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微
(江苏省溧阳市旧县初级中学 江苏 常州 213300)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我国教育行业的飞速发展,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发展问题,随之对教育工作者的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只是侧重于历史理论知识的讲解传授,导致教学模式落后,教学内容枯燥单一,使得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抵触心理。而现在随着对历史教学要求的逐渐提高,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课堂中的渗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还培养了学生以冷静的头脑来看待过去的历史,并且从中获得启发,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能力。本篇文章讲述了基于家国情怀立意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教学灵感。
1.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及其容易产生叛逆的心理,也比较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影响。而将家国情怀通过历史课堂中展现出来,让初中生通过不断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学生通过家国情怀立意下的初中历史课堂学习,可以使其对家庭乃至国家产生归属感、责任感以及使命感。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将家国情怀与历史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初中生可以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国家与家庭间的内在联系,并且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将知识转化为高尚的情操,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1.2 有利于学习历史知识。提及“历史”这门学科,初中生都会觉得对历史知识死记硬背就可以取得好成绩。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往往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而将家国情怀作为切入点,让初中生学习历史知识,不仅可以帮初中生更加全面了解中国的文明历史,世界经济的发展,让学习历史知识变得简单化,更能明白家国情怀的精神意义与价值。家国情怀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初中生德育的综合发展。
1.3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是初中历史教育的基础所在,爱国情怀也是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当今社会,很多学生已经对历史产生陌生感,认为历史与其日常生活脱节。并且现在很多初中生因为是独生子女,再加上生活条件优越,导致很难了解战争时期的民族的艰难以及生活的不易。而此时在课堂上加强家国情怀的教育,可以更好的将学生带入到历史情境中,不仅可以增加其爱国情怀,还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家国情怀的培养和形成,是实现教育工作者以德育人的重要途径。老师秉承着“一切为了学生”的优秀育人理念,通过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让学生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义。通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正确引导学生用清晰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培养学生尊重世界文明以及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并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1.4 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句歌词唱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一个人都是与自己的家和国紧密相连的。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家国情怀的渗透,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我们必须要具备的思想品质,也非常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形成。历史的价值在于,它会告诉我们之前都做过什么,失败与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以此为戒,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建设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国家。
2.1 建立家国情怀情景课堂。“家国情怀”顾名思义是每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对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一种责任感和归属感。在以往的历史教学模式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只是为了考试而教学,而学生只是想拿到高分,就出现了对历史知识死记硬背的情况。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学校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发展,老师也同时将家国情怀与历史教学相结合,创建家国情怀课堂教学。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以亲情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并建立对亲人的责任感,并以此为基础上升到担负起对国家的责任。要让学生从历史课堂中深刻领悟到,如果一个人内心深处没有家国情怀,不重视家国情怀,那对家庭、社会、国家都是没有关爱之心的。[1]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将家国情怀的精神通过历史学习,向学生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家国情怀的思想,实现“以德育人”的教育目标。
例如,在初中历史中学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师可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结合多媒体,组织观看爱国题材类的影片。借助电影情节中的史实再现,让学生更加深刻直观的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及近代中华民族所遭遇的痛苦历程,还有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并以此启示学生以后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而不断努力。通过学习历史知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2.2 组织家国情怀实践活动。很多学生都会觉得初中历史知识过于繁琐复杂,不易理解。而老师可以利用中学生贪玩、活泼好动的天性,将家国情怀的实践活动融入到历史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历史,并理解家国情怀的精神意义。[2]老师是实践活动的组织者,要明确实践活动的主题与内容,通过组织家国情怀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由实践感悟家国情怀的内涵,内心达到升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因为所学到的历史知识与日常生活脱节而感到陌生,认为历史事件发生年代过于遥远而缺乏学习的兴趣。这种情况下,老师精心组织的家国情怀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家国情怀的精神。
例如,在初中历史中学到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老师可以先问问学生,如果准备足够的材料谁可以画出或者制作纺纱机、蒸汽机呢。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动眼、动嘴来一起讨论、制作,通过实践活动,让中学生了解“蒸汽时代”,“工业革命”的由来,以及“瓦特”的含义,体会这些为推动世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学习,让学生们明白凝聚力量、振奋精神,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为实现民族富强而奋斗的责任感。因此通过组织家国情怀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明白作为社会中的一员,都应该为国家发展出力,为中国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2.3 自主学习培养家国情怀。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老师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而不再是“填鸭式”的历史理论知识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与家国情怀的精神,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模式。[3]通过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深刻的感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所展现的家国情怀。对于初中生而言,自主学习的前提就是有效阅读历史教材,通过对教材的整体认知,来进行深度学习。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深刻铭记历史,以此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与家国情怀。
例如,在初中历史中学到的《文艺复兴》,学生可以合理利用网络平台或者到图书馆,观看关于文艺复兴的书籍,深刻的了解近代史发展。从这些书籍中学习到那个时期的人敢于追求个人幸福、歌颂爱情、解放个性、反对愚昧,敢于追求知识、探索自然,反对压迫的精神思想。通过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思想理念,自我超越的家国情怀精神。
2.4 提高老师家国情怀教学。老师常常会想到在历史教学中,如何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培养家国情怀。其实老师在日常授课中,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人师表,正确引导学生正视历史、了解历史。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努力求学,奋发上进,为建设更加美丽富饶的中国而奋斗。[4]老师是初中历史课程中的中坚力量,老师自身的历史知识水平与思想高度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所以老师在历史讲课中要具备良好的逻辑能力、思维力与创造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历史有更加客观的认识与评断。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老师也要注重自身知识能力的提高,定期参加知识培训、学术演讲,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负责任的体现。
例如,在初中历史中学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老师一定要客观全面的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造成的影响以及它的意义。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同时战争中的新式武器和交通工具等也体现出了科技的进步,让学生感受国家间的巨大差距。同时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弱国无外交,只有抓住机遇,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这对于增强国力有着极大作用。
综上所述,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民族意识也在逐渐加强。通过历史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家是国的根本,而国是我们汇聚起来的大家庭,只有通过我们的共同学习努力,才能让我们的大家庭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家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此作为历史课堂学习中的切入点,结合实际情况,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以此培养初中生的民族责任感,让学生明白努力学习,在以后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祖国有贡献的杰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