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宇威 郭丽萍
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黑龙江扎龙国际自然保护区属于4A级旅游景区,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总面积21万公顷,是我国最大的丹顶鹤繁殖基地,展现鹤文化的重要平台之一。因此,对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系统旅游发展进行进一步研究,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以及自然资源的保护等有积极影响。
扎龙自然保护区内有丰富的植物资源,生存着许多珍稀的动物资源,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保护区内的植物资源种类高达460种以上,多以草本植物为主。而动物资源可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昆虫类以及鸟类,其中鸟类资源的种类超过250种以上,如丹顶鹤、白头鹤以及白琵鹭等都是重点保护对象。为了给区域内的植物资源与动物资源提供更全面的保护,扎龙自然保护区内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以此来提高生态资源管护力度,并为鹤类资源的繁育注入可靠力量。游客来到自然保护区,在体验旅游景观神秘之处的同时来带动区域内旅游业的经济发展,所以自然保护区要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前提来合理利用生态资源[2]。
除了生态资源,扎龙自然保护区稳固的基础条件也为区域内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在交通条件方面,游客可以选择多种线路达到目的地。如周边游客就可以选择绥满高速以自驾游的方式达到保护区,有利于享受沿途风景。扎龙自然保护区内除了有湖泊资源和苗圃资源,还包含鹤类繁殖场和展览厅,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服务项目,让游客感受到保护区的魅力所在。如在扎龙湖观鸟旅游区中,游客可以在领略湿地风光期间,通过观看电影资料来进一步了解鹤文化与其他栖息物种的生活,对鸟类知识的科普以及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等都有着重要意义[3]。
环境污染问题已经给旅游业的稳步发展带来了无形的压力与负担。有些旅游景区在实际运营中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项目推广或市场竞争中,而在生态保护与污染治理上有所忽视,这种情况容易给自然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严重时还会扩大影响范围。虽然部分自然保护区能针对环境污染防控进行管理体制与准则上的构建,但是在真正落实到常规发展中时,却会受人为因素影响而增加管理难度。如个别游客没有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或没有按照景区所设置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自身行为,导致随地丢弃垃圾或破坏景区资源现象的出现,这些都会阻碍生态保护工作的顺利推进。若景区没有协调好与游客之间的利益关系,还可能诱发景区的负面影响,给旅游景观的生态保护造成一定干扰[4]。
自然保护区的稳定性与所在地理位置有着密切联系。如果旅游景观受地质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那么前期针对保护区所制定的生态保护方案便难以得到有效利用,有关部门要及时调整景观管理计划。有些自然保护区内的河流会因气候环境变化而出现水流量下降或断流现象,不仅影响区域内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效果,还在某种程度上威胁了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一些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的工程项目,若前期没有做好充分的环境调研与考察工作,或是对保护区进行定向型维护,那么工程运行中所产生的外力因素便可能给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如改变了水环境格局或增加水污染几率等,都不利于日后自然保护区旅游景观的生态保护,所以有关部门要将因地制宜理念引用到保护方案中。
单一、固化的宣传方式已经很难在新时期下旅游景观的生态保护工作中发挥出最佳效果,需要保护区将创新观念与宣传方案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来提高游客以及社会人士的关注度与重视度。在新媒体方面,保护区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来丰富网络宣传形式,让更多人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等终端来了解旅游景区的生态保护重点与方向。这样慕名前来的游客身处自然保护区时,便能更有效的配合生态保护工作,间接发挥新媒体宣传手段的利用价值。在新技术方面,保护区可以将GPS和RS和VR等技术应用到景观区域的环境监测和生态保护宣传中和景观建设互动上。
自然保护区旅游景观的良好呈现需要依靠健全的环境设施,所以对景观设施的生态价值进行创新化设计,有利于提升保护区的正面形象,需要设计团队慎重选择与使用新材料。首先在原有设施的考察上,设计者除了要对设施原材料与新材料之间的契合度进行细致考量,还要对原设施的稳定性能有所判断,以免使用新材料时对原设施结构造成破坏;其次,设计团队要对新材料的环保价值进行市场评估与分析,保证材料符合旅游景观生态保护要求后再将其投入到设施升级中。
要想有效提高自然保护区旅游景观的生态性保护效果,管理层就要对相关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重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中入手。第一,要对当前保护区内各项资源的数量、分布以及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如可以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来整合资源信息,以免出现资源过度消耗情况而给保护区的发展埋下风险隐患;第二,有关部门要对自然保护区内各阶段资源的应用形式和应用方向等进行实时监管,并根据旅游景观生态保护机制来完善监管流程与内容,避免外部环境因素或内部人为因素而对资源管理造成不必要的干扰,降低生态保护力度。
对优质旅游经营团队的组建与培养给予关注,不仅能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为旅游景观生态性保护的有序落实提供动力支持,还对队伍整体组织结构的强化有重要意义,需要自然保护区制定妥善的队伍组建方案。首先在聘用队内成员时,部门领导除了要对人员的专业基础与综合素质进行细致考量,还要对其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等有所了解,来为后期的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其次,自然保护区要对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阶段性考核与评价,并及时调整优秀队员的工作岗位,使其职能价值能在生态性保护中发挥出良好作用。
在扎龙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宣传方案中投入新技术、新媒体,有利于加强生态保护力度,对珍贵物种生长环境的维护也有很大帮助。如保护区可以将动态监测系统应用到鹤类的保护工作中,这样鹤类的移动轨迹、区域分布以及种群之间的互动信息便可以实时传输到监测系统中,给鹤类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而在宣传手段上,保护区则可以通过拍摄鹤类宣传片的方式来加强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并规范游客旅游行为,为自然保护区贡献一份力量[5]。
如今,许多自然保护区都能对生态保护体制与模式的有效落实提高重视。一方面是为了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更稳定的环境;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旅游业的发展,减少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于生态保护策略实施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有关部门要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全方位分析,结合区域环境特点与未来发展规划等,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为自然保护区整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打开双重防护[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