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成奇
(浙江省浦江县白马镇中心小学 浙江 金华 322205)
1.比较各版本教材编排。
北师大版、人教版、苏教版三种版本均把分数安排在两个学段中进行学习,三种版本课标教材第一学段都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分数。它们在编排上各有特色:人教版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苏教版在单位“1”的概念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北师大版在丰富的活动中突出分数意义的感悟。
2.研究教材。
“分数的再认识(一)”在教材编写上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对分数意义的感悟,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本质;二是创设丰富的活动,“说一说”、“画一画”、“玩一玩”等丰富的情境活动,渗透分数的相对性,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怀着忐忑的心,我完成了第一次教学尝试。
第一次试教,整堂课思路清晰,新课开始时,课堂气氛浓郁,但是越上越沉闷,学生也由主动变成被动,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相对性”两个环节,学生的思维碰撞不出火花,课堂显得无趣。
教研组给我适当的建议:
1.以思维为导向,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率;
2.从部分到一个整体过渡,突破口在哪;
3.“拿小棒”环节,从寻找现成的知识答案转向寻找知识中存在的规律,让学生从浅层引发深度唤醒。
4.有效的课堂练习,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5.用“核心问题”引领整堂课,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望,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和表达的机会,为学生的思维留下极大的自主空间。
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我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3/4可以表示什么?从具体到抽象,让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得到“一个整体”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组物体或多组物体。
分数的相对性,我采用游戏的方式:为什么同样拿出1/2,有的一样多,有的就不一样多?学生在猜测、验证、小组合作等活动中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同的整体也是有区别的。
课堂练习,我充分挖掘习题中的内涵,同时采用知识点后的“牛刀小试”和学生“课堂练兵”两种形式,让每一道题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提高它的利用率。
【片段一】从知识学习走向问题解决
师:3/4可以表示什么?
师:是不是只能把一个物体拿来平均分?
师:你有什么发现?
师:分数意义的表示形式有很多种,可以表示一个图形,也可以是几个图形,多组图形。我们可以用一个规范化的词来说,就是“一个整体”。
师:1/2/、9/10、1/100可以怎么表示?
师:分数多不多,举得完吗?除了平均分成5份、8份、10份、100份之外,还可以分成几份?确定吗?
师:看来平均分的份数可以有很多,是不唯一的,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我们把它表示成可以分成若干份,那么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就是分数的意义。牛刀小试:说一说下面每个分数表示的意思。
【片段二】从浅层引发到深度唤醒
师:请你拿出每袋小棒的1/2。你准备怎么拿?
师:猜一猜,你们拿出的小棒会一样吗?
师:你发现了什么?
师:同样拿出每袋小棒的1/2,为什么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四人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师:如果我的袋子里有80根、200根、3000根呢?你又发现了什么?
【片段三】从知识中心走向能力为本
1.1/3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画一画。
2.圈一圈,再填一填,说一说。
3.小明买玩具花了零花钱的2/5,小红花了零花钱的3/5,小红花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请说一说理由。
三、研究成果
“3/4可以表示什么”说出的是学生自己的思考;“画一画”画出的是学生自己的作品;“拿小棒”做出的是学生自己的推理,评出的是学生自己的感悟。这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自己通过探索、体会、感悟获得的知识,让孩子自己做学习的主人,才是记忆深刻的。在“思维碰撞”的课堂教学中,我找到了突破口,品味到了成功的喜悦。
1.思维碰撞,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新课开始,我直接抛给学生问题:3/4可以表示什么?为学生的思维留下极大的自主空间,学生在举出例子时适时引导从“一个物体”到“一个整体”的过渡,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自然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学生多说说整体1的表述,对原来的知识也得到了巩固与提升。
2.思维碰撞,擦出学生智慧的火花。
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知识在思维的碰撞中建构,在“画一画”这一环节,让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启迪智慧,学生的思维也得到活跃,最终画出了部分特殊图形。
3.思维碰撞,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
“拿小棒”环节,让课堂成为孩子们思维碰撞的舞台。在“猜测——验证——探究——归纳”的思维过程中,让不同思维碰撞出理性的火花,逐步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体会分数的相对性。以“80根、200根、3000根”为例引发学生的思维迁移,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凝聚学生的智慧,感受更深层次分数的性质,也给课堂注入生机活力。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数学的教学内容不是绝对独立的。因此,我们要钻研教材,了解前后教学内容,了解知识在不同年级间的深化与迁移。把数学课堂成为孩子们头脑风暴的大舞台,让学生在思考、讨论、探究中突破固定思维,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升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