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庚全
(黑龙江工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向越来越明显,高等教育改革问题也备受关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应运而生。着手增加高等院校改革的难度,实现课程选择范围的扩大,积极拓展课程深度,打造更具教学难度、有挑战性、有深度学习效果的金课成为热潮。为了实现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目标,必须加强对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内涵的解读,积极解决高校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中存在的制约问题,积极探索当前阶段高校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深化与完善的有效对策,以实现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理想目标的达成,让高等教育更富时代活力,更具教育价值。
2018 年,高校金课建设概念被首次提出,而一经提出就引发教育界的热议,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热潮由此掀起,各大高校积极参与到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中,着手课程内容的梳理与改革,致力于金课课程的打造。从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内涵看,其具有创新性、高阶性、挑战性等特征[1]。其中创新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如课程内容与时代的关联,让课程内容反映时代信息,走在时代教学前沿。再如教学形式的创新与互动,改变传统满堂灌的固化教学模式,更关注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倡导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融洽师生关系下的平等对话,友好互动。再如学习结果的个性化与探究性。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探索学习热情高涨,实现个性化发展,实现潜能的充分开发,让高等教育更富实效。其中高阶性主要对应的是教师更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素质提升和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学生在高阶性课程的指引下,能自主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加强思维的训练。更多的教师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渗透能力素养的培养。而挑战性主要是高等教育实效性的提升,要求在课程设计时适当地增加难度,学生在学习中仅凭自学无法掌握知识,需要教师以专业的知识储备和多彩的教学艺术,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让学生深度思考与学习,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这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自我学习,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掌控好课堂节奏。同时增加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探讨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在课堂上深度探讨思考,课后自主总结,加强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感悟。综上所述,金课具有丰富的内涵,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学生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精品课程的打造实现水课的及时淘汰,以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带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既是教育变革的时代趋势,也是高校课程建设优化的内在要求[2]。高校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不仅能够带动高校教育的转型发展,而且能够保证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有所收获,加强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更是一流教学体系打造的关键举措。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教育关键的认知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当前以就业为导向的环境之下,高等教育也逐渐思考与用人单位需求接轨的问题,不再局限于既定教学任务的达成,更关注专业内涵的深度挖掘,高校教学更关注课程质量的提升,对教师教学素养和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此,高等教育逐渐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型,而当务之急是深化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提升课程内容设计的挑战性与创新性。教师作为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引领者,其在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改革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必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加强知识积累,关注教学艺术,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实现高校教育育人功能的发挥,而金课也被认为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其以课程为支撑,以点滴努力推动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必须基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教育的变革,让学生学有所成[3]。基于高等教育领域现有的不平衡与不充分性,必须深化知识的传授,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美好德育品质的培育,以此使得高等教育不平衡的压力得以缓解。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课程实施及课后评价方面更具前瞻性与综合性,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输,更关注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个体实质性的发展,从应试教育的单一培养误区中解脱出来,实现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均衡发展,以实现优秀高等人才的培养与输出。
高校的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是高等教育一流教学目标达成的关键之举,这符合国家始终秉承的办一流高等教育的目标,实现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保证育人目标的达成。借助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找到高校教育质量优化的突破口,让立德树人、匠心培养的目标在高等教育实践中深化。高校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是教育领域的新概念,也是创新的教学理念,更为教师自身教学技能的提升搭建了平台,指明了方向,为高校教师的自我发展与完善提供了机遇。高校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可以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4]。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作为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必须自觉地以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推动一流教学目标的达成,更好地实现高校教育改革的目标。
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指导思想,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实施中出现了不同建设理念。这主要体现在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初期阶段,各位教师对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项目解读不一。有的教师认为现有的课程教育较为完善,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推行的必要性有待商榷。有的教师对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概念解读不深入,缺乏调查研究。也有的教师认为可以推行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但没有明确的借鉴案例,推行起来可能阻力重重,效果无法预测。
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项目,要想落到实处,必须有充足的实施动力。就现阶段各高校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情况来看。教师是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主要实施者,也是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原动力所在。多数教师对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持支持态度,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研究和创新,着手教学理念的改变和教学方法的改善,但部分教师对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缺乏足够的关注,重视度不够,无论是课程设计还是课程开发,抑或是课程创新研究,投入较少,因此,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出现原动力不足的问题。部分教师在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中不作为。教师作为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主要实施者,如果教师不支持,将会导致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内动力缺乏。
高校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推行必须有浓厚的氛围烘托,但就各高校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实际情况看,课程建设作为高校建设的重要方面,需要氛围、资金等的支持,而氛围方面主要是社会氛围。只有社会资源与高校课程建设需求的有效结合,才能营造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良好氛围,在合理的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氛围之下,发挥社会资源优势,辅助其它各类资源的发挥,让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更为深入。社会资源、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态势等的匹配与融合带来的良好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氛围能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让资源、氛围、课程建设等形成良性的闭环系统。但就当前高校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来说,社会参与度较低,自然氛围营造不够理想,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推行缓慢。
