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文本解读中的合理应用分析

2021-11-22 12:33:20孙园汝
读与写 2021年21期
关键词:导图文本文章

孙园汝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第四小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小学生正处在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的教学中教师要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尤其是对于英语这门学科而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发密切,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性语言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深远的。因此在小学时期教师要发挥小学英语阅读文本解读的教学优势,并且通过思维导图来提高文本解读效率,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成绩,为其未来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

1.现阶段小学英语阅读文本解读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通过对当前的小学英语阅读文本解读的现状来分析,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在阅读文本解读教学中采用的方式单一,所以导致文本解读的效率较低。比如有些教师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会按照句子的顺序逐句翻译,这种方式虽然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大意有一个了解,但是却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本解读习惯,甚至有些类型的文章不适用这种翻译的方式进行文本解读,所以导致文本解读效率低。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在文本解读的时候没有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只顾着一味的按照自己的解读方式进行文本解读,这种文本解读方式显然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久而久之则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更别提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文本解读中的运用了。[1]

2.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文本解读中的运用策略

2.1 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翻译。在开展小学英语阅读的过程中,想要运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首先就需要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翻译,这样才能为学生开展接下来的文本解读奠定基础。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设置好思维导图的方式和步骤,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去翻译文本内容,从而为接下来文本的深入解读奠定基础。[2]例如在开展外研版小学英语《The days of the week》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在本节课程教学中我首先制定了翻译文章的思维导图,也就是将翻译文章的方式制作成思维导图让学生进行翻译,以此来降低翻译的难度,提高学生翻译文章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接下来深入解读文本奠定基础。

2.2 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内容和含义。当文章翻译完成之后接下来开展的就是结合文章的含义对文章进行深入的解读,以此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的运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该如何去理解文章的含义。[3]比如我在开展外研版小学英语《Clothes》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在本节课程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翻译文章的内容,接下来让学生根据翻译的内容去了解文章的含义。就像我在开展本节课程教学的时候采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的感受文章描写的内容和写作手法。使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去理解文章,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的理解文章,还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帮助学生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2.3 运用思维导图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在小学英语阅读文本解读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读技能,也就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开展自主阅读,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开展小学英语阅读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就像我在开展外研版小学英语《Feelings》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在本节课程教学中我首先将如何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制作成了思维导图。然后再让学生开展自主阅读,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问题自然就会结合思维导图进行解答,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加深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也发挥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文本解读中的优势和作用,在促进阅读效率提高的同时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文本解读中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成长起到的作用和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同时也是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体现。因此,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要认识到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文本解读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并且注重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解读文本,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以此来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小学英语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导图文本文章
烃思维导图
高中数理化(2022年2期)2022-02-22 02:17:00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第6章 一次函数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