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辉
(福建省德化县城东实验小学 福建 泉州 362500)
小学生在刻苦学习和健康成长这个过程中,心理健康养成教育不仅仅是需要教师来悉心引导,更离不开学生家长的共同沟通和帮助教育。就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家庭占主要位置。在我国传统的心理教育观念中,家长们普遍认为,如何教育学生其实是学校和教师的事,不需要太多家长操心。传统的教育观念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在现代心理教育教学模式下,家长与学校需要沟通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孩子在3岁以后,就逐渐开始形成了自己对于这个现实世界的一种主观小看法。孩子一般在成长到7岁开始进入公立初级小学时,其与学生家长之间进行沟通的整个过程常常不是很顺利,有部分学生家长只是忙于准备工作,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学习时间相对较少,忽略了针对孩子的自我心理健康指导教育。家校交流合作的一种方式,让我们学校和学生家庭与其中的每位家长携手合作,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保护教育工作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心理引导和关注。家校互动合作教育可以帮助家长充分了解新型的小学教育发展理念和教学思潮,提高对小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知识了解普及程度,从而大大减轻了学生来自于家长的心理压力。家校交流合作活动促进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发展,逐步提高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科教育教学质量。
2.1 强化合作意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在对小学生的早期心理健康教育中,仅赖于学校的单一多方面心理教育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就是老师、学校的事,学生成绩高低、性格养成的好坏,学校负有主要责任。事实并非如此,教育从来没有小事,也并非当学生走出校园教育就随之停止。对于小学生的早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是一项持久且浩大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一起担负起对孩子的心理疏导、教育。其中,家长和学校需摆正自我心态,注重在日常中对孩子潜移默化的行为影响、习惯养成,把自己作为小学生心理教育的绝对主体。
2.2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新时代科技发展迅猛,对人才的需求愈发增高,也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很多小学生都具有或多或少的心理压力。在大形势下,小学生的课后作业是无法取消的。对此,家长不能一味地采用粗暴的教育手段,督促孩子成才,而是要做好与学校的互通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充当孩子的情绪观察者,适时地进行减压教育,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其真实想法,能够有效地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
2.3 建立有效的家校共育机制。孩子的身体心理健康愉快成长,需要各个家庭和学校的通力携手,父母双方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从实际行动上来促进学校教育政策落实,家校双方能够互通有无,及时交互相关信息:(1)学校可适时设定学生家长家访开放日,每周、每月定期邀请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由家长授课,感受在校学生的真实校园生活及在校学习工作情况,促进老师与学生家长的密切沟通;(2)制定家访活动计划,老师可以深入地对学生家庭住所进行生活情况调查了解,对近期学生的具体心理健康状况可以给予及时关怀,也可及时解决一些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可能存在的困惑,使家校融为一体,共同努力做好学生的近期心理健康防护教育指导工作;(3)建立沟通平台。因很多家长工作较忙,对学校的定期活动无法及时参与,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有效沟通,家长对学生在家中的表现进行反馈,老师针对学生的教育问题给予家长好的建议,拉近双方的距离,促进家校共育的展开。
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进行家校共育,对于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学习都非常重要。在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教育中,学校和家长都认为应当主动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将“家校联合”教学模式的教育优势发挥出来,使小学生尽快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良好的心理学习行为习惯和优秀的生活品质,进而有效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愉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