的颈部能够完全置于颌架上,前额与额杆保持紧贴状态,对头部进行妥善固定。此外,还需为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注射药物时需避免发生造影剂血管外漏等不良情况;③检查后阶段。在检查操作全部结束后,安排患者适当休息,如患者在检查后30 min无异常症状,即可离去。嘱患者避免直视强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佩戴墨镜。嘱患者在有小便发黄、皮肤发黄、视物不清等情况出现的时候不要恐慌,可多饮水,将造影剂经肾脏代谢排出体外即可,一般情况下,检查后24 h,症状会自然消失,对人体无害。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过敏发生情况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在患者出院当天,采用医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展开护理满意度调查,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80分为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得相关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过敏性休克发生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降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经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例(%)]
研究与实践证实,荧光素钠眼底造影可以对受检者视网膜循环予以有效的动态观察,帮助医师及时发现黄斑水肿、新生微血管瘤血管性渗漏、无灌注区等病理学变化[4-5]。该方法可有效而准确地检查临床常见眼科疾病。荧光素钠眼底造影检查会应用造影剂荧光素钠,药物随着血流到达患者眼底血管,利用眼底摄像机,对患者眼底血管外染料轮回过程中实施激光光线照射时发出的荧光形态予以持续拍摄,可对患者视网膜动态轮回整个过程进行清晰观察,帮助临床医师全面掌握眼底血管微结构、微轮回的变化情况,为眼底病变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6-8]。
有研究指出,荧光素钠眼底造影的适应性较广,针对由于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较为适用[9]。有文献报道,不良心理因素会对人体免疫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受检者发生造影剂过敏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0]。针对这一情况,临床应注意加强对荧光素钠眼底造影检查患者护理干预的力度。荧光素钠分子量较小,无毒性、高碱性,不参与物质代谢。患者接受检查时,对其实施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11-12]。
临床上,针对性护理干预为一种现代化护理理念,可对“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予以充分展现。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开展多方面保护,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以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13]。
研究与实践证实,荧光素钠眼底造影过程中,可能会诱发患者发生一系列不良反应,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心悸、过敏性休克等的发生率均较高。因此,在实施荧光素钠眼底造影过程中,对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意义重大[14]。本研究以对静脉注射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致过敏性休克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目的,对我院收治行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提示,观察组过敏性休克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相似[15]。
综上所述,针对静脉注射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