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萍
(江西省赣州市电化教育馆 江西 赣州 341000)
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在小学数学教学开展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以高度集中的状态进行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究,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时,首先就可以改变传统直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合理的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为学中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为数学教学增添更多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究,进而达到保证学生数学学习状态的教学目的。例如,在学习部编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一课时,为了让思维活跃的小学生能够在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进行知识的探究与学习,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可以融入学生喜欢的动漫人物形象创设有趣的动漫形象。如,吉吉国王打算在森林里种一些蔬菜与水果,蹦蹦告诉吉吉国王天气对于蔬菜与水果的生长具有非常大的关系,一定要根据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蔬菜与水果进行种植,为了好的收获吉吉国王便收集了去年当月的天气情况,打算通过去年当月的天气情况来推测今年当月的天气。但是面对繁琐的数据,吉吉国王一时不知该如何下手,于是他便找来了熊大、熊二帮忙,熊大提议可以通过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去年的天气,这样就可以知道去年当月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熊二觉得画正字太繁琐了,提出用统计表来进行统计表示,于是他们便分开进行了数据的统计,就在熊大熊二进行数据统计时,光头强刚好路过,他在了解了情况以后觉得熊大、熊二的统计方法并不便于进行分析,提出用条形统计图进行统计,随后也加入了他们的数据统计行动。在这个有趣的动漫故事结束以后,教师再分别将画正字、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所统计的数据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的去比较哪种整理数据的方法效果较好。[1]通过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将传统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趣味化,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以更积极、主动的状态进行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究,为学生接下来更高质量的进行数学学习任务的完成创造良好的条件基础。
要想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就一定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化,但是这种教学优势也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惰性的数学学习思维,从而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2]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时,就一定要注重给学生留出思考空间,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自主思考与分析,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综合性成长。例如,在学习部编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可以改变传统直接向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教学模式,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依据所展示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试着去分析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征,然后教师在依据学生的猜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验证。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化,并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空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消化,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很多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时,更多的是将它停留在课堂知识的讲解中。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有限,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时间学生可能还是难以透彻的消化教师所传授的教学知识。[3]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在日常教学开展过程中,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特点合理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延伸,实现学生随时随地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愿望,以此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例如,部编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课时,为了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高质量的消化课堂教学知识,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以后就可以通过简单的提问来查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依据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分析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薄弱之处,然后再对课堂知识进行更细致的讲解与分析,并且将讲解分析的过程录制成微课视频发送与学生,让学生在课下通过微课视频的反复观看进行课堂教学知识的透彻消化。通过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宽广的数学学习空间,便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进行查漏补缺,确保学生数学学习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来说具有着至关重要的帮助作用。但是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在目前教学中仍然处于试行阶段,还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对其进行不断的优化与调整,促使其能够在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教学价值,真正成为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得力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