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增祥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甘棠镇中心学校新宁教学点 广西 宾阳 530400)
小学生进入小学后,各个方面都是初期懵懂的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提供学习展示自我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部分问题需要教师去及时调整修改。
由于小学生在初期学习数学时思维能力较差,对于一些相对复杂的数学问题不能理解。教师在教学中为了顾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中很容易忽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以自己讲解为主,为了让学生跟随自己的脚步而忽略了让学生自主思考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没有养成灵活的数学思维,做题方法陈旧呆板,不能在其他场合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没有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的课堂质量也不高,和学生缺少了必要的互动[1]。
2.1 将问题带入课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式教学是沿用了凯洛夫“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以及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思考,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通过提问式的教学来增加和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将问题带入课堂,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思考中增加自己的知识量,集中注意力来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数学思维模式。
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为例子,教师在讲解“公顷和平方千米”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平方千米的含义,体会到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那么,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上提前找好相关的教学辅助内容,在课前在大屏幕展示一些经典景区的面积大小,问同学们,“这个数字表示的是景区的面积,你们知道表示面积时运用的是什么土地单位吗?”同学回答以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是平方千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接着,以之前学生学习的知识为铺垫,引导学生应用平方千米来表示生活中熟悉建筑的面积。一步一步用问题来诱导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中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了解生活中的常识,增加血神更多知识量。
2.2 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人教版二年级小学数学为例,教师在讲解《克与千克》这一章节时,可以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来为课程做恰当的导入,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出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对于生活的影响,感受数学的魅力[3]。例如,教师可以说“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陪爸爸妈妈去过超市呢?那你们购买水果时,是不是需要提前让叔叔阿姨们上称贴标签以后才能去结账,你们觉得上称是为了什么?”学生们如果知道,就会说是因为称重量,方便算价格。教师就可以引入克和千克的概念,“那大家就要知道,表示物理重量的两个单位啦,那就是克和千克,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学习这两个质量单位。”接着,引导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2.3 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小学数学课堂的数学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生活化的,内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善于灵活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固步自封,不能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没有活跃的学习氛围,教学内容也单板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根据教材内容寻找更多的数学知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拓展的知识内容,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在学习之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互相交流沟通,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很大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对其他学科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