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教育实施的另一大主体,其学习情况、成长发展情况也是教学实效检测与评判的标准。而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性程度又关系到教学质量,关系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从当前的情况看,各大高校学生课程参与意识淡化,这也是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5]。对比国外的教育,我国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习相对被动,很多学生在经历了紧张的高中阶段学习后顺利进入大学,在相对宽松的大学环境中逐渐放松下来。而高校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需要对学生实施一定标准,纠正学生随意与被动的学习状态,部分学生难以适应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要求。此外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更多的高校学生沉迷于网络,过度娱乐,导致高校学生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意识淡薄。
多数教师对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是没有正确认识金课,强化教育人员对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重要性的认知,基于思想认知层面,加强教育引导,让高校教师对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有着深层次的认知,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感,让教师获得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只有思想上认同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才能不断提高教师投身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积极性。学校方面也可以着手各种金课教育宣讲、主题培训等工作,为教师金课研究与交流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持,让更多的教师在交流探讨与学习中,认识到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在高校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中,最重要的方式是借助多渠道的宣导、引领及教育培训,让高校教师建立起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必要性的主流认知,掌握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方法,自觉主动地参与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
教师是高校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主要实施者,也是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原动力所在。在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中,必须从教师指导出发,激发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内在动力。关注教师主体的基本发展诉求,建立完善的奖惩激励机制,以调动教师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参与积极性。高校应该着手建立、健全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奖励机制,特别是对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中积极性较高,建设卓有成效的教师要及时地表彰嘉奖,对于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以形成高校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榜样示范,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到高校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中,形成高校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良好风尚,实现教育的良性循环。在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中,还应关注到教师的基本发展诉求,为教师的个体发展排除障碍,以激励机制为抓手,配合有效的过程评价等,多层面激发高校教师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热情,使得教师具备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自主意识,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提升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更好地适应高校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发展趋势。
学生是高校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另一大主体,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基于学生的个体发展诉求选择适当的激励手段,通过调动教师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积极性,增强高校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动力。而对于学生来说,要转变课程参与学习思维方式,让学生自觉追求高质量的学习、深度的学习实现高水平综合性的发展。学校教育主体要基于学生层面,基于高校学生的群体特点和学习实际情况,确保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学习习惯、兴趣特点等,教师要加强正向引导,以更灵活的思维方式参与课程学习,实现课堂内外的融会贯通,激发学生的问题探究热情,借助一系列的头脑风暴活动让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深入课堂,稳妥落地。作为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主体的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引下,自觉地发挥能动性,达到金课深度学习的目标。在高校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中始终秉承学习中心化原则,无论是课程理念还是课程内容设计,无论是课程教学还是课程评价等都必须体现创新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性,确保课程考核标准具有挑战性,以点带面,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深入金课学习。借助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中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认识到金课学习的必要性,在日常课程中,自觉按照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标准学习,改变自己被动学习、安于现状的状态,以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主动参与和深度实践,使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落地,从而实现个体的创新发展。
高校的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仅仅依靠教师、学生的力量显然不够,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中还必须发挥教育的合力。课程资源建设要到位,不仅要利用好校内资源,而且要充分整合校外资源。有效利用校内资源主要是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广大一线教师扮演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研究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金课学习的有效资源。学校图书馆则为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提供课内资源的补充,也是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校内资源的有效形式和主要构成,学校图书馆为高校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提供图书资料支持与学生自主学习场地支持,是高校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重要保障。校外资源作为校内资源的有效补充,既有优秀的校友资源,也有各个产业、行业领域的丰富资源,这些都为高校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提供有效的经验指导和稳定充足的物质支持。而积极发挥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教育合力,也使得社会对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关注度大幅提升,保证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实效。鉴于当前高校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流通不畅的情况,必须着手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只有有效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形成高校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整合,才能使资源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高校必须着手建立校内外资源的联动机制,积极搭建校内外资源整合的有效平台,让校友资源、产业资源、社会资源等充分融合,形成高校教育的支持合力,为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注入活力。在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教育合力的支持下,现代化信息技术配合先进课程模式,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有效结合,必将通过营造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使高校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更富实效,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魅力更为凸显,真正让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理念深入人心,通过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打造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极具创新精神、学用合一、精彩纷呈的新时代金课。
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作为高校课程改革的一大主导方向,作为课程资源优化整合的内在要求,其在优化高校课程建设,提升高校课程教学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校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在新时期具有现实必要性与紧迫性,高校教学改革必须以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为导向,以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为动力,以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为契机,使高校课程改革更富活力和价值。鉴于当前高校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高校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做好理性思考,深入理解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内涵,充分发挥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教育合力,努力实现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的深度配合,让高校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高校应积极投身于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的热潮,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让经济与贸易类金课建设成为高校课程建设的金标准和金导向,实现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