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11-22 02:15张春阳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基底节开颅血肿

文 平,张春阳,3

[1.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2.包头医学院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所(转化医学);3.内蒙古自治区骨组织再生与损伤修复工程技术中心]

基底神经节是大脑的重要功能区之一,主要由同侧的大脑中动脉穿支供血,单侧非外伤性基底节区出血多由高血压引起[1]。该病的病情进展迅速,且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2]。治疗方案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传统开颅手术的手术时间长,易继发脑组织的水肿,同时,术中操作易造成脑组织和血管的损伤,影响患者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的恢复[3]。近年来开展的神经内镜下手术,术中的操作视野更清楚,可以更有效的清除血肿,同时避免对其他血管及神经的损伤[4]。本研究基于上述研究基础,旨在探究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成效。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于我院神经外科病房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93例,依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41~73(60.53±2.37)岁,术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4~9(5.3±0.7)分,头颅CT检查示血肿量33~54(40.3±2.1)mL,入院时平均血压(MAP)108.12~178.35(137.72±18.22)mmHg。观察组(48例):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37~75(61.25±2.84)岁,术前GCS评分3~9(5.6±0.8)分,头颅CT检查示血肿量31~53(43.5±3.3)mL,入院时平均血压(MAP)111.52~175.85(142.62±18.92)mmHg。治疗后跟踪随访6个月。纳入标准:(1)头部CT检查明确为基底节区出血;(2)既往高血压病史,且入院时血压在140/90 mmHg以上;(3)明确手术指征;(4)患者或家属明确治疗方案的选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入院时合并脑疝,双侧瞳孔散大;(2)合并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本研究通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手术方法 患者于术前行头部CT扫描确定血肿的位置及大小,于全身麻醉后开始手术。对照组患者于术中选择合适的体位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患者于术中取仰卧位,定位合适的穿刺点后,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所有患者均严格监控血压,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3评价指标 (1)围手术期指标:详细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术后行头部CT检查术中血肿清除率,依患者自身病情需要决定住院时间;(2)采用NIHSS评分和ADL评分分别评估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

2 结果

2.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血肿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GCS评分的改善高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2.2术后跟踪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3 讨论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病情进展迅速,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该病的预后与出血的严重程度、血肿大小和出血的位置有关。老年患者通常伴有潜在的基础疾病,增加治疗的难度和复杂程度。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案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传统开颅手术于侧裂区分开侧裂进入血肿部位,开颅引流血肿,迅速降低颅内压。颅内血肿清除时,可探查出血点,进行电凝压迫止血。如术中发现血管畸形,可以同时切除[5]。但该方案所需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对脑组织的长时间牵拉易导致脑组织的水肿,且术中对出血点的频繁电灼极易导致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和血管的损伤,进而影响患者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此外,开颅手术本身也会造成创伤,可能使病人的病情加重,特别是65岁以上的病人。近年来,随着内镜手术器械和操作技术的进步,神经内镜在治疗脑出血方面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大量的临床研究验证了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临床预后的积极作用[6]。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可以更加清晰的视野,有利于术者对血肿的清除,同时操作中可以避免对其他脑组织和血管的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血肿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内镜直视下的视野更便于术者对血肿部位的清除,并及时找到和控制出血点,表明采用神经内镜下手术较传统开颅手术可以更好地改善此类患者围术期指标,这与葛新等[7]的研究结果相似。此外,观察组患者术后GCS评分的改善高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证明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的术中操作较传统开颅手术对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损伤小,不易对患者造成手术相关的损伤,且更利于患者的疾病恢复。术后对患者跟踪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更轻,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更好,预示着更好的临床预后。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所致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且临床预后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基底节开颅血肿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两例外伤后致脑基底节区出血案例的讨论及归纳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
“机器人医生”,手速比人类医生快50倍
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