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21-11-22 12:33:20
读与写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中华教学法历史

杨 云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六合街道中学 山东 东营 257000)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是重要的组成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提升,树立正确的民族自信心,以多元化的形式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以及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文化内容。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下,学生自身的素养能够得到提高,还能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对历史知识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历史课程是初中阶段的重要教学科目,更是一门基础课程,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历史课程还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和思想性,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况且,学科核心素养也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重要的组成内容,在历史的学习下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提高对祖国的认同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认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让学生从真真意义上了解家国合一的含义,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由此可见,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何其的重要,这对历史学科的促进、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对教育的改革都有很大的提升。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2.1 以情景教学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景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尤其针对初中生来说,它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加入到课堂教学中,踊跃参与课堂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让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在情景教学法下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效果事半功倍,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在学习“辉煌的隋唐文化”时,利用多媒体播放PPT,介绍敦煌莫高窟艺术,它的绘画以及书法无一不让学生感受到莫高窟的魅力,让学生充分见识到这座艺术宝库,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由此来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PPT的播放让整个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直观,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欣赏,增强学生的自豪感,让学生的艺术细胞得到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情景教学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渗透。

2.2 通过活动实践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单一的讲解知识是无趣的,老师应该合理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生的需求开展教学,全面促进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在活动实践下让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老师可以在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相关的趣味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总增强对文化的了解。例如,在“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词的比赛,关于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这三位不同写作风格,将他们所写的词进行比较。看哪个学生能够说出对应作者更多的词,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在固定时间内,看那个学生写出的词最多。包括由词编写出来的歌,在课上进行播放,让学生做选择,考验学生的记忆能力。包括司马光所撰写的《资治通鉴》,让学生在讨论中懂得刻苦学习,发愤努力,有强烈的执着性和严谨性,更深的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3 挖掘历史教材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累着,留下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历史课程的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地挖掘相关知识,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分析,全面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将传统文化继承下来。首先,老师自身要熟悉课本,在教学设计中要构建完整的历史结构图,由此来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历史知识。例如,在教学“中华文化的勃兴”时,里面所涉及到的文化元素较多,像甲骨文金文等不同的字体,汉字的不断演变过程,包括夏朝和商朝的历法以及24节气,扁鹊的成就以及屈原和编钟等等都可以深度挖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让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得到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下提高道德情操,促进历史的教学开展。

3.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历史教学的展现出更大的价值。老师要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积极开展历史教学,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传统文化的渗透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猜你喜欢
中华教学法历史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