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典东
(安徽省寿县教育体育局 安徽 淮南 23220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在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的作用也在增加。因此,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研究,并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力和信息素养。基于此,本文针对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价值。
1.1 教学方式相对死板老套,无法体现新课程的教学要求。科技革命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对新时代的青少年提出了掌握与应用信息技术技术的新要求。因此身负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后备力量责任的初中生们要积极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强有力基础。与此同时,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如何更好的契合时代发展,这是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当前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主要是依托课堂进行开展,而教师作为教学课堂的主要引导者和执行者,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充当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和身份。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真实需求,以及教学的侧重点和疑难点,帮助学生疏通知识的困惑。
1.2 教师忽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缺乏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在众多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教师为了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划,会按照自身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课件进行课堂的开展。但在执行的过程中会忽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一味地追求教学速度,并没有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相结合,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全面性。此外,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中的专业内容和相关的操作流程不清楚时,无法第一时间解决自身的疑惑。
生活化教学是把理论知识和生活应用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枯燥的理论讲得诙谐幽默,生动有趣,将具体的运用情境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他们课堂参与程度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需要,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鳴,进而为深入的理论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动画制作”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经典的动画视频,孙悟空、米老鼠等具有悠久历史的动画内容,调动学生的童年回忆。当然,教师还可以加入当下比较流行的动画元素,乃至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网上生日贺卡,搞笑短片、趣味小品和宣传广告等,从当下的生活环境中引发共鸣。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兴趣爱好,还可以引导他们意识到这类信息技术的广泛用途,从而激发他们掌握这项能力的积极性,从而在学习活动中提高注意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以前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没有注意充分实用教科书,他们认为教科书是可选的,并且完全根据自己的意图进行解释。我们鼓励老师根据教材进行创新教学并添加自己的想法,但不能完全脱离教材,否则会偏离教学的意图。因此,我们需要对课程进行深入分析,弄清课程的关键主题,将知识的正反面紧密联系起来,根据实际需要优化教学,以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例如,在文字处理学习中,我们使用预先开发的目录布局,分组制作电子期刊封面并将之作为文字处理培训的材料,可以实现教学目标并改善学生的文字处理操作效果。同时,它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便学生可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干预一些知识点,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恰当的主题。具有良好计算机基础的学生还可以添加某些功能,以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另一个例子:当学习数据分析的相关知识时,我们不仅需要了解一般的教学方向,让学生吸收教科书中提到的知识内容,还需要找出教科书中隐藏的知识内容,例如如何分析数据排序,排序数据和数据分析的优势?如何处理未排序的数据?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执行数据验证。
在信息技术中没有多少理论知识要学习。通常在教室里,学生需要管理和学习相关的软件。因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和实践能力十分重要。但是这种训练强度不能满足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师不仅应允许学生在教室里进行实际操作,而且应组织各种小组学习比赛活动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机会。在这种竞赛中,教师可以适当设定教学评价,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素养能力是现代人才的重要标志。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积极进行有效课堂的构建活动。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不断提升专业的教学能力,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并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